浅谈大数据背景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1姜世超张颖聂士钦
姜世超 张颖 聂士钦
【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是一个集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课程多而杂是信管专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本文主要研究民办高校中信管专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解决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瓶颈。
【關键词】信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36-02
一、民办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
信管专业是信息时代的学科产物,很多民办高校信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不高,专业技能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专业的“名誉”。民办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培养模式固化
很多民办高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参照重点高校的培养方案,学校之间、学生之间本来就有很大的差异,培养管理科学类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复合人才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要考虑的。
2.课程设置老旧化
信息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快,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本身就有滞后性的缺点,多数民办高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还停留在信管专业刚兴起时的专业技能要求,要么设置过多的基础课程,缺乏方向性;要么设置多个方向,但课程缺乏一定深度,无法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
二、大数据背景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就业导向、市场需求是根本
人才培养好坏的检验方式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就业市场的反馈。不同于研究型高校,民办高校绝大多数都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就业市场的认可就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一成不变,甚至要经常变以顺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培养目标研究
国家教育部最早对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即“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对大多的民办高校而言,教育资源和师资能力水平与重点高校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个事实决定了民办高校必须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深度的人才,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时不能盲目的跟从,技术型或工程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很好的定位,结合现如今大数据时代,市场对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人才的巨大需求,培养具有数据分析或数据挖掘技能深度的人才。
3.信管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现今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有:(1)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方向;(2)计算机网络组网、管理方向;(3)数据库维护、管理和开发方向;(4)系统架构、IT项目管理方向等。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方向是一个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兴产物。
信管专业现在的课程体系大多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四位一体为主,其中过多的基础类课程和缺乏方向性的专业课占据了大多学时。要培养有技能深度的人才需要加大专业选修和专业特色的课程比例,并且这部分课程应该以能提高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实验或实训为主。对于课程设置更要具有创新思维,首先,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相近的多门课程要适当整合为一门课程,这不仅可以减少课程数量,更能加深人才培养的技能深度。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综合类实训课程的比例,将多门在理论和技能有关联性,在专业方向有一致性的课程融合成大的综合类课程,在综合课程中暴露出的知识或能力缺失和不足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并且这类综合性课程应尽早开设,以便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确定专业方向。
4.真正做到“请进来,走出去”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很多民办高校的信管专业都与对口企业合作开展各种实习、实训活动,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民办高校课程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可以合理的大胆创新,每个学年都可以合理安排实习活动,把企业中的人才请进课堂,一门课多名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同时集中式和分散式的企业实习活动也要常规化的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并增大这部分的比例,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和专业技能。
三、结语
由于专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难度较大,在大数据背景下,市场上对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人才的巨大缺口下,民办高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因循守旧,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大胆创新与改革,培养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信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宁,袁勤俭.面向数据科学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现代情报,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