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要点
2018-05-11曾代琼戈桂琼刘霖
曾代琼 戈桂琼 刘霖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或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包括在入院前就已经获得,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风险较高,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对病毒的抵御能力较差,因此,应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预防院内感染[1]。本文将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新生儿,分析院内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并针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新生儿,其中男性33例,女性32例,平均胎龄(35.83±3.3)周。所有新生儿均符合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收治原则,在重症监护室超过48h,且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确诊为院内感染。
1.2 方法
采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研究,例如新生儿性别、体重、胎龄、住院时间和费用等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胸片、B超等影像学检测结果,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等,确保新生儿病史资料完整,严格控制病史质量,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3 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新生儿是否出现院内感染以及感染类型,分析新生儿的各项临床资料,确定感染危险因素。
1.4 评价标准
将上述数据录入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χ2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65例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42例(64.52%),菌血症10例(15.38%),其他感染4例(6.15%),口腔感染5例(7.69%),胃肠道感染3例(4.62%),皮肤感染1例(1.54%)。分析感染因素,与新生儿体重、胎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
表 65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3.讨论
3.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情况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HIE、NRDS、、新生儿窒息等等。由于新生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力较差,属于感染高危人群,在基础疾病的治疗操作过程中,容易诱发院内感染,影响新生儿的转归和预后。
3.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本次65例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42例(64.52%),菌血症10例(15.38%),其他感染4例(6.15%),口腔感染5例(7.69%),胃肠道感染3例(4.62%),皮肤感染1例(1.54%)。分析感染因素,与新生儿体重、胎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新生儿体重、胎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越轻、胎龄越短、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越长、侵入性操作越多,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3.3 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院内感染的护理要点
3.3.1 完善感染预防和管理体系 科室建立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健全的医院感染制度。在护理操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提高院内感染预防和诊治水平;加强院内感染预防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
3.3.2 加强监护室环境卫生学监控 每月定期对监护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及目标性监测。重症监护室手卫生设施齐备,标识醒目,使用七步卫生洗手法。确定手卫生后接触新生儿[3];防止交叉感染。
3.3.3 严格无菌操作 新生儿病情危重且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坚持的无菌性操作原则;随着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新生儿的活存率显著提升,但在操作中,很容易破坏局部免疫屏障,增加感染危险[4]。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
3.3.4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是导致新生儿菌群失调的一个重要原因,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使用剂量,减少预防性抗生素以及联合抗生素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5]。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院内感染发病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应分析诱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改进护理措施,把握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采取个性化、系统化、科学化预防手段,为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牡花,汤可香,吴杼阳,成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09).
[2]郑筱蓉,李丹婷,吴露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0).
[3]潘斌,周小娟,蒋钦.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者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