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核”引领,多点出牌

2018-05-10肖寒

走向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旧烟台动能

文/肖寒

品牌是一座城市最具识别度的标识,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有些品牌甚至会深深融入城市精神,与城市的气质和品格融为一体。提起浪潮,大家会想到济南;提起海尔,大家会想到青岛;提起张裕,大家会想到烟台……一个好品牌能成就一座城市,一个名牌产品衍生的产业链则能带动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017年末,济青烟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2018年初,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济青烟将作为三大核心城市,引领动能涤旧生新,带动区域融合互动、协调发展。这意味着,以济青烟为核心引领的科技浪潮,不仅将为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贡献重要力量,也将为每座城市及周边的品牌建设提供无限可能。

济南:品牌升级借科技之臂

2017年8月21日,在圣泉集团的研发中心,一黑一灰两个身着石墨烯改性纤维服装的模特格外显眼。公司董事长唐一林拿着试验用的灯泡,放到服装上,电源接通,灯泡亮了,证明石墨烯改性纤维服装的确具有导电性。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实验,标志着圣泉集团在生物质石墨烯研发应用上又取得一项重大突破。

从“神八”“神九”等“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的保温原材料,到中国高铁广泛应用的圣泉轻芯钢、国际首创的生物质石墨烯,再到石墨烯改性纤维的产业化、商业化……济南圣泉集团在新材料之路上持续发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在唐一林看来,企业与科学家在实验室做研究不一样,科学家追求的是理论上的严谨,企业则要以实用为主,只要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或者改善现有产品的功能就是进步。

○2018年1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纳入国家战略,一座现代绿色智慧之城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图/何延海In January 2018, the Jinan Pilot Area for Replacement of Old Growth Drivers with New Ones was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 The beautiful blueprint of a modern and green smart city is slowly unfolding.

多年潜心于石墨烯产业的创新及应用,让圣泉的品牌价值得以展现,也为济南的品牌建设提供了鲜活的范本。2017年7月印发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培育山东名牌180个,获得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单位2家以上。《意见》的提出,为更多济南企业的品牌建设指引了方向。

“加快培育浪潮集团、圣泉集团等掌握核心技术、有规模的优势品牌,依托济南二机床集团、中国重汽、济南重工、山东电工电气等装备优势企业及九阳股份等家电制造企业,推动工业产品价值链向高端跃升。”这是《意见》中的一个量化指标。不难看出,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济南这座城市的经济“新脉搏”,除了这些广为天下知的大品牌,其实还有许多墙内开花的“隐形冠军”在默默无声地影响着济南品牌建设的大局。

在位于济南市北部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700多家企业入驻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占了八成。很多企业虽然个头不大,却都是行业的小巨人。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屏蔽材料研发的企业,他们的产品不仅用在了雷达上,更是手机不可或缺的材料。公司副总经理郭文勇说:“市场上现在用的基本上都是80个微米,50个微米厚的,我们现在能够做到20个微米。就是越薄,它会越贵,越难做。”

○圣泉集团仅生物基石墨烯内暖纤维便已申报国家专利105项、国际专利12项,成为中国石墨烯改性纤维产业的领头羊。图/王平In terms of bio-based graphene warm fiber, Shengquan Group has applied for 105 national patents and 12 international patents, becoming a leader of the graphene modified fiber industry in China.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济南是先行区,要为全省闯出路子。像天诺光电材料这样的企业,在先行区还有很多。”先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卫东表示,目前济南市已制定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产业,提升先行区发展新动能,也将产生一系列山东品牌。

这其中就包括闻名全国的量子科技产业。济南市提出到2020年,形成以济南为中心的量子技术产业集群,实现量子网络用户超2000家,国防市场占有率70%以上。“济南市将从支持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筹建、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打造具有济南特色的量子‘华为’、量子‘IBM’。”宋卫东说。

青岛:“品牌之都”发力海洋经济

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岛啤酒、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五朵金花”,到今天享誉海内外的“品牌之都”,在青岛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大批优秀品牌把青岛的名片越擦越亮,也为青岛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青岛之所以能够打造出如此之多的品牌,跟青岛企业骨子里的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无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西海岸、蓝色硅谷……在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元素仍旧不少。作为三核之一,青岛锁定了一个目标:打造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

青岛作为全国的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如何进一步拉长长板,并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形成“从海滨辐射内陆,从海滨走向深海”的大格局,在全国形成新动能的重要一极。青岛市工商联主席姜巧珍说,青岛的海洋经济总量已实现新突破,占GDP比重达到25.1%。青岛的目标是,保持海洋经济发展增速10%以上,力争到2021年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如何实现“品牌之都”的迭代升级?海洋经济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日前,青岛公布了2017年度新认定“青岛名牌”名单,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的“科海牌蛋白核小球藻粉”等64种产品,新认定为“青岛名牌”,海洋生物产业类优势明显。其中,科海生物就来自青岛海洋高新区。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山东省科技厅提供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是科技部与青岛市共建的国家唯一兼具行业特色优势和区域性优势的技术转移中心,目前分中心数达12家。图/山东省科技厅提供The National Center for Marine Technology Transfer is China’s sole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with both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advantages and regional advantages jointly built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Qingdao. So far, it has 12 sub-centers.

3月,在青岛海洋高新区,工作人员为正式筹建“全国海藻生物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忙碌着,这是新区第二个获批建设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西海岸具有五十余年的海藻加工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色和行业优势地位,掌握了主导产业的核心技术,示范区的落户将有助于产业快速发展。”青岛海洋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岛海洋高新区集聚了明月海藻、聚大洋藻业、科海生物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拥有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创新平台50多个。

发展海洋科技,带动蓝色经济,没有科技托底,品牌培育皆为空谈,青岛早已意识到这一点。“蓝色科技新城,谷纳海洋梦想。”青岛市这样给蓝谷定位。带着这个使命,青岛蓝谷落地鳌山湾并迅速崛起。

目前在青岛蓝谷,聚集了17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镶嵌于这片“蓝谷”;中国“蛟龙号”潜水器在此入驻,成为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的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智力上的“大块头”项目,每一个都有抻筋拔骨、疏通经络的能量,却在青岛蓝谷实现了集聚,已吸引25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住,为青岛海洋品牌建设夯实了新的平台。

烟台:“本地造”跻身国家品牌

“实体经济既是烟台发展的根基,也是烟台今后加快发展的支柱。”中共烟台市委主要负责人曾表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在工业,突破点也在工业。“这就需要倾力打造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烟台造品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之一的烟台,工业为其提供了近五成的经济总量。以创新力促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烟台企业一步一个脚印,为这座城市的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活力,留下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上的“烟台印记”。

在京鲁船业的造船码头里,正在建造的一艘小渔船虽然个头不大,造价却高达1.2亿元,这是京鲁船业自主研发建造的1200吨美式金枪鱼围网船,船上装备了观鱼直升机和专门储藏鲜鱼的卤水保鲜系统。公司副总经理王强说:“我们主动与国际接轨,在渔船上配备了先进的声光诱捕设备,采用了先进的高效舵等先进技术,使渔船的稳定性、捕鱼能力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新让京鲁船业的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日韩等国家的技术垄断,大步迈入了国际市场,目前企业订单已排产到2020年。

而将新技术嫁接到传统技术和产品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高附加值延伸,则是玲珑轮胎转型升级的“重头戏”。2017年,在环保安全政策倒逼之下,国内轮胎产业价格优势大幅削弱,全行业投资下降近4成,面对这种形势,烟台市的轮胎企业开始从品牌上寻求突破。在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新研制的跑气保用轮胎正在进行测试。公司研究总院工程师李明说:“玲珑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跑气保用轮胎,在实车测试的阶段,整体性能远远超过了宝马汽车的标准要求。”这一年,玲珑轮胎正式通过了德国大众配套系统的审核,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入大众配套体系的轮胎厂商。如今玲珑轮胎已成为通用、福特、日产等多家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的全球供应商。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图为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MDI装置。图/山东省科技厅提供The “200KTA Large-Scale MDI Prod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ject” completed by Yantai Wanhua Polyurethane Co., Ltd. won the First Prize for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picture depicts the largest-scale MDI (single set) in the world.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玲珑轮胎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成为“烟台造”转型的成功缩影。如今,烟台造“蓝鲸1号”可以在南海开采可燃冰;万华MDI产能世界第一,掌握了全球MDI的定价权;杰瑞自主研发世界最大功率的压裂车,与国际传统大品牌企业一决高下……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之一,烟台正把工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和突破口,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名城,全力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

这其中,品牌引领作用功不可没,它为实现推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率先走在前列提供了新动能。来自烟台市质监局的一组数据:截至目前,烟台共获得27个中国驰名商标、160个山东名牌产品、8个鲁班奖、41个省服务名牌。多年品牌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赋予了烟台这座城从制造向智造转身的从容姿态。

编辑/栾小惠

Brand is not only the most recognizable symbol of a city, but also the embodiment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Speaking of Inspur, we may think of Jinan; speaking of Haier,we may think of Qingdao; speaking of Changyu, we may think of Yantai… A good brand can bring achievements to a city; an industry chain derived from a brand-name product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region.

For the replacement of old growth drivers with new ones in Shandong,Jinan as the pilot area needs to blaze a trail for the entire province.At present, Jinan has developed a Revitalization Plan for Ten 100-Billion-Level Industries, striving to build such advanced industries as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and to elevate the new growth drivers of the pilot area. Furthermore, a series of Shandong brands will emerg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ide of Qingdao,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brands polish the iconic image of Qingdao, and add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to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of Qingdao. As one of the three cores, Qingdao has determined a goal: building a growth pol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ast China. Yantai, where industry provides nearly 50% of its economic aggregate, is one of the pilot areas for replacement of old growth drivers with new ones in Shandong. Promoting the economic stock reform and the incremental rise by means of innovation, the enterprises of Yantai move forward steadily.

猜你喜欢

新旧烟台动能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2021《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一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四季度作品展示
陕建的“要诀”:无限扩充动能——国企党建如何“推波助澜”
耕读事 新旧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