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对策研究

2018-05-10刘若飞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产性陕西省服务业

刘若飞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1)

一、相关的定义和研究综述

最先对生产性服务业这一观点进行界定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布兰宁和西格漫对服务业归类时定义的[1]。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理解为它是从第二产业中分离出来的,虽然依靠第二产业来发展,但是被界定为一种新的产业,并逐渐脱离与工业之间的联系。它依赖于第二产业企业而生存,存在于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主要投入指标包括人员、资本、科技等,逐步推动相关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是服务业和工业协调进步的必要一环。此外,通过不断的发展研究,另一批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从不同效用的功能对生产性服务业做出了解释。格鲁伯和沃克(1989)就认为[2],生产性服务业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不会直接拿来消费的,它只能依靠间接的方式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它是作为一个中介个体存在的,两端连接着原材料和最终产品,用来制造其他的物品或服务。

国内经济快速崛起进一步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国内学术界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特性提出不少看法。段杰和阎小培(2003)认为[3],生产性服务业本质就是为其他有关产业提供的一种间接服务,与向单个消费者提供的生活性服务是有较大区别的,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技术创新关联密切,间接介入到制造或者服务转移,但又是一切工业制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4]。

二、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陕西省服务业对地区经济贡献较大且不断上升

2011年,陕西省服务业对本省经济贡献率的百分比约为37.9%。在随后的几年里,虽然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但可以看出陕西省的服务业增加值仍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表1对陕西近六年来三次产业构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总。在最近的三年中,第三产业占GDP的百分比依次为34.6%、36.0%、37.0%,呈现出显著的稳定上升状态。服务业的发展对陕西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了比较显著的贡献。

表1 2011—2016年陕西省三次产业构成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随着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扩大陕西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共有第三产业注

册企业200 105个,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注册企业数为31 800个,约为陕西省第三产业注册单位全部的15.9%;全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48.4万人,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人员13.1万人,占全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3.1%。通过对相关从业人员与法人单位数量的统计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在五年的时间里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依据主要经营指标,2016年末生产性服务业的资产达到了49 224.4亿,而2011年末生产性服务业的总资产仅为15 953.9亿,生产性服务业的资产规模在五年的时间里增加了3倍左右。这一点说明了虽然陕西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相对比较少,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贡献却是举足轻重的。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

陕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固定投资额从2011的924.0亿元逐步增加,到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2 474.7亿元。通过投资的规模分析,增加幅度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固定投资的增加在整个行业的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相对值来看,2011—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平均增加了2.67倍,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金融业,增加了5.32倍,增幅最小的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增加了2.28倍。此外,政府也在2015年通过一系列的福利政策鼓励投资人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相关产业的建设中来。

三、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1.指标分层体系

设立科学、规范、系统和标准的验证方法,是充分论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前提。为了全面评价陕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综合评价指标科学选取的原则,立足于陕西省的实际情况,选择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环境、开放水平等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个指标实施标准量化衡量,来全面评价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5],具体见表2。

表2 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

2.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数学原理如下:

设估计样本数为n,每个样本下有变量p个,则由估计样本的数据可得一个n*p的矩阵,记随机变量指标为x1、x2、…、xp,设它们经过标准变换后的综合评价指标,即主成分为z1、z2、z3、…、zm(m≤p),则

上面的式子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zi与zj(i≠j;i、j=1、2、…、m)互不相关。

(2)z1是 x1、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使 Var(z1)最大,则称它为第一主成分;z2是与z1保持独立的 x1、x2、…、xP的全部线性组合中,使Var(z2)最大,则称它为第二主成分;zm 是与 z1、z2、……、zm-1都保持独立的 x1、x2、…xP的全部线性组合中最大的方差,使Var(zm)最大,那么它为第m主成分。

(3)各个主成分的方差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但总方差却是稳定的。

主成分分析的详细计算过程: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其中rij(i、j=1、2、…、p)表示原始变量xi与xj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rij=rji),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解特征方程|RI-R|=0,,用多种方法求解求出特征值,并将求解出的特征值进行排序;λ1≥λ2≥…≥λp≥0

分别求出对应于特征值λi的特征向量,要求e(i1,2,…,p)=1,

即|ei||其中eij表示向量ei的第j个分量。

通常选择累计贡献率达到 90 以上的特征值,λ1,λ2,L,λm分别是第 1、第 2、…、第 m(m≤p)个主成分。

(5)各主成分得分

(6)计算各准则层综合水平得分。求得几个子系统主成分后,把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系数加权求和,最终求出各子系统综合得分。

(7)在咨询各专家的基础上,构造各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确定各准则层的权重,使用权重对各准则层得分加权,得到总体评价得分。

(二)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

根据前面介绍的综合评价方法,搜集相关数据并分析处理,对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价。

计算各准则层得分,然后,在参考北京市等省、市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各准则层判断矩阵构造如表3所示。

表3 判断矩阵构造表

将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各准则层的权重分别为:a1=0.309 0,a2=0.581 5,a3=0.109 5.分别对表3中的数据加权求和,可以得到最终综合得分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2011—2016年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得分

从表4分析得出,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较低,不过,自2011年以来得分一直在变大,从-0.609 07一直到1.199 37,说明了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呈现出逐步上升的状态。根据判断矩阵上显示的各准则层权重分析得出,现有的发展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贡献仅占30%,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不是特别大;开放水平对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贡献仅有10%,表明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向性较为低下。相对来说,发展环境水平在三者中对行业发展起的作用比较显著,贡献度达到58%。

四、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关对策

(一)政府应积极引导产业的发展

政府要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在陕西省产业结构升级和规划的攻坚阶段,政府要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计划。在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和规划的过程中,政府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陕西省以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并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选择不同时期的重点发展对象,通过相关产业引导和政策红利实现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爆炸性变化。

(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陕西省虽然有不少的上市企业,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竞争力的企业寥寥无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增强,传统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步演化为以少数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国际间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我们要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力图在某些行业形成高科技、知识密集度高的核心企业。因此,陕西省要依靠在航天航空、大数据等方面的“硬科技”来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创新企业,让陕西省企业参与到“软服务”的全面升级的行动中来。

(三)继续加强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

制造业尤其是航空航天以及军工业是推动陕西省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是生产性服务业兴盛的重要依靠。因此,应鼓励制造业企业将内部落后的部门剔除出去,将重心转移到生产性服务业上来,加大两者在各方面的融合力度。

参考文献:

[1]Browing H.C.,Singelman J.The emergence of a service society[M].Springfield,1975.

[2]Grubel,Herbert G.,Michael A.Service industry growth-Gauses and effects[R].The FraserInstitute,1989.

[3]段杰,阎小培.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3).

[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题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式发展路径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85-214.

[5]李朝鲜.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生产性陕西省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