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天不是读书天

2018-05-10紫兮

东方女性 2018年4期
关键词:东门古人万物

紫兮

春天不是读书天,赏心悦目、温暖和煦的春天来了,书本暂且搁一边吧。踏春郊游自是必不可少的头等大事,不止如此,还有不少大事需要在春天里操辦呢。

祭祀

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管子·形势解》中说:“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按照古人对春天的理解,当时间走到这里,“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河冰消融、万物生长,这是一个耕地播种、埋下丰收希望的季节。对生活在古代农业社会的人们来说,这些尤其重要。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怀着对自然力量的崇拜,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神明以及自然的敬畏之情。

春分这天,周朝天子还要带领百姓在城郭东门处举行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春分这天是白天变长的开始,古人无法科学解释昼夜交替及其长短变化,对这种莫名的自然变化怀有一种敬畏之情,需要通过祭拜活动来求得其背后神秘力量的庇护。因为是对太阳的祭拜,所以往往设在太阳升起的方向。

而我们都熟知的,春秋时期那位宁肯被大火烧死也不折腰的晋国忠臣介子推,很有可能是从另一个祭祀活动——改火——演绎出来的。

所谓“改火”,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人是通过钻木取火的方式获得火种,一年四季需要使用不同的木材,特定的木材在特定的季节使用才合乎秉性,最为恰当。比如冬天用槐木和檀木,春天则要用榆木和柳木。在古人看来,如果一个季节的木头继续用到下一个季节,木质不合时宜,便容易致人生病。《论语·阳货》中就有关于改火的内容:“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从冬天的槐木、檀木改为春天的榆木、柳木,便发生在寒食和清明之际,人们在寒食停掉旧有的火种,在清明时取新火。在最初的改火习俗中,古人要举行郑重其事的祭祀,其中便需要有人牲代表火神被烧死。而介子推被烧死的故事原型便极有可能是改火活动中代表火神而死的牺牲者。

除了参加这种大规模的祭祀聚会活动,古人在春天里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沐浴。在阳春三月里,男男女女会聚于水边,举行“祓除”仪式:沐浴、熏身,寓意是从新开始,万物更新,人也会否极泰来了。在古人看来,到水边沐浴清洁,可以摆脱过往的不祥之事,祈求新一年的好运气。宋代《太平御览》里曾描述过汉代的人们临水祓除的景象:“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既出,始洁之也。”

踏青

踏青这个词最是出现在先秦时期,元费的《岁华纪丽谱》中说:“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晋代诗人张华记叙这一习俗:“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禽鸟翔逸,卉木滋荣。纤条被绿,翠华含英。”

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和有钱人家公子小姐们更是元宵之后就忙探春,于是早春里,乍暖还寒就浩浩荡荡乘车骑马、自带食材到野外大办“探春宴”。

这是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仕女们经常举办的野宴活动,参加者多是官宦及富豪之家的年轻妇女。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该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立春”与“雨水”二节气之间举行。此时万物复苏,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们相约做伴,由家人用马车载帐幕、餐具、酒器及食品等,到郊外游宴。首先踏青散步游玩,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和煦的春风,观赏秀丽的山水;然后选择合适的地点,搭起帐幕,摆设酒肴,一面行令品春(在唐代,“春”含有二重意义:一是指一般意义的春季;二是指酒。故称饮酒为“饮春”,称品尝美酒为“品春”),一面围绕“春”字进行猜谜、讲故事,作诗联句等娱乐活动,至日暮方归。

女子们到此游宴也分为两步。一是“斗花”,二是设“裙幄宴”。

所谓“斗花”,就是青年女子们在游园时,竞赛谁配戴的鲜花名贵、漂亮。长安富家女子为在斗花中显胜,不惜重金急购各种名贵花卉。当时名花十分昂贵,非一般民众所能买起,正如白居易诗云:“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游园时,女子们“争攀柳丝千千手,间插红花万万头”,成群结队地穿梭于曲江园林间,争奇斗艳。

在游到适当的时候,她们便选择适当的地方,以草地为席,四面插上竹竿,再将裙子连结起来挂于竹竿,便是临时的饮宴幕帐,女子们在其中设宴。这种野宴被时人称之为“裙幄宴”,类似于当今的公园野餐。

杜甫《丽人行》诗中就写过:“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踏青丽人仪态之娴雅、体姿之优美、衣着之华丽,可见一斑。

唐代诗人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里写的主要也是游玩之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恋爱

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含情,在生物萌动的季节,人们自然也忍不住要做点什么。

《礼记》中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大意是男女授受不亲,可唯独在仲春之月,可“奔者不禁”,暂时废除了那些男女之间的条条框框,男女可以自由交往。

早在数千年前的周朝,年轻的单身男女便会借春天里参加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的聚会来相亲。《郑风·出其东门》有对东门祭祀的描写:“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祭祀那天,人山人海,美女如云,既是祭祀盛会,也是青年男女的相亲聚会。古人在春天的庄严大事,也因为这些爱情元素而变得可爱了起来。

《周南·汝坟》描写的似乎也是周朝男女的春天盛事:“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魴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正是春天,河里的鱼因为有了伴侣也红了尾巴,汝水边的大庙里人山人海,篝火如炬,男女尽情狂欢,年轻的女子期盼着心爱的男子出现,终于得以一见,却碍于父母而不好意思,无法长久相聚。

春天最有名的爱情故事恐怕要算唐朝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了吧。桃花满枝头的时节,年轻的诗人独自踏青郊游,蓦地在那样一间院落,那样一扇木门前,见到花映人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皎皎,笑靥如花。那时又怎知,明年今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只剩这美丽又含蓄的故事随着桃花,年复一年的流传下来……

美食

这么好的季节,当然不可能少了吃。

唐朝时,巧妇们会在立春后挎个篮子到野外地里去采花,回来做成各种花枣糕。花清香枣泥甜,热气腾腾出锅,真正是把春天吃进了肚子里。

宋朝人也喜欢吃“春味”。春味就是春天的野味,早春农闲时节,很多人喜欢晚上到野外去下兔子扣。那时的兔子非常多,你下的扣都不够兔子钻的。

还有青团。清明前后春天野外长的艾草正嫩,于是人们采回家加上糯米粉和笋干肉丁做成团子,再加上粽叶蒸熟,真是清香远溢。还有甜的,豆沙、枣泥,趁着热气腾腾的劲咬上一口,夹着艾叶汁独有的清新,唇齿留香,堪可绕梁三日。

春天不是读书天,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天,让我们且歌,且行,且舞,且醉,且热爱。

猜你喜欢

东门古人万物
向着目标拼搏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东门渔村渔文化的构成及其传播路径策略分析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东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