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
2018-05-11袁春莉
袁春莉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四川 绵阳 621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且重要的血管性疾病,其与血脂代谢异常、年龄、性别等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等,因该病可对患者本身以及家庭带来较大影响,为此,临床上需早期对其精确性诊断[1,2]。为明确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就本院选取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及40例同期受检者予以对比分析,现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选取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以及同期选取40例自主来院体检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前者:男女比30∶20,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为(60.30±5.07)岁,体重51~71kg,平均体重为(60.23±2.09)kg,病程1~2个月,平均病程为(1.50±0.20)个月,硬斑20例,软斑30例,其中25例首发症状为一侧肢体麻木或者肌力下降,有12例伴有言语不清,13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例首发症状为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后者:男女比22∶18,年龄51~67岁,平均年龄为(59.30±6.30)岁,体重50~72kg,平均体重为(61.30±2.03)kg,将50例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差异性(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纳入和排出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予以治疗;(3)所有患者均接受过颈动脉超声检查。
排除标准:(1)排除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患者;(2)排除近三月内曾出现颅内出血患者;(3)排除近两周内曾发生过脑梗死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颈动脉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的仪器选取IU22荷兰式飞利浦多普勒彩色型,由Bracco制作出声诺维液。首先,协助其取仰卧位,头部转向检查一侧并且稍微后仰,观察患者内部的回声、斑块表面以及形态。行十字交叉法对患者斑块短轴切面后的斑块最大厚度情况予以记录,然后,顺应血管方向观察两侧颈内、外动脉以及颈动脉球处以及颈总动脉等,且持续性扫描其纵断面以及横断面,探查大小为:颈动脉交叉处水平的上下方1.5cm左右;机械指数设置为0.07。取声诺维液1.2ml经肘部静脉借助19G留置针予以团注,另外,采取5ml生理盐水予以冲管,观察3min。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达峰时间以及增强密度临床状况;(2)对比两组(PI)搏动指数、舒张终末期流速和血管收缩大流速比值(D/S)、阻力指数(RI);(3)观察不同部位增强斑块比率情况,经超声检查斑块尾部为正常内膜及斑块远心端交界部,斑块基底部为斑块临近内中膜区域,斑块肩部为斑块与管腔面接近部位。
1.5 统计学处理
探究数据,皆由SPSS22.0统计软件解析,计量数据经由(±s)表达,组内之比经由t检验;计数单位经由[n(%)]表达,组内对比经χ2表达;当P<0.05时,表示两组差异之比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达峰时间以及增强密度对比
对照组达峰时间(0.07±0.01)s以及增强密度(1.40±0.20)db/cm2,实验组分别为(0.30±0.08)s、(3.50±0.30)db/cm2,实验组达峰以及增强密度指标均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PI、D/S以及RI指数
实验组PI、D/S以及RI指数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I、D/S以及RI指数对比(±s)
表1 两组PI、D/S以及RI指数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n) PI D/S RI对照组 40 0.50±0.07 1.70±0.30 0.50±0.07实验组 50 0.30±0.01a 1.40±0.03a 0.30±0.02a
2.3 对比不同部位增强斑块比率
经检测,患者共存在肩部斑块15例,尾部基底部斑块15例。患者的肩部出现增强斑块的比率为80.00%显著高于尾部、基底部3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部位增强斑块比率[n(%)]
3.讨论
心血管疾病中较为高危的一类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出现于人体中各个血管,其中,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斑块性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精密联系,其中易损斑块是导致延长急性心脑血管时间的重要原因[3,4]。当颈动脉粥样硬化未能够及时发现,可发展为脑卒中,威胁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上需早期精确性诊断易损期斑块,从而可有效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为明确颈动脉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临床价值,本研究就选取本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90例受检者情况予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伴随的重要病理和临床基础,颈动脉狭窄在临床上是长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恶性转归,约有25%的缺血性卒中和颈动脉狭窄有关,特别是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临床上准确性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对诊断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若患者为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这也是解除患者管腔狭窄的绝对金标准,目前,临床上对斑块易损的治疗多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其效果较为明显。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斑块的形态结构和内部成分对斑块易损性有决定性作用,包括板块内出血、纤维帽的厚薄以及完整性、钙化成分以及脂质坏死核心对斑块易损的重要作用。即使患者检查仅为轻度劲动脉狭窄,若是斑块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帽缺损、溃疡、斑块出血、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均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若是斑块中出血和脂质情况较为严重,提示患者斑块越容易破裂,反之,若是患者斑块纤维组织越明显,即使侧支循环良好、狭窄程度高,也不容易出现相应的症状,这与相关报道研究结果相一致。若是患者斑块表面出现血栓和溃疡为继发性病变,那将会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
目前用于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影像放射学检查,共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但上述方式尽管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评估且具有一定效果,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患者在术前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测并于术后接受病理学检查,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PI(0.30±0.01)等指数均较对照组低;表明将颈动脉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能够评估心肌缺血区域的新生血管以及血流灌注。临床多采用纤维帽厚度、斑块坏死核心大小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数目等相关指标对斑块的易损性予以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是一项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指标,采用检查内膜剥离术或者尸解标本属于斑块易损性的病理检查。不稳定性斑块亦称为易损斑块,属于突发性灌注动脉发病以及脑血管发病的重要以及始动环节病理基础。
当前,临床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诊断方式有2种:有创与无创超声造影检测,本研究主要采取的为无创检查形式,其具有成本低、阴性预测性高等特点,能够为易损斑块评估提供功能检测以及炎症指标检测。实验组达峰指标(0.30±0.08)s以及增强密度指标(3.50±0.30)db/cm2均对照组优,表明新增生血管密值于斑块增强力度和数量有着密切联系。另外,超声检测属于一种方便并且新兴直观式技术,可确定以及量化新增生血管的产生程度,并有效探究斑块状况以及评定脑血管隐患风险性[5]。此外,颈动脉超声用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中评定,可经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新增生血管状况而定量评定稳定斑块效果,同时具优良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经检测,患者共存在肩部斑块15例,尾部基底部斑块15例,患者肩部出现增强斑块的比率显著高于尾部、基底部。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对患者心肌梗死缺血区的血流关注以及新生血管情况予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部位比率较高的是肩部,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近心端肩部增强,增强部位比率其次高的为基底部和尾部。斑块肩部可导致新生血管、炎症反应等,机体炎性因子相对较为活跃,可能导致该处的血流变化。受内部以及外部等因素制约,关于颈动脉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临床价值的不同部位增强斑块率未探究,待临床分析,并予以补充。
综上所述,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测,可动态将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和管壁斑块特征清楚显示,相比于其他诊断技术来说具诊断明确以及价格低廉优势,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详细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建议临床诊断中广泛性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芳.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生的临床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4):410-412.
[2]吴启兵,舒红,罗善和.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23(4):432-434.
[3]刘蓓蓓,华扬,刘玉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维超声特征与斑块标本结构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8):628-634.
[4]袁立颖,王荔.宝石CT能谱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34(10):937-938.
[5]吴硕,赵延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CD147 MMP9 TIMP-1相关性[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1965-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