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和骨病的检验指标临床分析
2018-05-11徐文
徐文
(成都体院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当中常见的一种临床骨疾病,从病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来看,骨质疏松与老年人的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下降有非常紧密的关系[1]。骨质疏松的病发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不同,在众多的骨疾病当中,要想更好的进行骨质疏松的临床确诊和有效治疗,需要对骨质疏松的部分常规临床指标进行检验,本文对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600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临床指标检验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集本院住院病人600例骨质疏松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本次的600例骨质疏松患者经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患者。在这600例骨质疏松患者当中,男346例,女254例,患者的年龄在56~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82±6.84)岁,患者的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51±1.01)年。
1.2 方法
对骨质疏松的骨病患者进行临床检验的常规检验项目包括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I型前胶原N端前肽、维生素D和b胶原等,这600例骨质疏松患者均分别进行上述五项骨质疏松常规临床指标的检验,同时这600例患者的检验均有同一组团队完成,然后与国际上标准的骨质疏松临床检验指标进行比对,从而确认这五项常规临床检验指标是否能够作为骨质疏松临床诊断当中的一种确诊参考。
2.结果
对于本次的600例骨质疏松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后,均得出了相对标准的临床检验指标水平,具体如表所示。
表 骨质疏松的临床检验指标及其对应的正常标准值
3.结论
3.1 骨质疏松的成因和机制
从骨质疏松的形成原因来看,骨质疏松与其类型有关,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的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包括幼年型成年型、绝经型和老年型,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与患者的内分泌、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性腺功能、糖尿病、妊娠期、哺乳期、营养缺乏、遗传、药物影响、胃肠吸收功能、肿瘤疾病等多种原因有关。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是股指不断的流失导致患者的骨组织出现了退行性的变化,最基本的原因还在于骨吸收的增强和故形成的下降使得骨吸收后无法得到充足的骨质补充。
3.2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从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和症状来看,在骨质疏松当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尤其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这种疼痛主要以患者的腰背疼痛为主,并且在发作时,疼痛会沿着患者的脊柱分别向两侧扩散,当患者病情发作,出现疼痛后,由于脊柱椎体主要是由松质骨组成的,它的负重会显著增大,从而使得脊柱椎体出现压缩和变形,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这种疼痛和变形、压缩现象更加的严重,最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并因此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其他临床症状。
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包括骨的活体检查,采用各种影像学进行骨活体检查能够观察和评价患者的骨组织微细结构,不过,活体检查具有一定的侵袭性,通常情况下很少使用。除此之外,就是采用双能源X射线吸收进行骨密度测量、血、尿中的骨代谢指标等[2]。
3.3 骨质疏松的临床检验指标
本文中的骨质疏松临床检验指标项目主要包括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I型前胶原N端前肽、维生素D和b胶原等,其中骨钙素主要反应的状况是患者的骨形成状况,正常情况下,骨钙素在35~100ng/ml之间,其中男性是35~90ng/ml,女性是38~100ng/ml。甲状旁腺激素是一种调节人体钙代谢的主要激素,除此之外,甲状旁腺激素能够有效的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能力,但甲状旁腺激素过高时,容易引发患者出现原发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异位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疾病,过低则会引起患者的肾功能衰竭、高血钙症等。I型前胶原N端前肽是检测肺癌骨转移的一种主要指标,这种指标主要反映患者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维生素D主要用于骨质密度的检测,正常人的维生素D水平大约在30~100ng/ml之间。B胶原主要指的是骨吸收情况,据悉,b胶原对骨质连接和骨韧性具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当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时,患者体内的骨质交联物就会随之增加,同时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3]。
3.4 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
总而言之,在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和检查当中,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检验指标有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I型前胶原N端前肽、维生素D以及b胶原,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保持患者这五项指标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沈言保,郭立品.骨质疏松和骨病的检验指标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2):250-251.
[2]赵兰芳,王俊,王雪君.生化指标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中的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88-1389.
[3]谢惠,罗丽萍.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61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