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
2018-05-10罗莉元
罗莉元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如今,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中职院校对于各個专业课程的开展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之外的“第二课堂”逐渐发展起来,并在中职生体育教学中得到应用。文章就此对中职美术“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美术;“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开展,需要在学校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配备专业的人才进行负责,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从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中职生的自我发展,可以说第二课堂对中职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第二课堂”概念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如果把教师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称作第一课堂(包括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组织的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那么,由学校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系统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就可称作“第二课堂”。确切地说,“第二课堂”是指由学校的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人员通过履行工作职责而对学生思想成长、能力形成发挥影响作用的教育环境。总之,“第二课堂”其宗旨是打破地区与地区、机构与学员、老师与学生间的区域、空间距离,运用互联网营销模式,让教育资源共享化、让名师共享化、让机构共享化,最终实现优质教育零距离。
二、中职美术“第二课堂”课程设置
(一)“第二课堂”课程内容
“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个体专门课程和选修课程。第一,公共基础课程是所有学员必须参加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情商锻炼,素质拓展,公益活动等,旨在通过这些课程内容丰富学员的内心世界,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社交沟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第二,个体专门课程将依据学员入学前的心理测试数据和家长提供的资料来设计,对每个学员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将有共同教育目标的学员编制在一起。例如,鼓励孤僻个性的学员相互交流,让性情冷漠的学员参观孤儿院等等。第三,选修课程主要是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例如组织参与画展,访问某位艺术家等等。
(二)中职美术“第二课堂”课程设置
1.定位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保主带副。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包含了广义、狭义两个方面。广义来说是指“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他们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继续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接受处理信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这个广义培养目标指导下,在结合时代、社会、市场需要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订出狭义的美术专业培养目标。一是定位在培养环艺设计装潢人才,二是定位在培养平面设计广告人才。将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之后,就能正确设置相关课程,保证教学有的放矢,学精主课的同时带动副课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环艺设计装潢人才,就必须以室内设计课程施工图、效果图、AUTOCAD、3DMAX、材料、预算等为主课,以平面设计课程、网页设计课程等为副课。并依据培养目标分配主副课设置比例,将主课课程设置全面,保证学时质量,在主课学通学精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开设副课。而副课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也要有所取舍,对于一些功用相类似的课程要有所放弃,选择有优势有代表性的开设,象平面设计课程中的PHO-TOSHOP作为图像处理软件应用广泛,对主课有辅助作用,应作为保留科目;ILLUSTRATOR、FREEHAND、CORELDRAW等都是绘图软件,应只保留一科。
2.整合优化“双基课程”。“双基课程”即基础绘画课程、基础设计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速写、美术字、三大构成、美学、中西方美术史等,这些课程必需整合优化。整合即把开设过细或开设不全的课程整理结合,如素描、色彩、速写整合为一科基础绘画大课,更有效地为专业课服务;优化那些对培养、提高技术技能起重要作用的课程。改变从前独立设课、各自为政、无法学以致用的课程设置体系,让普通文化课程、基础绘画课程、基础设计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四大课程版块协调配合、丝丝入扣、环环相接,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整体有效、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有一句话说的好,即“实践出真知”。专业设计课学习中,必须要增强实践课这一环节。而这就要求创建实习基地,校企联手合作,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践达到协助教学的目的。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升华,有实用价值,在今后的就业环境中能拿得出用得上,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真正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将“第二课堂”引进来,从而促进了中职美术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查英.论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7(2):77-81.
[2]彭焱,杨六兰.浅谈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4):141-143.
[3]杨炳庆,李隽.浅谈高校第二课堂建立[J].科技资讯,2014,12(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