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战只是表象和工具

2018-05-10刘艳

中国商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贸易战贸易特朗普

文/刘艳

刘 艳青年学者,知名财经评论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战争是最高等级竞争的极端表现。中美两国走在成为世界经济独角兽体量的路上难免会有些摩擦,美国从本国利益及选票经济角度出发,单边构筑针对特定国家目标的所谓贸易壁垒,这最多算是带有攻击性的贸易新政策,只有当目标国家采取必要的应战措施时,贸易战才值得我们加以更深层次的关注,而在此之前的舆论战和特朗普口水战都只是赚吆喝而已。值得一问的是,2017年全球经济的强劲反弹难道还不能支撑各国在2018年齐心协力做大全球化经贸蛋糕的决心和信心吗?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双向复苏怎么反而吹响了贸易战的号角?很明显,对于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而言,特别是对于中国而讲,所谓中美贸易战的背后原因并非要从贸易本身溯源,这与两国几年来的国内产业经济变革和金融市场发展有着更深刻的关联。贸易,只是更为凸显的表象和工具而已。

中美贸易互怼,一时间关于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经贸糟粕卷土重来的担忧甚嚣尘上,所谓贸易战的短期影响固然会很显著地体现在股市和进出口企业业务数据上,包括货币市场的起伏,但这些波动相比较金融海啸般的系统性危机出现而言实在是无伤大雅。过多的担忧和过度的解读,除了可增添一些故事化情节的饭后谈资之外并无其他益处,相反会影响到对这场所谓贸易战的更深层次的观察与反思。

从表面上看,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贸易战的方式快速打开中国市场和减少中国出口。这乍一看逻辑很合理,但如果细想一下,中国早已不是靠倾销和出售超低廉劳动力来获取经贸利润的阶段了,中美之间在经济总量和产业链位置的差距在快速收窄,在人工智能、通信技术、高端制造等多个领域将展开正面竞争,国际贸易体系必然会有所调整,贸易冲突也难以回避。全球生产价值链中不仅有中国,更有美国的铁杆盟友欧洲各国,中国出口加上欧洲包装附加值,最后惠及到欧美市场,从这个路径上看,所谓中美贸易顺差存在被高估的可能性。这说明单纯从贸易角度难以解释贸易战的冲动,全球价值链的结构性变化才是深层次原因。其次,在中国,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7%,美资企业是重要的受益者,如果因为这个和中国“交恶”,那只能说是特朗普政府得了便宜还卖乖。另外,英荷、英德、中英、美欧、美日之间均存在长期的贸易失衡问题,中美贸易失衡并非特有现象。从历史上看,贸易战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控制不当反而存在升级到金融战、经济战、地缘战、军事战的风险。

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为资本大国在崛起

面对跨国美元储蓄的争夺,贸易领域的对抗只是手段而已。中国此前经受住了美国财政和货币双紧缩的冲击,人民币汇款没有失控,外汇储备也没有像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那样大举外流,美国此前通过财政贸易赤字输出的美元无法通过货币紧缩政策收回,这就导致美国日渐丧失了海外美元供给的分配权,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日趋加速,这让美元多少有些坐不住了。从这点来看,贸易战很有可能成为金融战的前奏。在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致可以总结为发达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转移把新兴市场国家纳入到国际分工中,后者的经常项目顺差累积可观的美元储蓄;然后以美联储为核心的欧美央行通过铸币税和货币紧缩把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元储蓄抽走,从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直至2015年新兴市场货币到股市崩盘,虽然具体表现形式各异,但本质却是一以贯之的。

中国正在成为资本大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对贸易的更深远探究,今年1-2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已达8848家,同比增长了129.2%;实际使用外资达13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0.5%。主要投资来源地对华投资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如新加坡增加了62.9%、韩国增加了171.9%、日本增加了10.2%。当然,还有来自美国的投资,增加了56.8%。外资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同样保持着浓厚兴趣。从今年1-2月的数据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为145.3亿元,同比增长了89.7%。

就贸易而谈论贸易战是顾此失彼

不可否认,任何贸易壁垒措施都会在短期内产生直接的经济负面影响。本次贸易制裁涉及的品类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品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以往的基本金属制品等低附加值产品。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提供的信息显示,这些产品包括航空产品、现代铁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品等1300个类别,集中在机电、通讯、信息技术产品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将面临严重的冲击。而短期影响将不仅仅局限,于出口本身,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负外溢性也不能低估。

当前的贸易战实际上也是我们客观理性反思的契机,反省我们在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降低关税、放开股权比例限制、取消进口配额限制、打破国企垄断、放开行业管制、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改革显然还任重道远。从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成为倒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在此过程中,切实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2025的关切,发展多元化出口、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这些都是贸易高压环境下不可松懈的功课。诚然,特朗普政府的目的更多地是在于制造业回流与高科技技术出口限制上。从短期来看,市场受风险偏好影响会出现一些波动。从长期来看,美国的贸易制裁实际上进一步凸显了我国从国家层面支持发展相关高端技术行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只要是战争,最后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从长期来看,伴随着中国的快速经济成长,特别是近几年结构转型的升级加快,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已逐步向着制造业上游前进,出口产品中的国内增加值比重已经从加入WTO时期的50%上升到了当前的70%左右。可以说,中美在经济领域的关系已从合作互补逐步转向部分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不过,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决定了中国并不惧怕和美国打贸易战,贸易战对美国的伤害更大。同时,中国已经走到一个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为内需导向型经济的关口,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制度优势,每次对外开放都引领了更深、更广的全球化,因此中国并不畏惧全球化。因此,面对这场中美贸易摩擦,我们的态度应是化压力为动力,使其成为中国新一轮开放发展的契机。

猜你喜欢

贸易战贸易特朗普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中国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购买商品来弥补对美贸易战亏损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特朗普访华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