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间模式下武术文化在中职院校的传承思考
2018-05-09王丽梅
王丽梅
摘 要:中职院校在新型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丰富了中职学生的课程系统,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型的课程提供给学生。中职文化的体育课的内容也被丰富,武术被加入到体育课程之中。体育教师在教授武术动作的同时,还需要为中职学生创设武术型的文化空间,同时借由这种文化空间来与中职学生共同传承体育文化。本文从文化空间的基本内涵入手,对其传承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可以给中职院校的武术教师提供参考。关键词:文化空间;武术文化;中职院校;传承传统文化1 文化空间与武术文化概述1.1 文化空间内涵对中职院校的武术课程具有的文化空间进行了解之前,首先需要对文化空间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文化空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用来特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文化空间实质上是人们情感产生、寄托和表达的场所,是一个生成、创造和获得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领域,在其中,人们可以经历最有意义的文化生活,产生特殊的文化体验,其文化感受也更为深刻。1.2 武术文化内涵武术文化是一种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在武术从出现到发展成熟,人们从武术之中获取的精神与物质成果均可以被当做武术文化。而与其他的运动不同,武术可以自称一副文化系统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武术本身就隶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之中;另外,武术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其文化特色可以帮助其建设文化体系;而武术之中表现出的精神与我国的几种传统道德文化相符。武术文化既可以被当做是精神文化,也可以被当做为物质文化。因为其既具有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具有内在思想核心。1.3 中职院校武术文化空间的表达方式很多中职学生都开设了武术类的体育课程,也积极地在院校之中建设武术空间,不同的中职院校对于武术空间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常规的文化空间本身就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因此一些中职院校会将武术文化空间理解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武术文化进行展示的场所,中职院校会积极地举办武术交流活动、博览会以及武术大赛,在一些文化艺术节中,也会将武术作为必备节目。在这些文化空间的影响之下,学生会逐渐了解武术具有的独特魅力,形成与武术精神存在关联的价值观。武术课程本身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文化空间,武术文化也是依附在文化空间之中存在的。2 中职院校传承武术文化的基本情况分析2.1 制度习俗传承情况分析教师在进行武术课时,一般会更侧重于学生动作的标准性,而忽视了文化传承这项重要的任务。我国原来对武术进行传承的时候,会选择固定的传承模式,比如师徒传承、家庭传承等极具稳定性的传承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之下,无论是传承者还是学习者均具有极为坚定、稳定的动机。这种传承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这种武术传承活动是依靠以双方的关系为基本纽带,教授者的权威性也更强,而在我国的古代,学习武术也是一种生活需求,在诸多学习动机的影响下,传承武术这项工作就变得更为简单。但是在现代中职院校之中,学习武术并不是为了生存需求,作为纽带的原有紧密关系也转变为一种师生关系,一些原有的学习动机就被消除。中职院校存在的传承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种:从中职院校拥有的师资力量来看,很多武术教师本身的武术造诣也并不高,教学经验也不丰富,在教授武术课程的时候,一般都是先选择教学内容,再自行练习,熟练之后再将动作教授给学生,其技能不足始终是难以轻易改变的教学劣势。而大部分武术教师也并没有文化空间这种教学意识,从起教学内容来看,选择内容具有比较强的一致性,没有以学生的武术能力为标准来调整教学难度,在教授过程中,也没有将文化特色表现出来。2.2 精神思想传承情况分析中职院校的武术精神思想传承效果也不好,学生的武术学习活动并不是领悟活动,而是一种简单模仿,即使一些中职学生已经可以熟练地做出一整套武术动作,但是也只能判定其技能水平达标,其动作却全然不具有武术精神,无论是武术教师还是学生,均没有在动作教授过程中进行思考,教师也没有将武术动作的哲学性表达出来。武术动作单一,套路重复的问题主要出在武术教师身上,武术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武术套路进行一定的改编,将具有地域特色以及适合学生的武术动作展现出来。过去,收到社会各方因素的限制,高校武术课改革存在很大的武器,这时相关人士通过对武术空间文化系统进行肢解分析,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思想传承体系。但是在微观上,与西方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避免这一武术思想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我们采用了将传统文化、传统医学及传统古武术结合,形成了当前武术整体。武术文化作为当前文化空间的分支,其内部有着完善的系统流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以整体的眼光对对待武术、客观的认识武术重要性。2.3 技术传承情况分析从中职院校对于武术技能的传承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不具有武术基础,因为武术并不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即使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现代人员也会更倾向于选择跑步等简单的健身方式,而在过去,为了使武术的基本文化空间更具完整性,更多人倾向于去练习童子功,从这方面来看,学生的技能基础影响了其武术学习的效果呢。学生只能通过模仿来学习基本动作,无法对动作进行自主创新,武术具有文化精神也被阻绝。3 有效的传承方法分析3.1 做出准确的文化选择当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出现变动的时候,文化选择也会相应地出现改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武术的教学需求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将现代文化与既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武术文化进行结合,同时对外来文化进行审视与吸收。在对武术这一类的传统文化进行改进的时候,不能将其根进行动摇,同时还需要将时代文化要素加入其中。教师需要对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了解,将地域文化通过改编后的武术动作表现出来,同时还要将原有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地调整,使武術动作与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为契合。在动作教授时,将动作所展现的思想也明确地告知学生,使学生可以更为认同武术文化。3.2 对原有的武术文化空间进行扩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武术文化空间的塑造非常重要,教师要将更多的精气神灌注到武术动作之中,保持坚定的文化理念,积极应对武术教学之中的困难,对现有的武术资源还需要你进一步挖掘,丰富武术这种运动形式的文化内涵。3.3 消除武术传承的几种困难武术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武术动作,并充分领悟武术精神,在中职学校就职期间,也应当对自己的动作进行钻研,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加深对武术思想的理解,将武术这种健身方式转变为一种思考方式,让学生在武术中学会思考,并不一昧地只追求动作标准,要追求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之中。为了加强对武术教师的培养力度。中职院校还可以与其他的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武术交流会,在相互学习中传承现代武术文化,提升教师的武术技能水平。定期可以在校园之中开展武术大赛,激发学生武术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中职院校的文化凝聚力。4 结束语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在当前社会之中,传统文化具有的重要性仍旧不容忽视,一些传统文化也被带入到中职院校的校园之中,其中武术就是一项即有当前时代核心精神又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传统活动。很多中职学生都对武术存在着好奇与向往,而武术教师应当抓住武术文化具有的这种优势,再借由文化空间这种教学模式,将武术文化的核心精神进行传达与传承,学生可以受到更深程度的影响,认同并崇敬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武术课程的教授模式与其文化的传承方法更加需要进行改进,以便于给中职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武术课。参考文献[1]何春华.基于文化自觉视角下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5),115-116.[2]刘闯.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思考[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