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不控脂等于白控制
2018-05-11肖永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高梦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文/肖永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副主任医师高梦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看病时,许多糖友都会被医生要求查血脂,好奇的糖友不禁会发问:“大夫,我是血糖高,您为什么让我化验血脂呢?”其实,血糖的波动与血脂异常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常常“狼狈为奸”,使得糖尿病患者轻易地戴上“高血糖”和“高血脂”两顶高帽,久之又会导致许多恼人的并发症。那么,糖尿病跟血脂异常又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高血脂”是非管不可吗?下面就为您八卦一下血糖和血脂鲜为人知的私密关系,顺便介绍一些常见的血脂认识误区,让糖友们学会轻松控糖控脂。
血脂=血管“清道夫”+“路障”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的统称,主要由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构成。胆固醇又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之分。“好”胆固醇对于血管有保护作用,它就好比血管的清道夫,可将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运输回肝脏统一回收处理,减少多余的胆固醇在血管的沉积,从而防止动脉硬化;而“坏”胆固醇一旦过量就会渐渐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造成动脉硬化,让血管弹性变差,血管通道变窄,血流受阻,引发心肌缺血、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老相好”的血糖血脂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明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却认为血脂的高低并不重要,只要没有症状就不需治疗。但2型糖尿病病人常有脂代谢紊乱的问题,血糖与血脂这对“老相好”,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的媒人,恰是“胰岛素抵抗”。那么,又是谁先向谁伸出了爱的橄榄枝呢?
胰岛素抵抗是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的一种状态。糖友在胰岛素抵抗的状态下,血糖一旦升高,就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使血糖恢复正常。但是,过多的胰岛素又会大量促进脂肪合成,造成血脂升高。过度升高的血脂在脂肪组织堆积,加重肥胖,则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剧,最终使血糖更难于控制。
可见,糖尿病出现的高血糖与高血脂,依托于胰岛素抵抗的程度,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而如果不重视血脂,任“老相好”的感情升温,最易引发三类疾病:一是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等;二是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硬化导致的脑梗塞等;三是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者可至尿毒症期。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在临床诊治糖尿病时,十分重视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将它列入糖尿病五项观察指标。因此,只要糖尿病患者警惕血脂这个潜藏的危险,及时发现并进行调节,就能迈向健康、长寿的目标。
误区1 化验单没有“小箭头”,肯定没有血脂问题
许多人认为,只要化验单上的“结果”栏没有提示“↑”“↓”,就万事大吉了。但判断血脂是否正常,并非如此简单。对于已患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或已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以及肥胖、吸烟的患者来说,他们的血脂应比一般正常人更低,尤其对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的要求更为严格。
血脂指标参考图(具体以各医院指标为准,仅作参考,单位:mmol/L)
误区2 清淡饮食降血脂,降脂药可吃可不吃
不少血脂异常的患者觉得,只要吃的清淡,血脂就不会升高,从而懈怠服药。其实,降脂药除了降低血脂,还可以使血管里已经形成的脂斑缩小,使其长得更牢固,防止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重要血管,进而防止突发脑栓塞、肺栓塞等急性事件。降脂调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是清淡饮食这么简单。首先,应调整饮食习惯,限制高脂、高糖食品,少吃煎炸物,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如血脂仍然不能达标,则必须遵医嘱加服合适的降脂药物,积极控脂,药不能想吃就吃,想停就停。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源于一点一滴,吕老针对防治糖尿病提出了“二五八方案”:二个目标——健康和长寿是糖尿病患者应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五个观察指标——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症状是糖尿病患者需自查自找、时时注意、综合调理的重要靶点;八项治疗措施——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平衡心态以及中药、西药、针灸、推拿、气功锻炼都是糖尿病患者实现健康长寿目标的可靠手段。希望大家学会科学控糖控脂,防病于未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