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富蕴县蒙库铁矿地质地球物理及岩矿石电磁性特征

2018-05-11谭延斌

新疆有色金属 2018年1期
关键词:磁铁矿铁矿磁性

谭延斌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 济南 250101)

0 引言

蒙库铁矿带位于新疆富蕴县城北西方向直线距离约70km处,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8°59′28″,北纬47°31′46″。本文研究的蒙库铁矿属于蒙库铁矿带的北西段,主要包括1~9号矿体,该段向南东方向延伸尚有10~22号矿体和乌图布拉格矿段,各矿段矿床规模达到或接近大型。以往勘查过程中,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在探矿工程部署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依据矿区历年勘查成果报告,对蒙库铁矿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总结,以资为区域范围内类似铁矿床的勘查部署提供借鉴。

1 地质特征

1.1 地层特征

蒙库铁矿赋矿岩性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D1k)下亚组一套中、深变质的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岩石组合。康布铁堡组为一套火山岩夹陆源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分上、下两个亚组。其中:下亚组(D1K1)为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岩、角闪变粒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可能为偏基性火山岩);上亚组(D1K2)为石英钠长斑岩、石英斑岩和变质霏细岩夹火山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大理岩。该组地层为阿尔泰山南缘层状铁矿床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如阿巴宫铁矿、铁米尔特铅锌多金属矿、可可塔勒铅锌矿、萨吾斯铅锌矿等均赋存于该组地层内。

1.2 矿体特征

蒙库铁矿西段矿带长3.4km(102~165线),宽650m,赋矿岩层为一套中-深变质的角闪变粒岩、条带状角闪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及部分大理岩、磁铁石榴石岩、磁铁变粒岩等。由33个大小不一的磁铁矿矿体组成,除个别单个样品圈定的矿体外,其余各矿体均出露地表,矿区地势东高西低,相对高差170m。

在平面上矿体呈条带状、分支状、扁豆状以及不规则状,具平行、分叉、交互斜列、收缩膨大、尖灭再现等特征。各矿体大多平行紧密排列,间距从1.4~60m不等,一般1.4~2.3m,平均12m。

矿体沿走向一般呈舒缓波状延伸,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大体一致,走向290°~300°,局部有所变化,变化范围275°~310°,矿体向北东陡倾(153线以东矿体则向南西陡倾)。

矿体围岩主要是角闪变粒岩、条带状角闪变粒岩,少量大理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矿体中常见围岩夹层。

各矿体规模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其中1号矿体规模最大,6-1、6-3号矿体次之,其它矿体规模均较小。矿体长55~2322m,其中主矿体长200~2322 m,平均1100m。小矿体长50~352m,平均126m。矿体厚1.0~103.18m,其中主矿体厚1.50~103.18 m,平均厚12.99~44.26m。小矿体厚1.0~28.00m,平均厚1.8~16.35m。矿体倾向延深50~508m,其中1号矿体大于500m,在127线距地表垂深达580 m,其它矿体平均大于50m。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矿区正常地磁场

据中国地磁图资料,蒙库铁矿区的正常地磁要素如下:

总场强度To=56660nT;垂直分量Z0=53500nT;水平分量H0=22400nT;地磁倾角Io=67°0′;地磁偏角Do=3°14′E。

2.2 岩(矿)石物理特征

2.2.1 岩(矿)石磁性特征

蒙库矿区以往物探工作成果显示,矿区磁铁矿与围岩间存在显著的磁性差异,具备开展井中磁测的有利物性前提。

在蒙库铁矿1号矿体详查-勘探工作中,针对部分钻孔中的岩(矿)芯进行了系统采集及测定,1号矿体岩(矿)石磁参数测定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蒙库铁矿1矿体钻孔岩石磁参数统计表

由蒙库铁矿区岩(矿)石磁参数测定统计结果显示:

(1)富磁铁矿体磁性最强,其磁性变化范围相对较稳定,磁性较集中,磁化率最大值可达0.315(4πSI)。磁化率(κ)常见值为0.144(4πSI),剩余磁化强度(Jr)常见值为 0.0371(103A/m)。

(2)贫磁铁矿体一般具有中高强度磁性,相对富磁铁矿体其磁性变化范围大,较为离散。磁化率(κ)常见值为0.0628(4πSI),剩余磁化强度(Jr)常见值为0.0151(103A/m)。

(3)含铁磁性矿物的角闪片麻岩及角闪变粒岩类具有中弱强度磁性,磁性变化大,不具规律性,磁化率常见值在0.0045~0.0076(4πSI)。

(4)变粒岩与浅粒岩一般都不具磁性。但在少部分岩石中穿插有暗色矿物后,可呈现出弱磁性。

上述岩(矿)石磁性统计显示,1号矿体的磁铁矿具有较强的磁性,磁铁矿与围岩有着显著的物性差异,与部分含铁磁性矿物的围岩也存在着数十倍以上的磁性差异。区内围岩与矿石之间存在很好的物性差异,为开展地面磁测及井中磁测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前提。

2.2.2 岩(矿)石电性特征

蒙库铁矿1-9号矿体岩(矿)石电性参数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蒙库铁矿岩(矿)石电性参数统计表

岩(矿)石电性参数统计结果显示:

磁铁矿体与围岩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致密块状磁铁矿具有明显高极化低电阻特征,电阻率平均值在100Ω·m以下,极化率平均值达34.7%;围岩电阻率平均值多在1000Ω·m以上,岩石呈低极化特征,电性差异明显。

在已知磁铁矿体上进行TEM测深试验,其视电导率拟断面图上低阻异常与已知铁矿体位置相对应,异常反映明显,表明明显的低阻异常是由磁铁富矿体所引起,说明矿区具备开展TEM方法测量的前提。

2.3 矿区异常场特征

2.3.1 地面磁异常特征

由矿区1∶5000ΔZ等值线平面图(图1)可见:磁异常分布与地表出露矿体相对应,呈北西-南东展布,异常长4km、宽500m,向南东未封闭。异常中间多为正异常,两侧多为负异常。ΔZmax=12000nT、ΔZ min=-4000nT。

图1 蒙库铁矿1∶5000ΔZ等值线平面示意图

2007~2008年在矿区131~165勘探线区间,按100m线间距,进行了1∶1000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磁测剖面针对131~165线间的地表矿与隐伏铁矿体,以及131~149线的北侧隐伏矿体倾伏端部位布设。磁测结果见图2。

图2 蒙库铁矿ΔZ等值线平面示意图

由图2可见,磁异常总体分布特征与1∶5000ΔZ异常一致,磁异常主要位于矿区中部的矿体走向分布带上,磁异常多为锯齿状跳跃的正磁异常和较强的负磁异常,矿体两侧为负磁背景场,异常向东、西两侧均未封闭。ΔZmax=18300nT、ΔZmin=-5350nT。

在131~165线之间分布有4个矿致异常,分别为C-1、C-2、C-3、C-4异常。推断C-1异常对应矿体向下埋深大,矿体具有一定厚度及赋存规模;C-3、C-4异常对应矿体埋深浅,且多具脉状矿体特征,矿体向南倾伏。总体上131~165线间由西向东矿体埋深呈逐渐减小趋势。

131~149线北东侧未见明显磁异常,推断该区域无具规模的隐伏磁铁矿体存在。

2.3.2 井中磁测异常特征

井中磁测在磁铁矿体内部与外部区段均有明显的异常显示。

(1)矿体内部磁异常特点:ΔZ一般表现为负值异常,异常幅值强度高,曲线多呈锯齿状,异常变化多具跳跃性,不具规律性。ΔH′正、负值异常兼有,异常幅值变化大,曲线多呈锯齿状,异常变化具跳跃性,规律性差,在矿层分界面处,异常具明显的界面跳跃特征。

(2)矿体外部磁异常特点:ΔZ、ΔH′曲线异常一般反映较规则,变化呈规律性,曲线圆滑度好,具有一定的异常幅度及较明显的异常反映,能够明了地反映矿体的外部场特征。

(3)富铁矿体具有很强的磁性,矿体内ΔZ异常幅值一般可达-30000~-50000nT;贫矿体ΔZ异常幅值在-10000~-30000nT之间。

(4)根据钻孔标本测定及以往物性成果,矿区岩(矿)石的磁性主要以感应磁化强度为主。感磁大于剩磁,剩磁(Jr)方向与感磁基本同向,交角不大,剩磁对感磁方向影响不大。

(5)1号矿体总体产状是向北陡倾,与区内磁化方向大致相同,矿体磁化近似于顺层状。井中磁测矢量的收敛点和发散点基本与矿头、矿尾位置相对应,其位置偏移量不大,能够较为明确地反映出矿体分布特征、矿体端部位置及延伸特点。

(6)1号矿体呈近于东西向的北西-南东走向,主矿体沿走向向东南倾伏。从110~131线矿体主体埋深逐渐加深,矿体上部多呈分枝状的多层叠加形态赋存,矿体分布较分散。因矿体层间磁场的相互作用,过矿磁异常较为复杂,多为局部异常特征,干扰了深部主矿体异常特征的反映。

旁侧异常反映相对直观,曲线变化规律,异常特征点明显,能够较明了地反映出矿体的空间分布特点。

(7)磁化率测井异常可直观地反映出钻孔内磁铁矿层与磁性岩层的分布。富铁矿体具强磁超过饱和异常特征;含磁性矿物岩石显示为明显的磁性变化异常特征。

由此可看出,矿区井中磁测能够获取到明显的旁侧矿体异常信息。通过对磁测异常的表现形态及异常特征分析,便能及时地了解钻孔周边矿体的空间分布情况,为下一步钻探工程布设及对矿体边界圈定提供依据。

2.3.3 TEM异常特征

2005年,在矿区104~150线间进行了50m×25 m网度、总长25km的TEM方法测量。从1测道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上可见:整个矿区划分出3个TEM异常,分别为T1、T2、T3(图3),TEM异常与铁矿带分布一致,走向呈北西向。

图3 蒙库铁矿第1测道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示意图

T1异常分布于107~126线,异常在范围与强度上最大。自西向东异常宽度逐渐变窄。异常平均宽度75~100m,视电阻率异常值50Ω·m左右。122~126线异常强度减弱,视电阻率80Ω·m左右。矿体东西两端(107~122线和129~134线间)出露宽度最宽,矿体边界不规则,沿矿体走向膨大收缩、分枝复合,分枝尖灭现象常见。但在垂深50m以下矿体形态趋于稳定,呈厚层状产出。

T2异常分布于127~139线间。127~133线,异常宽约100m,视电阻率小于50Ω·m,134线至139线,异常宽度变窄,约60m,强度也变弱,视电阻率100Ω·m左右。129~134线,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在走向上,表现为自西向东矿体厚度逐渐变厚的规律性,矿体呈似层状、扁平透镜状产出

T3异常位于140~150线之间。北西走向,异常形态为中间宽,约140m,两头窄,约40m,异常强度与T1、T2相比也弱许多,仅在146~148线间较小范围内视电阻率小于50Ω·m,异常范围内其它区域视电阻率100~200Ω·m之间。

将T1、T2、T3异常与地表出露矿体进行对比,可以看出,T1、T2异常对应1号矿体和6-1号矿体,T3对应的是7号矿体。TEM异常与地表出露矿体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矿体出露最宽部位(107~122和129~134线间),异常宽度最大,强度更强。

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平面异常特征剖析,可以得出:异常与地表出露矿体及浅层矿体吻合良好,这种吻合表明TEM异常是由矿体引起的。在由浅至深的过程中,异常变化不大,反映了矿体从浅到深产出稳定、产状陡立的变化特征。

3 结论

蒙库铁矿产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地层中,赋矿岩性为角闪变粒岩、条带状角闪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及部分大理岩、磁铁石榴石岩、磁铁变粒岩等。

矿区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矿体与围岩具有显著的磁性和电性差异:矿体磁化率可达围岩的数十倍,矿体具有高极化低阻特征,围岩具有高阻低极化特征。

矿区1∶5000ΔZ等值线磁异常分布特征与地表出露矿体相对应,异常中间多为正异常,两侧多为负异常。ΔZmax=12000nT、ΔZmin=-4000nT。

1∶1000高精度磁测异常多为锯齿状跳跃的正磁异常和较强的负磁异常,矿体两侧为负磁背景场,ΔZmax=18300nT、ΔZmin=-5350nT。

井中磁测能够获取到明显的旁侧矿体异常信息,其中富铁矿体具有很强的磁性,矿体内ΔZ异常幅值一般可达-30000~-50000nT;贫矿体ΔZ异常幅值在-10000~-30000nT之间。通过对磁测异常的表现形态及异常特征分析,便能及时地了解及掌握钻孔周边矿体的空间分布情况,为钻探工程布设及对矿体边界圈定提供了依据。

TEM异常与地表出露矿体位置对应较好,矿体出露最宽部位异常宽度最大,强度更强。

致谢:本文主要依据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2010年编写的《新疆富蕴县蒙库铁矿勘探报告》编写而成,在此谨向该报告编写人员李建国、查小玲、焦明富、刘永明、王保先、郭明欣、鲁佳、牛春蕊、祝雨雷等人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磁铁矿铁矿磁性
大红山铁矿找矿前景分析
铁矿渣高强海绵砖配合比设计
新疆某超贫钒钛磁铁矿工业指标探讨
漫画与幽默
可见光响应的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磁性研究
围棋棋子分离器
自制磁性螺丝刀
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行为和固结特性
微细粒磁铁矿提铁降硫试验研究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