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窥王朝闻先生的美学堂奥

2018-05-10杨文丰

当代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王先生故居古镇

1

2012年8月4日,一个多雨突然晴热的夏日,我和妻随亲戚去游四川省泸州合江县尧灞古镇。尧灞古镇是合江最早的六大古寨和八大古镇之一,为北宋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北宋皇佑年间便是川黔要道上有名的驿站,素有“川黔走廊”之称。

在古镇入口处验过门票,穿过古镇的进士牌楼,再往前百步,这时,我突然抬头远望,令我又惊又喜的是,古街右侧一座临街建筑,竟悬“王朝闻故居”一匾!真没有想到,在这里我竟能拜谒王朝闻先生的故居。

故居是两进两层的传统蜀地木架为框的砖砌宅子,已被当地辟为王朝闻先生陈列馆。入得故宅门,迎面是王朝闻先生一尊半身雕像,先生的书法作品,著作的各种版本,静在数个简陋的玻璃陈列柜内。不见有讲解人员。馆里的介绍文字说,王朝闻先生在这个宅子出生,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穿过展览区,往里,是王先生出生的房子和长辈的居室,还有客厅和厨房。光线明亮起来了,眼前是一个长方形天井,地表布满了青苔,湿润而暗绿。看着这方天井,我不禁想,少年王朝闻,后来能够成长为熟谙实践的美学家、卓越的文艺理论家、雕塑家和艺术教育家,艺术与学术活动横跨美术、文学、戏剧、电影、曲艺、民间文艺、摄影等领域,出版著述近千万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做出卓越贡献,这故居,与他,定然存在某种谕示式联系吧。想当年,王朝闻必定也曾站在这天井里,长久地仰望过深邃、神秘的天空……

2

突然拜谒王朝闻先生故居,于我,不仅是惊喜,更是荣幸。

因为,王先生一直是我非常崇敬和喜欢的美学导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在南京气象学院攻读农业气象学专业。那年整个寒假,我沉迷在王朝闻先生主编的《美学概论》里。我家书柜中珍藏的《王朝闻学术论著自选集》和王朝闻先生的其他几部著作,乃其后得缘陆续搜购而得。我尤其喜欢王先生基于艺术作品剖析鉴赏的理论文字。依我看,与学院派美学家建构的美学体系不同,他的美学既是艺术家的美学,也是哲学家的美学,同时,也是作家的美学,能够给作家的创作以启示的美学。王先生通常是依托对无数看似平凡的人生和艺术事实的分析及概括抽象,而建构起宏伟的美学天地的。

想想也是,我们的生活和艺术,谁能说不是由一个场景又一个场景,一个细节又一个细节组构而成的呢?假如借用高等数学的一个名词,不妨称誉王先生的美学殿堂是“离散型”构架。

如果说王先生对每一个平凡物事所作的艺术分析、概括和抽象,都是上升到美学理论高度的一颗星,那么,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就该是“离散型美学星空”了。

我自青年时代开始涉猎一些中外美学论著,然而最吸引我、最能引发我共鸣,并总给我以启迪的,还是王朝闻先生的美学思想。这就可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那个端午,在广州北京路新华书店,当《王朝闻学术论著自選集》霎间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的那个高兴劲儿了。王先生的美学思想犹同一把金钥匙,为我开启了许多生活和艺术的思考之门,甚至可以说,我散文写作的美学活水,拙作自然笔记系列能较注重解析式描述和科学理性阐析,与他的美学雨露明里暗里的滋润,有着直接的联系。

3

在王朝闻先生的故居,我也看到陈列着他童年、少年时喜爱的好些民间艺术品,当时遂想:王朝闻先生建构的美学体系是如此独具一格,这与他从小就有的兴趣爱好,是否存在某些必然联系呢?

读王先生的书,你可以发觉:答案是显明的,肯定的。

王先生自己也认为自己的美学研究“同我那有个性的兴趣分不开。我对于结合着具体艺术现象的分析的理论著作……很感兴趣”。“而对于那些从定义出发即从抽象到抽象的理论形态,或罗列历史想象而缺乏具体论证的资料式的理论,则往往感到兴趣索然而不易读完”。

而且,王先生还认为“在观察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审美现象的实践领域中,我觉得在我了解的各种方法中,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还是最犀利的解剖刀”。“分析与抒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习惯“经过思索,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时兴趣促进思索的深化,有时思索产生了新的兴趣”。

兴趣与思考,可谓构成了凌空飞翔的双翼!

读王朝闻先生的文章,总能引发我的共鸣,无疑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兴趣能够发生共振吧。

近日再温王先生的著述,感觉他的文字,还总是理性、感觉和感悟同在,文字精准,逻辑有力,个性随兴彰显,情怀自然流露,真是太对我的阅读胃口了。这里还有必要重点说的是,我一直以来都是将王朝闻先生的文章作为优秀散文来读的,我这样说并无降低王先生的学术价值之意。我总是认为,他的著述不仅是美学论文,同样也是深富辩证思想的独特的美学散文,或者说是科学散文——谁能否定他的理论阐发与艺术案例互证,艺术实践与美学观点相融,基于自身艺术创作实践和经验的鉴赏文字、基于天才艺术感悟学理清晰的散文,就不是社会科学美文呢?

4

细思这个尘寰,万事万物之间,无法不存在明里暗里的联系。倘若你喜欢一位作家或某位学术大师,我敢断言,你与他之间必然存在或虚或实的美缘。

王朝闻先生1909年4月18日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是从长江与赤水汇合处——合江走出的大师。也出生在合江的吾妻,婚后见我喜读王朝闻先生的书,曾告诉我,她家与王朝闻先生还是亲戚,王先生解放前赴延安,解放后虽然很少回老家,但对故乡一腔情深。

我与妻在泸州合江度过好些寒暑假。名闻四海的“泸州老窖”偶尔也醉过一个读书人的梦。书柜中的王朝闻先生所著《不到顶点》《再再探索》等书,就是我在合江书店淘得的。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夏夜,我在岳父母家紧临长江的阳台上,看楼下江面的渔火闪烁,伴着长江的浩叹,我在夜读,沉迷于王朝闻先生的美学作品。

那天在王朝闻先生的故居,我读到的介绍文字示:王朝闻先生,2004年在北京仙逝,享年95岁。当时我谓妻曰:“未能在北京拜见前辈美学大师、亲戚王先生,没有找机会听他的教诲,真是我一生的憾事!”

(杨文丰,中文二级教授,一级作家,农业气象学专业学士,其散文引入自然生态、科学思维启智审美视角创作,卓然成一家风格。多篇散文入选上海高中、全国职中《语文》和《大学语文》等10余种教材。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浩然文学奖、丝路散文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华文最佳散文奖得主。)

编辑:刘亚荣

猜你喜欢

王先生故居古镇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不速之客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寻狗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