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推行“164”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8-05-10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管区平度市法治

近年来,平度市坚持把改进和加强乡村治理,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载体,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手段,探索构建起“一核引领、六小支撑、四级联动”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一”即在乡村治理中突出党建核心,“六”即抓好小产业、小自治、小文化、小法治、小环境、小服务“六小工程”,“四”即部门、镇街、管区、村庄四级齐抓共管),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融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工作动因

平度市面积有3166平方公里,137万人口,下辖18处镇街、1791个村庄。从平度实际情况看,加强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是市直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镇街与市直部门之间的纵向衔接不够畅通,缺乏系统有力的联动协调机制,乡村治理整体合力不够强,较大程度上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二是农村阶层分化明显,群众多元化诉求与基层组织服务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基层组织存在服务事项不清、服务资源不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产品”,削弱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三是平度地域广阔,农村人口较多,镇村距离过远,存在地广人多需要分块管理、事务繁杂需要分块承担、服务群众需要分头落实、矛盾纠纷需要分层纾解等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创新构建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从这一认识出发,平度市结合自身实际,秉持“服务是最好的治理”的理念,探索和推行了“164”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切实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实现基层和谐、群众满意目标。

二、主要做法

1.坚持“一核引领”,党组织全程领导推进乡村治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抓乡村治理,首先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平度市从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入手,健全镇(街道)党(工)委-管区(农村社区)党总支-农村党支部-特色党小组的组织架构,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实现党组织对乡村治理工作全域覆盖、全程引领。在全市优化建立161个农村工作管区(农村社区)党总支,每个管区安排3-5名机关干部下沉到一线坐班办公,统筹领导、管理10-15个村庄的乡村治理工作;从加强农村党组织和乡村治理“关键人”队伍建设入手,实施“百村示范抓提升、百村整顿抓转化”的村级党组织建设“双百工程” 和“领头雁工程”,每年选树培育100个党建示范村,选派100名第一书记整顿转化100个软弱涣散村,集中轮训2200多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和专职村委会主任。

2.实施“六小工程”,精准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从“群众期盼的”“群众满意的”两个方面入手,对农村基层情况和群众利益诉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治理“六小工程”,促使基层党组织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真正做到抓有所成、抓有所进,让群众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从而产生认同感、享受获得感。一是培育农村“小产业”,建设富强乡村。围绕农民增收、精准脱贫,平度市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推广“农村党组织+”“互联网+”等发展模式,在农村地区,构建起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和精品农业三大集成板块。去年以来,共发展“一村一品”村庄540多个,推动653个合作社与村庄建立合作关系,派驻第一书记对209个贫弱村全覆盖,组织149个部门、209家企业“二对一”长期结对帮扶贫弱村。二是健全农村“小自治”,建设民主乡村。紧紧抓住村级民主管理的源头,全面推行“一定两议三监督”工作法,坚持“月月抓公开、年年抓审计”,实现了村级事务管理从“封闭运行”向“阳光操作”转变,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近年来,全市累计落实村级决策事项450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8.7%,村级工作规范运行水平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村干部“零违纪”、村民“零上访”、工程“零投诉”、违规支出“零发生”的“四零”村庄。三是实施农村“小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党员教育平台、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具有乡村特色的德孝文化活动,开设道德大讲堂,举办国学讲座,开展“立家训、树家风”活动,在市、镇、村三级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人物。四是加强农村“小法治”,建设和谐乡村。推动“法治平度”建设,以镇街为单位,成立法律顾问团,全市共聘请220名法律工作者和律师担任农村法律顾问,确保每个管区至少有1名法律顾问。强化法制宣传,逐步在乡村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五是改善农村“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组织实施农村新型社区、饮水安全、绿化亮化、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厕所改造等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形成建设美丽乡村长效机制。六是深化农村“小服务”,建设幸福乡村。将51项惠农政策的审批、办理权限下放到管区,安排575名机关干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代办服务,实现证照办理、城乡低保、计生服务、养老保险等民生事项全程代理。去年以来,各管区帮助群众解决难题17000个,办实事好事20多万件,化解矛盾25000多起。

3.实行“四级联动”,齐抓共管强化工作落实。围绕抓好“六小工程”,建立起市级抓指导监督、镇街抓统筹协调、管区(农村社区)抓承接落实、村庄抓管理服务的“四级联动”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分层分级制定乡村治理责任清单和质量标准,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明确27个乡村治理责任部门的具体职责,制定乡村治理责任清单、质量标准和工作进度,共列出清单任务243项。明确镇街的统筹协调职责,严格落实乡村治理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分管责任,共列出104项主体责任清单、18个书记第一责任清单、234项班子成员分管领域责任清单,确保每个网格、每个节点都有责任人抓推进、抓落实。明确管区的承接落实责任,统筹区域党建力量,参与村庄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领导辖区内各类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明确村级党组织的管理服务职责,加强对村级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带领和支持各类组织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责任体系,建立集中督查、定期检查、年终考核、述职测评等制度,督促四级责任落实到位。

三、思考启示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平度市以群众呼声为导向,探索推行“164”乡村治理新模式,强化党的领导,推动资源下沉,全方位提供群众满意的“服务产品”,实现了责任沉下去、工作抓上来,人员沉下去、效能升上来,服务沉下去、满意提上来的“三下三上”工作目标,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连续两年四次区市第一,城乡环卫一体化电话民意调查连续五次青岛第一。总结工作中的做法,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是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强化党的领导作为贯穿乡村治理的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平度市从完善党组织体系、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和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等入手,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实现党组织全程引领、全程监督、全程保障,确保乡村治理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践表明,平度市把强化党的领导作为贯穿乡村治理的主线,抓住了乡村治理的“牛鼻子”,突显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既提高了党组织的乡村治理能力,又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执政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坚持服务群众。平度市把群众利益需求高度凝练为“六小工程”,将服务事项一项一项列明、服务流程一条一条公示、服务工程一个一个落实,使群众看到乡村治理带来的新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因此,推进乡村治理必须把维护好、实践好、发展好、服务好群众利益作为乡村治理的永恒主题和工作方向,把群众满意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确保乡村治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坚持上下联动。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元治理主体,必须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实践证明,采取“四级联动”的方式,在推动城市优势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同时,既保证了农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也激发了农村的内生资源,形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内外相合”的强大动力。

四是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既是乡村治理的目标,也是乡村治理的保障,必须让法治凝聚农村社会共识,用法治思维推进乡村治理,依靠法治力量解决问题。平度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充分坚持了这一原则,实施“法治平度”建设,依法推行“小自治”“小法治”,实现了“群众权益有力保障、群众行为有效约束,农村地区和谐稳定”的目标。可以说,法治思维、法治原则是乡村治理的“法宝”,只有运用好这一“法宝”,才能既“约官”,又“约民”,也才能有效地治理好乡村。

猜你喜欢

管区平度市法治
山东省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DOM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行政包干制:乡镇“管区”治理的逻辑与机制
平度市全民健身项目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胶西北平度市上庄地区金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日本为争钓鱼岛备14艘驱逐舰 一旦有事快速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