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5-09张娅
摘 要: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关联性极强,可带动一国经济发展,但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运用RCA指标对中国汽车产业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关键词:汽车产业 现存问题 对策分析1. 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1.1 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现状我国汽车出口从1958年开始,出口量仅22辆,在1958-2002年间累计出口数量仅25万辆,2003年汽车出口量为3.7万辆,增长了110%,我国汽车出口步入快车道。我国汽车出口对象主要是满足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市场需求,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对我国汽车出口成效显著,对中东、南亚、东南亚的汽车出口增长均呈现大幅增长势头,竞争力有所提高。 从上一年度数据来看,我国整车出口企业前五名为奇瑞、北汽、华晨汽车、江淮汽车和上汽,出口量占总出口量51.6%。与去年同期相比,排位并无变化,这说明整车出口中企业占比最多的的出口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其中,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出口数量分别占总出口量的40.1%, 24%和33.7%。1.2 中国汽车产业的进口现状近几年,我国进口逐步放缓,这与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不无相关。16年进口高基数影响弱化,市场疲软体现。从09年的低迷迅速转为10年的暴增,随后进入持续下滑期。虽然有12年底的日系和欧系低迷带来的进口负增长,但总体进口下滑态势延续较强。1.3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2000年以后,我国汽车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技术水平落后、竞争力不足等劣势。2013年,我国汽车技术水平仅达世界平均水平的37.5%,核心技术更为落后,发动机技术和零部件开发一直限制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其次,我国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才储备,但进行汽车研发的人才较少,人才外流严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留学滞留率高达87%,导致我国在较长时间段依赖于外资技術,成本也随之增加。[1]此外,各环节企业数量多但彼此距离远,产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 2.运用RCA指数分析我国的汽车产业RCA指数是通过国家及世界出口额的比率相比,排除了国家出口总量绝对值的差异对竞争指数的影响,可以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某一国家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CA指数值大于2.5,说明产业具有高竞争力;若RCA指数值介于1.5-2.5之间,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当RCA指数值介于1.0-1.5之间,产业具有一般竞争力;当RCA指数值低于1.0,证明产业没有竞争力或具有较弱竞争力。历年数据表明,我国的RCA指数始终小于0.8,表明出口竞争力较弱。比较优势主要来自三方面,产品本身的品质、出口经验和产品的制造成本,而我国上述三个方面都不具备明显优势。相对其他发达国家,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又在起步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直到改革开放,外资汽车企业带入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组织经验,中国汽车产业才在这种压力,之下开始发展自主品牌。但此时合资企业控制国内市场,占据国内市场,出口意愿不强,限制自主品牌的发展,制约着汽车的出口。中国要想获得竞争力,还是要靠自主品牌出口的拉动作用。[2]3.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3.1 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硬性短板、互相制约”的困境,要做强汽车产业,需诸多核心要素集体发力。而本土企业市场份额萎缩、品牌力低、竞争力较弱、核心技术缺失、研发能力低下,还受限于劳动力生产率、供应链完整度、基础工业水平和人才水平等。市场份额少,品牌附加值低,使本土企业很难获得足够的利润,无法确保持续充足的研发投入,造成技术难以突破、产品难以提高,以至于无法支撑品牌的持续提升和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陷于恶性循环的被动局面。同时,供应链能力、基础工业水平和人才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企业既无法回避,又难以靠自身解决。[3]3.2 对策建议3.2.1政府方面3.2.1.1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发展技术创新集群汽车产业技术复杂性、关联性强,市场导向性强,仅靠单个企业自主创新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要注意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国家、社会、产学研共同发力,才能真正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开发能力,而采用技术创新集群是汽车产业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应正确认识汽车产业的技术群体特征,采用集群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是提高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向。[4]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但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环境和条件则主要在于政府。政府有较大空间可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集群化,可应用产业政策,协调企业集体行动,引导、促进建立产业术创新集群,增加关键环节投入来加快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集群能力的提升。[5]3.2.2企业方面3.2.2.1提高研发能力,建立自主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我国自主品牌快速发展,但多为模仿国外品牌,品牌效应较低。为加快民族品牌的崛起,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提高研发投入,需要企业和国家共同重视配合,企业要从销售收入中拿出固定甚至增长的比例保证研发投入,而国家要对一些有研发潜力的汽车企业进行研发资金支持,对研发创新成果进行奖励。3.2.2.2改善技术和设备,加大员工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劳动生产率较低,根源在于我国汽车产业的生产线技术水平落后和劳动力素质较低。首先,我国汽车产业应改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这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另外,应加大对现有员工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吴先华(2007)等学者分析后认为劳动力过多导致出口和劳动生产率的负相关。我国汽车行业从长远来看要“减员增效”,引进岗位激励机制、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同时,对优秀员工进行生产目标激励机制,发挥职工专业技能和生产本领,发挥熟练工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6]3.2.2.3发挥本土优势,积极占领国内市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上品牌效应不足,但我国的最大优势在于国内市场巨大。我国人口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处于汽车普及初期,需求潜力巨大,再加上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国民对自主品牌有一定认可度,因此国内市场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且容易实现的途径。政府可以指定国产汽车购车优惠政策,制造舆论导向,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3.2.2.4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外资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一贯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但外方很少甚至基本不会转让关键技术,中方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也不强,使得利用外资水平较低。在中国汽车合资合作企业中,外方首先需求的是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其次是廉价劳动力、区位、管理及政府关系等;中方需求的是先进汽车生产技术和丰富资金来源。如何说服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和提升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的有效结合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技术溢出效应的有利途径,而且,中方企业实力的增强是合作深入和平等的关键所在和有力支撑。这提醒中国汽车业不仅要重视对高新技术的引进,还应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寻求获得技术溢出的途径。此外,中方企业应更加看重从合资中能获得怎样的技术和发展基础,维护中方企业的自主品牌。参考文献 :[1]汤春华、王先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SWOT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八期。[2]陈艳清,《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6月。[3]赵福全、刘宗巍、郝瀚、王悦、赵世佳,《汽车工程学报》,2016年3月第6卷第2期。[4]刘春辉、庞进喜,《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汽车工业研究》,2012年12月。[5]王龙,《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3月。[6]王连芳,《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四月。作者简介:张娅(1997.09.15),女,汉族,学历:本科,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