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精细化视角下文化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浅析

2018-05-09郑玉春

科学与财富 2018年8期
关键词:精细化内涵精准

郑玉春

基于假设扶贫对象自身具有脱贫能力基础上实施的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在不同的扶贫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其实践中,我们发现扶贫、脱贫不仅是扶经济、扶收入的过程,更是扶智、扶志的过程,由此文化扶贫的作用日益凸显,进而产生了文化精准扶贫的概念。为推进文化精准扶贫进一步发展,国内学者对文化精准扶贫的内涵及如何实现文化精准扶贫进行积极的探讨,但在实现路径方面,诸多学者大多是以案例分析为主,还未对文化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化研究。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文化精准扶贫作为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拓展与具体实践,以社会治理精细化为研究视角就是以一种新的扶贫理念和方法对文化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化探讨。

一、文化精准扶贫的基本内涵

目前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认识文化精准扶贫,但对其内涵界定仍未统一。张慧蕊从“文化内容给予的精准和扶持群体的精准”两方面对文化精准扶贫进行分析,认为其是指“从精神层面和文化上给贫困居民以帮助,从而提高贫困居民的素质,改变落后的面貌,提高贫困居民自主脱贫的能力。” 曲蕴、马春试图将文化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认为文化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逐步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文化精准扶贫是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新阶段,是面对社会治理精细化理论的具体实践,文化精准扶贫的内涵应包括文化扶贫与社会治理精准化两个方面。文化扶贫旨在扶智、扶志,即一方面促使贫困人员“获得参加劳动知识、技能,依靠自身努力,逐步消灭贫困根源,求得贫困地区长远持续发展的造血式的反贫困措施” ,另一方面“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使贫困地区人民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换脑筋,树立治穷致富、艰苦创业的志气”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形式,是以科学化、细节化、标准化、精准化为原则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其要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流程的精密化、治理手段和技术的专业化及治理效果的最优化。换言之,文化扶贫规定文化精准扶贫的内容,社会治理精细化规范文化精准扶贫的方式,即文化精准扶贫就是以“精细化”实现“扶智、扶志”的过程。

二、社会治理精细化视角探索实现文化精准扶贫路径的作用

(一)社会治理精细化赋予文化精准扶贫新的治理内涵

文化精准扶贫是文化扶贫领域在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将其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不仅对文化扶贫的实践具有制度指导的价值意义,同时赋予文化精准扶贫新的治理内涵。其一,精细化社会治理要求文化精准扶贫治理主体多元化。社会治理是公共权力与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是社会治理过程合法化的集中表现,因此,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促使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调治理。将多元主体治理纳入文化精准扶贫的内涵中,既有利于完善文化扶贫主体结构,实现政府、社会、个人之间良性的互动,同时为其奠定合法化基础。其二,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文化精准扶贫侧重公平。从社会治理形成机理来看,社会治理是为弥补国家治理效率不佳及市场治理缺乏公平而产生,此外,从社会治理的本质内涵来看,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及落脚点是人,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因此,社会治理精细化视角下的文化精准扶贫要以公平为价值维度,坚持以人为本,将其贯彻于文化扶贫的各个环节中,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其三,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文化精准扶贫实现善治目标。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公共管理过程” ,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积极而有效的合作” 。社会治理精细化作为实现善治的有效形式之一,其要求文化精准扶贫不仅要以实现文化扶贫为目标,更要以优化多元主体关系,促进政府与公民的有效合作,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进而实现善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社会治理精细化推动扶贫过程精准化

社会治理精细化与文化精准扶贫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注重治理框架设计标准化、执行环节细节化的社会治理精细化在文化精准扶贫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及精准考核等环节均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在精准识别阶段,文化精准识别不仅是将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以经济标准识别出来,更要对其文化贫困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大数据分析技术作为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其有助于寻找出文化贫困的问题及原因,为文化精准识别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撑。其次,在精准帮扶阶段,文化精准帮扶旨在“因户制策、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将扶贫责任落实到人,其要求精细化的分析致贫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及精准确定扶贫责任人。这就要求扶贫主体转变治理理念,由粗放型治理向精细化治理,制定的政策及执行要精细化、具体化、针对化。同时,必须执行严格精细的工作制度,明晰扶贫主体的责任,量化工作标准。再次,在精准管理阶段,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文化精准扶贫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精细的运行机制,包括实现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信息的精准性及动态化管理、建立权责明晰的事权管理机制以及管理过程的公開透明化,有助于推动文化精准扶贫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最后,在精准考核阶段,精准考核的有效性在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及考核指标的精准性。精细化治理必须依托科学严谨的制度规范和程序设计,从而为社会治理实践的精细化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文化精准扶贫作为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程序设计及制度规范自然成为精准考核有效性的保障

三、社会治理精细化视角文化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的构建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形式,进一步把握其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理理念的服务化。从“管理”模式发展到“治理”模式,本质上是“管控”理念向“服务”理念的转变。服务于民就是要求其制度设计、政策执行要具体化、针对化,真正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二是治理主体多元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在形成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基础上,更加明晰确定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众之间的责权边界,实现良好的分工合作,进而实现精细化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机制。三是治理技术信息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化是实现精细化治理的技术支撑,建立一套精准识别、动态管理、信息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题中之义。四是治理标准规范化。标准规范化是实现精细化的重要保证,应以标准化保证制度设计及运行机制的制度化及程序化,保证治理实践过程有序推进。

文化精准扶贫以扶智、扶志为目标,解决文化贫困及贫困文化的问题,提高贫困地区及人民的生活水平,本质上依然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因此,实现文化精准扶贫首先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文化精准扶贫之始要确定扶贫对象,即精准识别,不仅要识别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还要识别缺少什么类型种类的文化服务,这就需要识别程序公开透明、识别标准科学规范。在明确扶贫对象之后,要立足于贫困地区及人员的实际需求及致贫原因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即精准帮扶,要以精准化为原则不仅实现输血式地扶智措施,还要体现造血式地扶志措施,这就要求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扶贫,形成多元主体提供多种途径实现扶贫。在具体帮扶措施落实过程中需要对其有效地管理,保证精准帮扶措施的有效性,即精准管理,旨在保证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等,是实现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其有一套精细化的运行机制,做到任何环节、任何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后要对文化扶贫效果进行考核,避免各项扶贫工作流于形式,即精准考核,这就需要从制度设计方面做到精细规划,让考核落到实处。

注释:

1.张慧蕊.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J]. 河北科技图苑,2016,29(06):12-15.

2.曲蕴,马春. 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 图书馆杂志,2016,35(09):4-8.

3.肖继文,魏星河,杨超.文化扶贫一项伟大的文明工程[J]求实,1996( 11) : 31-34.

4.张庆武. 思想文化扶贫刍议[J]. 甘肃理论学刊,1997,(01):18-20.

5.俞可平. 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 南京社会科学,2001,(09):40-44.

6.俞可平. 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 南京社会科学,2001,(09):40-44.

猜你喜欢

精细化内涵精准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活出精致内涵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挖掘习题的内涵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