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纪晓海:纪录片最好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8-05-10高磊
文/高磊
立春之后,北京的春天就真的来了,在盈盈的笑意中,柳梢绿了,草地渐茵。脱去厚厚的冬装,整个人的身心都轻盈起来,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和纪晓海的约定原来是春节前的计划,但因为她一直在忙公司新纪录片的前期沟通洽谈,在国内飞来飞去的,时间也就一错再错,始终没见到。趁着初春午后温暖的阳光,在三里屯一家安静的咖啡馆里,我们终于坐在了一起。
作为多个大型纪录片项目的操盘手,如《下南洋》《春节》《商战》等,纪晓海游刃有余地让海内外众多企业成为项目合作商,获得了令制作方满意的费用预算,同时难得的是让掏钱的企业最终都觉得物有所值,这恐怕在国内的文化类公司并不多见。尤其是她现在供职的东方之子文化传播公司,是和国内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周兵合作,文人气质甚浓的周兵,只负责一如既往的痴迷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而担当后勤保障的重任就责无旁贷的落在了纪晓海的肩上,好在两个人也配合默契,一部部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在各大电视台、各大影展上频频亮相,我们的聊天也从最近公司出品的《商战》开始说起。
记者:您是否能介绍一下当初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开发了这个项目,尤其是在2013年,这个现在看来对于电商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当初是怎么样一个情况背景?
纪晓海(简称:纪):CCTV-2动意想拍一部关于中国电子商务互联网发展历史进程的纪录片,我们觉得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革新了商业模式,改变了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么重要的历史进程我们需要加以记录,记录其中的大事件,里程碑、商业新生态的参与者们。所以,央视找到周兵做总导演,吴晓波做总撰稿。
记者:前几年互联网发展特别快,在商业模式方面也有很多创新,为什么会选择电商这个领域?
纪:因为之前国内国外都还没有一部有关电子商务的纪录片,所以我们这部“商战之电商风云”算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地把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中间的精彩人物和精彩故事做了记录和展示。对互联网的发展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在这部片子里展示了很多观点,行业内顶尖的投资人研究者创业者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创始人都参与了拍摄,尤其拍摄了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他是全世界第一个创立电子商务的传奇人物,是一部很有历史价值的纪录片。
记者:我们知道这部纪录片的总导演是周兵老师,周兵老师之前导演文化类大型纪录片较多,这应该还是他首部关于经济类的纪录片吧,另外,本片总撰稿是吴晓波,能谈谈跟这两位老师的一些合作吗?
纪:一个优秀的导演,最重要的是情怀、感知和对社会逻辑的深刻把握,因此不同类型的题材不会成为创作的壁垒和障碍。就如周兵导演,大家都很熟悉他导演的文化类大作“故宫”“敦煌”等,但在驾驭经济类题材时,他的扎实功底、学习能力、融会贯通的技艺也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吴晓波对我们这个片子很重要,他有很好的前瞻性和专业性,给我们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他在互联网商界的影响力对我们片子的播出和推广都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本片的片名是“商战‘之’电商风云”,那“商战”系列是否还有其他领域在筹备制作中,能透露一些新的情况吗?
纪:最后一集是未来篇,讲述了未来电子商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2013距今五年多的时间,电子商务对大众的影响力又有了太多的变化,我们希望商战系列能够继续,更新更多的题材进行选择和创作,目前正在与多家机构商谈合作。
记者:大家都知道,你们公司是从《故宫》这一类的历史文化题材的作品开始延展的,周兵老师在大家的印象中,也比较少涉猎现实文化题材的作品,那么,现在的作品转型意味着什么呢?纪录片应该反映历史,还是反映现实?
纪:其实这是你的一个误解,周兵老师擅长的是各类文化题材,只不过被大家更熟知的是他的《故宫》而已,就像我们做的《商战》这部纪录片,你可以看到国内第一梯队的电商企业的所思所想,看到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这种题材的深度挖掘其实是我们团队自觉自愿的行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电视从业人员,我们用什么来反映社会的变革与历史洪流的壮阔呢?唯有现实题材的作品。
其实在我看来,国内纪录片在前些年更多的是历史题材,或者是非人文类的题材居多,但是在2010 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纪录片的发展方向给予指导。近年来,借助国家媒体的传播平台,现实题材纪录片得以集中亮相,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以多元化的类型形成对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观照。大家也知道,中国电视有着制作大型纪录片的传统,《故宫》《敦煌》等为代表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曾经引起广泛关注,但由于操作上的难度,现实题材纪录片一直相对稀少。随着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以“国际视野,本土思考,中国表达”为口号,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作品。通过本土思考与国际化的运作,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和地方台优秀纪录片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本土思考”即把纪录片的镜头聚焦于当下中国的现实生活,在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呈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关系,建构体现当代中国的立体影像,通俗的来说就是“接地气”。比如《谈婚论嫁》,是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外文局共同推出的五集大型纪录片,用影像记录中国当下年轻人真实的情感婚恋状态,并以婚恋为小切口,谈当下中国的现状,这是一次对当下中国人婚恋价值观现状的梳理,更是当下中国人生存状态和文化状态的梳理。还有《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掀起了全球对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美食的热捧,他们的成功,不亚于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文化输出。
记者:您出身在一个“电视世家”,自己也是多年从事电视工作,为什么现在会转型做电视纪录片推广和运营呢?您觉得电视纪录片推广难做吗?
纪:我做现在的工作也是很偶然的机会,之前在做电视人的时候,有幸和周兵老师认识,后来大家在很多理念上高度的一致,接触也越来越多,我被他对于电视事业的追求,那种极致的投入精神所钦佩,我认为,周老师作为国内顶尖的电视片导演,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题材的把握,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上,我也愿意把后续的保障工作做好,加上我自己也懂电视,这样在运营电视作品时,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诚然,现在电视片的招商与推广工作较之前些年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想,优质的内容和充满吸引力的互动话题,这是招商的法宝,无论什么题材什么类型的纪录片,独特的创意和独特的讲述方式才是打动客户的关键。其次是否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商务整合营销方案,如节目发行、延伸产品、文创产品开发等服务,实现纪录片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记者:您在公司统筹推广运营,之前也有非常好的作品销售战绩,被同行称道,那么,您作为专家,觉得纪录片发行以后还是会以电视台为主,网络辅助吗?您对纪录片新媒体发行怎么看?什么样的纪录片更具备新媒体发行的特质或者因素?
纪:新媒体的加入为我们带来了大批的年轻观众,年轻观众不但告诉我们纪录片怎样讲怎样呈现才是他们喜欢的样子,而且这些年轻人也是广告商看中的群体,广告商已经把大部分的广告经费投入到新媒体中。随时点播、不限时间,更能实现比较精准的营销,所以也更能吸引广告商的投放。
新媒体是纪录片发行的重要渠道,它可以与电视台平分秋色,新媒体的发行注重的是全网播出、资源互换等模式,让播出效果最大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力。
在我看来,生动精美的画面、深入浅出的讲述,直指人心的内容纪录片必将是全渠道热捧的焦点。
记者:之前我注意到,您在一些场合下表达了一个观点,纪录片最好的年代已经到来,能简单的阐述一下您的想法吗?
纪:在我个人看来,纪录片最好的年代已经悄悄到来,现在国内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政通人和,一切的向好都是给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和空间,再加上政府和人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与渴望,现实题材的电视作品也更加受到关注,比如央视播出的《激荡三十年》《超级工程》等一批纪录片,不仅赢得收视率,也赢得了口碑,鼓舞了民心,顺应了民意。同时,记录电影也获得了应有的市场地位,比如《厉害了,我的国》,就一直在电影榜单上排名高居不下,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所以在我看来,好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才刚刚开始,我们只有更加努力,用更多的好作品来回馈社会,回馈历史。
个人介绍
纪晓海,女,1968年出生。
1987年9月——1991年6月西北民族大学学习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7月——2009年8月兰州电视台工作(编辑)担任大型晚会导演。
2009年9月——2012年12月北京新影世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3年1月——至今北京东方之子文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董事总经理。
纪晓海担任多部大型纪录片监制,由于对项目进度、预算支出和艺术创作风格的把控,很多项目荣获得国内大奖。
纪晓海担任十集纪录片《下南洋》监制,该项目曾获得:
2013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
2013年星花奖纪录片一等奖。
2015年第十三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评选人文类入围奖。
纪晓海担任五集纪录片《春节》监制。
2015年该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优评析十大纪录片。
纪晓海担任五集纪录片《长城内外》、五集纪录片《我在海边等你》、八集纪录片《日本老兵》、五集《谈婚论嫁》项目监制。
《长城内外》获得2014年“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奖。
《我在海边等你》获得2015年“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奖。
《日本老兵》获得2015年“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奖。
《谈婚论嫁》获得2016年“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系列纪录片提名奖。
2016年纪晓海被邀请担任广州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16年第四届直播广州微纪录片大赛的主题为“财富故事”评委。
2017年3月被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聘为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