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校本课程 满足外来务工子女学习需求
2018-05-11张巧芳
张巧芳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23-02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针对教学对象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外来务工子女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语文学习基础与能力参差不齐,将校本课程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融入到语文教学体系内,能够兼顾到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均衡现状,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一、运用校本课程提高外来务工子女文学底蕴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外来务工子女阅读的文学刊物较少,缺少文学底蕴,较为明显的外在表现就是缺乏词汇,写作与表达时候比较困难。对此,笔者运用校本课程的“放眼阅读”板块,组织学生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活动,针对这一群体文学底蕴不足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加大阅读量和进行阅读指导,补上这一课。在笔者的指导下,每一位外来务工子女都针对自己的词汇积累等方面的实际,制定了阅读计划,确定本学期、本月乃至本周准备阅读的优秀刊物,将阅读计划细化到每一周,并且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积累,长期坚持下去夯实自己的文学底蕴,能够赶上班级其他同学,为学好语文奠定扎实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成功实践,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阅读的书籍多了,遣词造句中内容更加丰富了,特别是对一些优美的语段、典型的框架,吸收到自己作文创作中的元素越来越多。
二、运用校本课程提高外来务工子女朗诵技巧
不少外来务工子女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往往辗转几个地区,在不同学校就读过。一些学校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不高,只是要求读准确没有错别字,对语气、停顿以及语感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导致不少学生朗读中语气平淡,缺乏与课文相匹配的激情。对此,笔者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示范朗读和技巧指导之外,还充分運用校本课程中的“激情朗诵”板块,强化对学生的朗诵技巧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训练和揣摩学习空间,为学生朗诵水平的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校本课程运用中,笔者主要发挥了课外活动的作用,以第二课堂等形式,组织学生研究不同类型文章的朗读基本技巧,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发掘文章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主题,在朗诵中将其体现出来,通过停顿以及语气等方面的处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文体朗读水平。
三、运用校本课程提高外来务工子女书写水平
翻开外来务工子女的作业、试卷,可以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书写质量较高的学生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技巧没有掌握好,字的笔画、间架等缺乏技巧,难以写出一手好字。对此,笔者在强化书写要求的同时,运用校本课程中的“横平竖直”板块,强化对学生的书法训练指导。每天下午上课前,专门有20分钟的书法小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书法指导,从一笔一捺开始训练学生书法基本功,还要布置一定量的书写任务,让学生注重书法训练,逐步提高书写水平。
四、运用校本课程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表达能力
相对于城镇生源的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在表达能力发展方面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怯场,语言组织和表达不够连贯,思维不够清晰等。笔者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互动和提问的机会,强化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同时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运用“大家都来说一说”板块,多方面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每周二的早读课上,笔者按照校本课程内容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一分钟小演讲”训练活动,学生按照学号顺序走上讲台,随机抽取题目开展演讲活动。这样的训练没有准备的时间,拿到题目就说,对学生思维敏捷程度和语言组织效果都是一次较好的训练。除此之外,笔者还在课外活动中组织了类似的训练,将校本课程中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一些专题活动中,给予学生上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尝试站在大家面前开展表达,对外来务工子女克服胆怯心理、提高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运用校本课程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统筹艺术
在校本课程中专门有“最佳技巧”板块,其中对学习时间的统筹专门进行了讲述。笔者引导外来务工子女深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懂得如何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统筹,特别是学习时间的统筹安排方面,掌握一定的技巧对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学会利用吃饭前、睡觉前的一小段时间,拿出平时整理的错题集看一看,增加一些印象,也是很好的复习方法。以及科学安排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的时间间隔,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提升学习效率等,对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借助于校本课程满足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的需求,是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径,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