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世界第三极”中的五色之旅
2018-05-11付冰冰
付冰冰
西藏地势高峻,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约4000米,有“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之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本区南境的中尼边界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该地区举世罕见的奇绝景观,悠久的历史也为该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名胜古迹。暮春时节,古城拉萨花团锦簇,雪域高原焕然一新,正是旅行、采风的好时节。
金色之旅: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西约2.5公里的布达拉山上。“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是目前我国一组最大的寺院建筑群。
布达拉宫早先是王室宫殿,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为妻,就在此建9层楼宫殿1000间,供公主居住。后成为佛教活动的场所。
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如削壁,使建筑与山岗合为一体,气势十分雄伟。
全宫采用石木结构,宫内有经堂、佛殿、政厅、图书馆、仓库、庭院等建筑结构。红宫之上建有金殿三座和金塔五尊,塔身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在阳光之下金光灿烂。布达拉宫的灵塔共8座。殿堂分为3层,高14米,包裹灵塔的黄金多达十余万两,塔上所嵌珠玉宝石的价值达黄金价值的10倍以上。
白宫居于侧面,是佛堂、经室和寝宫等建筑。整个布达拉宫以红白二色宫殿为主体,加之顶部镀金铜壁高低错落,形成色彩绚烂、殿宇嵯峨的景观。
在建筑形式上,布达拉宫既使用了汉族建筑的若干形式,如金殿屋顶等,又保留了藏族建筑的许多传统手法。这反映了各民族建筑形式的密切结合,也体现了藏族艺术的精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蓝色之旅:纳木错
纳木错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藏北高原最大的湖泊,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著名大湖。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围绕这座令人神往的“天湖”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纳木错里居住着一个神通广大的龙王,他慷慨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水源,滋润养育这一带的牧草牛羊。
事实上据科学考证,纳木错是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凹陷而成的大型构造断陷湖。湖中有三个岛屿,东南岸有伸入湖中的半岛,都发育成岩溶地形,有石柱、天生桥、溶洞等自然奇观,绚丽多姿。在湖的左侧,有一座特别显眼的银白色雪峰,那就是海拔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
春暖之际,成群的野鸭飞至岛上产卵育雏,为湖山增添无限生机。湖滨广阔的草地是优良的四季牧场,草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成群。湖的周围有野牦牛、岩羊等高原野生动物,是一个博大的天然动物园。
藏族人民把湖泊看成是美好、幸福的象征,对天湖怀有深沉的感情和许多幻想。虔诚的佛教徒们把纳木错奉为“圣湖”,每年藏历五六月份,都有不少佛教徒前来转经朝佛。
绿色之旅: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自治区内最大河流,上游源于马泉河,下游在印度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我国境内河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公里。流域的平均海拔为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藏语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被藏族同胞视为“摇篮”和“母亲河”。
正源杰马央宗曲海拔5590米,由冰川融水汇成。雅鲁藏布江是我国著名的大河,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和珠江,居全国第三位,特别是流经东部的大拐弯峡谷区,山体耸峙,峡谷深邃,景色雄丽。
其中尤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风景最令人赞叹,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它获得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深大峡谷”“世界最长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的认证。
白色之旅: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位于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接界处。“珠穆朗玛”为藏语“女神第三”(珠穆朗桑玛)的音译。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就把珠穆朗玛峰尊为神明。高僧米拉日巴曾在珠峰一带的山洞中修行9年,并写下了赞颂珠峰的诗歌。
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里,则把珠峰及其左右两侧的4座山峰誉为“长寿五姊妹”。珠峰被称为“第三女神”“后妃神女”或“祥寿神女”。
在藏传佛教的图画中,代表珠峰的神女全身白色,骑一白狮,右手高举一柄黄金九尖金刚杵,左手捧一大长宝瓶,俊秀神武。
海拔5000米世界最高的寺庙——绒布寺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从这里向南眺望,可以看到珠峰山体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
图 /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
每当天气晴朗,能够见到山顶有一团乳白色的烟云,像一面白色的旗帜在珠峰的上空飘扬,它被称为“珠峰旗云”。它可以指示珠峰峰顶的风力情况,如果旗云与峰顶相齐,风力便在9级左右。
由绒布寺向前,便是著名的绒布冰川地带。冰川奇观,冰塔林立,状如春笋、利剑、玉柱、绵羊、雄狮等等,无所不有,千姿百态。绒布冰川的总储水量为160多亿立方米,有“固体水库”之称。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从北坡两次登上了珠峰,将五星红旗插到了珠峰顶上。
红色之旅:大昭寺
大昭寺是唐代历史遗迹,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旧城中心,现在的市区东南部。始建于7世纪中叶,现存建筑为11世纪以后陆续建成的。寺坐东朝西,总建筑面积二万五千多平方米。分前庭、主殿和拉章三部分。主殿居中,厅堂环绕。
寺院建筑风格为汉藏合璧,浑然一体。前庭部分为两层高的寺门,门楼上有两巨大的金铜法幢。寺门东面为千佛廊。主殿为内院式,采用汉族的梁架、斗拱、藻井、飞檐等古典建筑形式。平面方形,共四层。
殿顶是具有藏族特色的鎏金铁皮殿顶,人们习惯称为“金顶”。金顶辉煌壮观,外观为重檐歇山式,颇似内地宫殿,顶部饰以宝瓶和法轮。主殿中央部分形制与其他寺庙相同,抬高一层作侧面采光天窗。主殿内有大木柱20根,柱上斗拱架梁浮雕精美,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呈典型的藏族风格。
檐角吊挂的悬铎下,是一块块小巧的藏文经板。主殿内供奉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厢殿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造像。四周回廊和殿堂满布藏式壁画,描写佛典中的掌故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