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立得走胎土家医诊疗指南研究

2018-05-11刘西平黎辉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土家疗法小儿

刘西平 彭 昌 黎辉军 郭 炜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小儿走胎(波立得走胎.Boxlie der zoux taix),是土家医常见的小儿疾病,以毛发稀疏成束,色黄无泽,面黄肌瘦,肚胀如鼓,青筋暴露,体倦无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又称“掉魂”、“逃胎”,病情较轻的称“停食症”、“隔食症”,多见于1~5岁左右的儿童,属于西医学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及中医学的疳证范畴[1]。本研究旨在传承土家医药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及民间调研,整理、归纳,拟草出适用于土家医波立得走胎病的诊疗指南,以便临床参考使用。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学》及《儿科住院医师手册》[2-3]的诊断标准制定。

1.1.1 多有长期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营养摄入不足病史。

1.1.2 临床表现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不振,体重不增,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和肌肉逐渐减少或消失,皮肤干燥,苍白,逐渐失去弹性,久之可引起身长不增。严重者面颊部脂肪垫消失,皮肤皱褶松弛,干瘪似“老头”,头发干枯,四肢挛缩,腹部如舟状,或者可见外表似“泥膏状”,四肢水肿,体重下降并不明显,严重者可有多器官功能损伤。

1.1.3 实验室检查 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微量元素含量降低;血糖、血脂、血胆固醇及电解质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各种血清酶活性降低;血红蛋白降低。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病史在排除糖尿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疾病基础上,可明确诊断:

1.1.4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分类、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

1.1.4.1 按病因分类 原发性营养不良:由于蛋白质和(或)热能摄入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继发性营养不良:继发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肠炎,唇裂,腭裂等。

1.1.4.2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度 临床分为3度,分度标准见表1。

表1 病情严重程度分度

1.1.4.3 并发症 营养性贫血;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等。

1.2 土家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土家族医药学》及《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症候标准[4-5]制定。

1.2.1 走花胎( Kax pux box lir mer tif,音译:卡普波立没迪) 多见于疾病初期。形体略见消瘦,饮食无味,爱吃酸腐之物,精神欠佳,性急易怒。面色萎黄少华,耳背后有一个花样小团,毛发稀疏成束,面部可见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花斑。肚腹饱胀不适,走窜疼痛,大便干稀不调,苔薄微腻,脉细有力,指纹淡。

1.2.2 走猴胎(Ex box lir mer tif,音译:尔波立没迪) 多见于疾病中期。形体明显消瘦,四肢枯细,不欲饮食或善食易饥,精神烦躁不宁。面色萎黄或面白无华,耳背后红筋扭团像猴,毛发稀疏成束易脱,肚腹胀大,甚则青筋暴怒。夜卧不宁或见挤眉弄眼、擤鼻、吮指磨牙,或嗜食生米、泥巴等异物。形神似猴,肠鸣泻肚,或大便不成型,舌质偏淡,苔多白腻,脉濡细而滑,纹紫滞。

2 鉴别诊断

糖尿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3 土家医辨证论治[4-5]

3.1 内治法

3.1.1 卡普波立没迪 形体略见消瘦,饮食无味,爱吃酸腐之物,精神欠佳,性急易怒。面色萎黄少华,耳背后有一个花样小团,毛发稀疏成束,面部可见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花斑,肚腹饱胀不适,走窜疼痛,大便干稀不调,苔薄微腻,脉细有力,指纹淡。

治则:消食化积,调养中元方1[6]:鸡合子,麦芽,稻芽,疳积草,曲子,隔山消,青木香,白三七,车花米(炒),甘草。

用法:水煎,内服,1日1剂,分3次服。

方2:鸡合子,隔山消,炒贡术,枞茯苓,红木香。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g,日3次。

3.1.2 尔波立没迪 形体明显消瘦,四肢枯细,不欲饮食或善食易饥,精神烦躁不宁。面色萎黄或面白无华,耳背后红筋扭团像猴,毛发稀疏成束易脱,肚腹胀大,甚则青筋暴怒。夜卧不宁或见挤眉弄眼、擤鼻、吮指磨牙,或嗜食生米、泥巴等异物。形神似猴,肠鸣泻肚,或大便不成型,舌质偏淡,苔多白腻,脉濡细而滑,纹紫滞。

治则:消食健肚,补胎益气

方1:姜制三步跳,橘子皮,土炒白术,小杆子根,隔山消,茯苓,小人参,甘草。

用法:水煎,内服,1日1剂,分3次服

方2[6]:五谷虫,大麦芽,曲子,土人参,隔山消,赶山鞭,猴骨,地胡椒,鸡合子。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g,日3次

3.1.3 阿叶波立没迪 形体极为消瘦,杳不思食,精神萎靡。耳背后筋上有一黑点,皮肤干枯,瘦削骨立,皮包骨头。肚凹如舟,面色白光白,皮毛黯淡不泽,爪甲菲薄扁平,齿迟发焦萎,囟门难收,眼瞳黯无光,机巧神思不灵,短气少力,神情淡漠,目呆口钝,鸡盲。胆怯易惊,睡则露睛,啼哭无泪,或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水谷不化,泄泻不止或便秘,舌淡或光红少津,脉细弱无力,指纹色淡隐伏。

治则:健肚,补益气血

方1:孩儿参,贡术,土箭芪,枞茯苓,赶山鞭,儿多母苦,娥眉豆,柑子皮,川芎,缩砂,甘草。

用法:水煎,内服,1日1剂,分3次服。

方2:桂鱼风,枞茯苓,贡术,隔山消,香血藤,小人参,血糊藤,白头婆。

用法:水煎,内服,1日1剂,分3次服。

3.2 外治法[5]

3.2.1 土家医小儿提风疗法[7]是将土家药物敷贴于小儿肚脐上,通过药物熨脐,以温小儿“中元”脏器功能,祛除小儿“中元”的风气之邪,以达到治疗小儿“中元”疾病的一种土家医传统外治法。土家医小儿提风疗法技术操作规范(详见小儿走胎土家医护理规范附录2)

3.2.2 土家医佩戴疗法 用追魂草20g,切细焙干,研细末,用一三角黑布小口袋装好,缝紧,用一根线挂在胸前,连带7天,可连用2~3次。

3.2.3 土家医烧灯火法 灯草2寸长一段,蘸桐油,点燃后点烧耳背后黑坨处,烧3~5燋。

3.2.4 土家医挑筋法 在指关节第二关节四指的缝穴中点,先用络合碘消毒,再用三棱针针刺下,然后用手挤出奶白色液样的东西,一般挑1次可愈。分男左女右挑。

3.2.5 土家医推抹疗法

3.2.5.1 医生用大拇指腹部,推患儿大拇指腹部,旋推100次。依次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各推100次。再推劳宫穴100次,足三里100次,内关100次,合谷100次,1天1次。

3.2.5.2 揉肚法 手掌放在小儿肚脐处,沿顺时针方向揉摩5分钟,用以散结,消风气,除肚胀。

3.2.5.3 掐捏脊法 将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二指相夹提捏患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上推动至大椎两旁,为一次掐脊,连掐5遍为1疗程。

3.2.6 土家医蛋滚疗法 小路边黄(过路黄),大路边黄(龙牙草),地三甲(蛇莓),以上3味药为鲜药,各10g,熟幽子(吴茱萸)6g,鸡蛋2个。药物与蛋放在冷水中煮热,用时取热蛋1个,放于小儿腹部反复滚动,蛋冷后,换另一热蛋继续滚动,每次15分钟。具有温里散寒,消食,吸毒气之功。

3.2.7 推油火疗法 小路边黄,大路边黄,地三甲,熟幽子各10g,焙干,研末。操作时,先将药末放入锅底,再将桐油倒入锅内,将油加热至60℃左右,沸腾时可出现白色泡沫即为油火泡沫。患儿取平卧位,医生洗净双手,用手抓油火泡沫作为介质,迅速放在腹部,由上而下推抹腹部,反复循环治疗,泡沫不热时,再从油火中抓热泡沫放在腹部,继续推抹治疗。(注意掌握好油火泡沫的温度,不要超过60℃,医生在抓放油火泡沫时,不要烫伤患者的皮肤)

4 讨论

本研究在通过大量土家医药文献整理及民间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针对波立得走胎(小儿走胎)的治疗方法较多,临床疗效参差不齐。结合实地调研及民族诊疗习惯,把具有民族性、实用性,且疗效较为可靠的诊疗方案提炼总结后,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为促进土家医波立得走胎(小儿走胎)诊疗指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制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田华咏,梅之南,田禹顺.土家医药双语词汇[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129.

[2]薛辛东.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75.

[3]吴升华.儿科住院医师手册[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

[4]田华咏,潘永华,唐永佳,等.土家族医药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218-219.

[5]田华咏.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35-177.

[6]彭芳胜.土家医方剂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64-166.

[7]彭芳胜,田华咏.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提风疗法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68-76.

猜你喜欢

土家疗法小儿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钟 鸣艺术作品欣赏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小儿难养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