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招辨别真假保健品

2018-05-10

农家书屋 2018年4期
关键词:王大妈补充剂保健食品

手表能预防癌症,“心肺卫士”能在休克时救命,神奇仪器能够给人体充电、饮水机能把自来水变成治病神水……据央视3·15晚会报道,72岁的王大妈平时省吃俭用,为了健康,偏爱购买各种保健品,多达30多个品种,总共花费近40万元。但仔细看看这些所谓的“药”,大都没有任何批准文号,来路不明。而王大妈怎么都不相信,保健品并没有给她带来健康,留下的只有一身的病痛,沉重的债务……

央视报道的王大妈的案例,并非孤例。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健康讲座或体验活动。现场往往气氛热烈,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那么,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应该如何正确看到保健品的功效,甄别虚假宣传呢?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营养学会秘书长朱惠莲分享了五招教大家辨别真假保健品。

1、如果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里有宣传疗效的,都是虚假宣传,我国相关法规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某款保健品如果说它可以改善记忆、抗疲劳、延缓衰老,那就没问题,但如果延伸到“对脑萎缩、老年痴呆有治疗作用”,消费者就一定要注意了。还有一些例如“奇迹般地为数万患者解除或减轻了顽固性头痛、心脑血管疾病折磨”“无毒副作用”“没有依赖”“最新技术”、“最高科学”等字眼都是不被批准在保健食品的包装里使用的,对于这类保健食品一定要谨慎,最好是避而远之。

2、无中生有的虚假广告。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已被批准的保健功能只有27项,没有“改善性功能”和“增高”功能的保健食品,但一些企业经常堂而皇之地大肆宣传这些功能,这些保健食品一定要注意。

3、擅自增加产品功能。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只可宣传产品已被批准的保健功能,一些企业在宣传中给自己的产品“加料”,这就涉及虚假宣传。

4、“营养素补充剂”不得宣传保健功能。国家规定如果只是营养素补充剂产品,只能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注明“补充xx营养素”,除此之外“不得声称其它特定保健功能”,因此,即便它是一个含钙的制剂,也不能宣传它能改善骨质疏松的功能。补充维生素E、C的营养素补充剂,不得宣称有“美容”或“抗氧化”的功能。

5、假借“专家”和“权威机构”进行宣传。一般的消费者很难知道这样的一个专家、机构是否权威,但如果它有前面说的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等,不管是多么权威的专家或机构,我们都要多一个心眼。

最后提醒大家,要挑选到合规保健品,还是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包装左上角都有蓝帽子的标签,这是经审批的“保健食品”标志,扫描包装上的条形码还能看到商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原料、规格、食用方法等等。朱惠莲特别提醒,挑选保健食品要遵循安全性、必要性、适用性三大原则,根据身体的需求到正规商超购买,所有的包装都会标明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对于消费者而言,一定要明确自己属不属于不适宜人群范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王大妈补充剂保健食品
加拿大提议将葡萄籽提取物用于膳食补充剂
运动营养补充剂对运动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婆婆是位“外交官”
别给孩子乱补膳食补充剂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UPLC-DAD快速筛查
我们班的“王大妈”
真的怕了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