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挥洒自如 翰逸神飞
——著名书法家王少跃书法艺术简论

2018-05-10林燕钦黄东华

中国商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书坛书法作品书法家

文/林燕钦 黄东华

王少跃,字柏青,号怡字轩,北京人。现任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后勤书画研究会理事、华勤书画院理事。

品读王少跃的书法会发现,其作品中既饱含着简淡雅致之情趣,亦承载着绵里裹铁之厚重,可以看出,他是在努力锻造一种有深度、有内涵、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书法语言,并将其贯穿于书法作品的创作之中,成为一以贯之的追求与目标。

细细品读王少跃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其笔锋灵动遒劲,结体稳重、生动、高雅,犹如行云流水、奇正相生,苍劲的笔触与细腻的勾勒相得益彰,婉转流畅的审美悦性令人怦然心动。其作品时而泼墨如水,时而惜墨如金,集精、气、神、韵于流转顿挫之间,不仅使人感受到诗词歌赋沉淀后的纯净,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

作为当今书坛上有影响力的著名书法家之一,其书法作品获奖无数,并多次应邀参加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举办的各类国际性大展。2017年,他的书法作品登上了中国邮政公开发行的印有“中国世界遗产”标识的明信片。如今,王少跃的呕心沥血之作已结集成《少跃翰墨》《王少跃书法作品集》并出版发行。

王少跃的书法贵在“耐看”。从行家的角度说,耐看与否关键在线条。线条须得“深”与“化”,深者,墨气深沉,古味盎然,力透纸背;化者,和雅、儒雅之谓也,可以让人感觉到线条里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气息。能“深”未必能“化”,能“化”未必能“深”,既“深”且“化”,始为难能。王少跃的字,于笔墨线条中自有一种渊深莫测的东西,使人摸不着、看不透,可谓“深”得“化”之道、“化”具“深”之法。

《风月无边》

四扇屏《杏花》、《海棠》、《石榴》、《梅花》

《静看啄木》

没有个性的书法作品,不是佳作精品;没有个性的书者,成不了书法大家。学书之道,因人而异。有的人先写好,后写特;有的人先写特,后写好。但最后总归要写特!所谓“好”,指的是传统;所谓“特”,自然说的是个性。有自己的笔墨语言,方显出个性是艺术的生命。

王少跃的书法,已臻“特”境,但并不背弃传统,既是对传统的发展,又是对个性的阐释。传统书法审美观念需要继承,更需要拓宽与改造。否则,书法就只能是泥古,而无所谓创新了。如今的书坛上新人辈出、新作不断,王少跃其人其书,既在其中,又居其前。

挥洒自如,翰逸神飞。王少跃在勤勉与执着中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独守着书法艺术带来的那份清静与美好,收获人生的快乐及真谛。

王少跃的书法,贵在自信。铺纸命笔,抒发胸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三寸柔毫,任意驰骋,一幅白纸,瞬间升华。王少跃本人,并无恃才傲物之意,但其作品的不同凡响之处又是无法掩饰的。这一点,认识王少跃并看过他作品的人无不信服。

书作至此,夫复何求?!

猜你喜欢

书坛书法作品书法家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作品选登
书法家·谢 锐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我行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