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的难题及协同促进策略
2018-05-10孙美欣
孙美欣
摘 要:从最近几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来看,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为此,许多高校都将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工作提上了日程。文章结合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增强难题,就如何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增强难题;协同策略
从2012-2016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来看,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状况、机能和素质不断下降,其中,由于作息不规律,不重视运动,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更是不容乐观,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增强难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增强难题
(一)体质监测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检测和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情况,我国专门出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要求各地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建立专门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做好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统计与分析,定期为国家决策部门和社会权威机构提供翔实可靠的监测数据。不过,一些地方在青少年体质监测和检查方面,提出了许多不合时宜的要求,大学生体质健康评选指标和达标要求等五花八门。受此影响,许多高校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经常存在人为修改评估指标和测试数据的行为,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无法保证,决策部门根本无法了解大学生体质的真实状况。
(二)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高校体育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根本,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高校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课教学上,体育教学根本不受重视。受此影响,一些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有限,体育教学队伍也严重老化。一些高校甚至将体育教师的编制指标用在了其他科目上,体育教师数量较少,加上同工不同酬,所以体育教学队伍的工作热情较低,体育课教学质量也因此而受到影响。由于发展空间狭窄,热情不足,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会认真执行体育教育教学要求,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实践环节缺失,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时间不足。
(三)其他矛盾与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与教学工作都存在诸多矛盾,如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体育课时、强度都得不到保障。在大学阶段,体育课时虽然得到了保证,但是许多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体育器材、场馆严重老化,学生在运动中发生伤害事故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由于怕出事怕担责任,一些体育老师会主动取消一些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并且除了体育课堂教学外,其他时间很少会动员、号召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讲,大学期间,教师管制大大放松,加上休闲娱乐方式众多,所以许多学生对体育锻炼都没有太大的热情。
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协同策略
(一)强化政策和制度的导向作用
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有生力量,也是新时代的主人。促进高校大学生的體质健康,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政府部门要响应国家号召,关心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深入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完善大学生体质测试制度,明确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和流程,同时强化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引导高校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各地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制度,选择合适的评优评先指标,并制止和惩处高校虚报大学生体质监测数据的行为,以改变高校体育监测数据造价现象。高校也要摈弃传统观念,淡化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关心,真正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同时创新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模式,改进体育工作手法,以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肩负着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重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强化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关键。因此,高校要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和要求,选用合适的体育教材,加强体育教学队伍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一些高水平的体育场馆和场地,为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做好准备。高校体育教师也要熟悉教材,采用有效手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选用合实方式来教学,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大学生体育素质。
(三)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利用网络、广播、宣传栏等积极宣传体育文化,利用信息技术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服务支持,并开展一些线上线下的体育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高校体育教师要发挥自身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学生性质的体育社团建设、体育活动开展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并在节假日、课外时间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强体质,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是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难题。政府和高校只有就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给予重视,然后制定行之有效的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献英.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的难题与协同促进策略[J].体育学刊,2016,23(03):112-115.
[2]于文兵,杨韵.普通高校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推进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4):31-35.
[3]张和平,何素艳,任晋军.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04):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