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发展模式
2018-05-11王圆圆
王圆圆
【摘要】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后,把原有的“一体两翼”共青团工作运作模式,改革为“一心双环”的组织格局。在此背景下,如何转变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发展模式,便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对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推进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改革 社团联合会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31-01
随着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使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从“一体两翼”的地位转变成为“一心双环”的组织格局,是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一、高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现状
目前,高校已经设立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是并列的两个学生组织。原有的社团联合会在学校的教育,服务功能等方面已突显,不少社团的运作能力甚至超过了学生会的部门,并且已把原来学生会或其他部门承担的工作,转交给了社团联合会。因此,社团联合会在学校团学组织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学生会与社团联合会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改革要求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会的外围组织,并受学生会的领导和监督,势必造成社团联合会组织结构权责等方面发生巨大转变。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
1.学生会对社团联合会的管理方法存在问题
学生会是高校团委直接指导的重要学生组织,其组建运作体现了其“官方”色彩。管理层级严密,组织纪律性较强。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主要面向出于兴趣爱好而走在一起的会员,体现了其“民间”色彩,因此他们的管理理念必然有所差距,现在把社团联合会变为学生会的外围组织就必然要向管理学生会一样管理好社团联合会,制度和管理方法上就要进一步转变。
2.学生会与社团联合会的关系存在问题
高校的学生会与社团联合会是并列的两个组织,改革后的社团联合会从属于学生会,因此两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势必会引起一些问题的存在,高校因此要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和指导。
3.社团联合会在适应这种改革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原有社团联合会的管理理念有自己的思路与特点,与学生会有一定的差别,要使这两个组织有效的融合,就要思考其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既是对学生会的考验也是对社团联合会自身转变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要重新定位自身的性质、任务重点、处理好与学生会的关系
(1)社团联合会要转变价值取向
社团联合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以“大我”为目标的价值取向转变。社团的发展太注重于自我和个性张扬,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开展团队合作,因此在改革的条件下社团联合会必须转变这种活动方式,积极融合学生会组织使其成为学生会的一部分,加强与学生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打造高校的团学组织。
(2)社团联合会要改变宗旨意识
原有的社团联合会的宗旨是“互益性”,即以社团的兴趣爱好、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宗旨;只是为了满足社团之间的“互益”,没有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但改革后,社團联合会不再是独立的团体,要服务于学校团学组织的发展与建设中来,因此要转变为“公益性”的宗旨,要保证社团联合会的发展围绕学校发展的目标努力。
2.社团联合会要转变组织格局,保有组织文化
(1)社团联合会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使命,目标和战略远景
改革后社团联合会承担的责任和被赋予的使命必然改变,这就要求社团联合会重新定位自己的使命和目标,只有这样,社团联合会才能在大变革时代的复杂环境中做到顺势而为,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结构设置、运作方式等,并有目的的创造优势环境,让社团联合会可以持续生存和发展。
(2)社团联合会的组织文化不能削弱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特有的财富,它是组织成员共同拥有并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系统。虽然学生会有指导社团联合会的职能,但这种组织文化要传承下去,与学生会要达成共识,使两者相互鼓励、凝聚、合作,共同治理社团联合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3.高校团委要对社团联合会成员进行心理上的辅导
改革后对社团联合会必然有一定的冲击,社团成员心理上也有一定的波动,因此团委老师要做社团联合会主席和其他成员的心理辅导工作,使他们适应这种变化,依然能以原有的积极性配合好学生会组织的工作,共同治理好社团联合会和学生会组织。
总之,学校共青团要将共青团的改革落到实处,使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在“一心双环”格局下有效的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学校共青团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参考文献:
[1]张群. 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发展模式探究[J]. 青年时代, 2016(19):141.
[2]王宁. 探析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的课程化模式[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