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为素质教育指路
2018-05-09宋亮
宋亮
从已经推出实施细则的试点省份方案来看,教育均衡是一致强调的重点;教育均衡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大多数学生的利益。
根据教育部要求,中考改革于2017年开始试点,2020年成型。2017年底,各试点地区纷纷推出自己的中考改革方案。这次中考改革,是为了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建立素质教育新机制,也是呼应高考改革的配套措施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基础的必要手段。
学业考试+综合评价
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教育部要求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破除唯分数论。根据文件要求,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体育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教育部要求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发展学生优势特长。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可以选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之外的其他“录取计分科目”,但学生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要文理兼顾。没有选择的科目,不仅“要学”“要考”,还要达到“合格”。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压力。在考试内容设置上,要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
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时真正发挥作用。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标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新中考”成绩可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重申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的要求,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过度竞争。
为了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这次改革在提出大幅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的同时,要求将相关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意见》还专门提出,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改革后的中考,要改变考试科目构成,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但要文理兼顾,不能只选文科类或只选理科类科目。
新中考试点地区陆续推出新中考方案,大都规定了“3+3+X”的考试科目。从表面上看,增加考试科目似乎加大学生负担;但从本质上看,由于考试命题实行的是课程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衡量的是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比过去的侧重选拔的初中学业考试难度有所下降,有些地方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计入招生录取的科目,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对自身短板的焦虑会有所减轻。这种做法有利于选拔出真正的天才——天才难免偏科,往往被淹没在全面复习的题海战术中,只有一两门拔尖的学生,很容易被不偏科的普通學生击败。新的中考规则,有利于天才脱颖而出。
在考试方式和时间安排方面,多地试点方案规定笔试与实践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应用计算机进行考试。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重视理化生实验操作,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不低于每门科目总分的10%,对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积极作用。要求“学完即考”,分散集中考试的压力,也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改变考试成绩呈现的方式。根据各门科目的性质及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情况提出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一般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可以分数或等级呈现。等级划分及细化具体办法由各地市规定;鼓励仅以“等级”呈现。
在中考招生中除了计入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他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既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偏科,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此外提出,要扩大中高职贯通的通道,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相应地也减少了中考的竞争压力。
难点:综合素质如何评价
根据教育部文件,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的“新中考”,将是一个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这里面,最难的就是素质评价如何取信于民。
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过度倚重学生成绩,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还使得考试制度操控学生学习过程和学校教学过程,不仅不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全面发展,也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破解唯分数论,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不过,公众对综合素质的客观、公平问题一直有顾虑。《中国青年报》曾针对综合素质纳入高校招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5.2%受访者认为实施的最大难度是统一评价口径和标准。杜绝人情、作假等“水分”,综合素质如何定级,学生互评的公允性,都是受访者担心的内容。
提高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招生的地位,也将面对公众对公平的担忧。与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相比,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观性、灵活性比较强,难有硬性标准。评价标准、等级不统一;教师滥用评价权力,根据与学生的亲疏关系、对学生的喜爱程度来评价;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教师为图安心,家长为了孩子,联合起来造假,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发生。
如何让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真正信任综合素质评价,支持改革,是招生制度改革的挑战。它关系到招生制度改革能否成为撬动整个教育改革的支点,顺利实现教育改革的宏愿。
有媒体呼吁:要制定一个合理、清晰、易确定、易考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细节上的可执行性和公平性,让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给招生学校以科学的参考。同时,综合评价标准制定也应该充分听取社会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实现标准制定的民主化。建立在民主决策之上的改革方案,不仅是改革正当性的来源,也将提高改革方案的公信力和支持度。
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尤其应该公开透明,要为社会监督创造充分而良好的条件。不仅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过程、结果要公开透明,招生录取过程和录取结果也要公开透明。教育部的《中考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做好写实记录,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到程序严谨、方便适用;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保障客观真实。这些举措很有针对性。
随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进范围的增大和力度的增加,它将会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各地和学校在贯彻时审时度势,认准方向,开始主动适应。“新中考”要引导方向,坚持“全面开课”“均衡教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关注重点从“分数至上”转向“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努力引导学生文理兼修,培养兴趣,发现和发展特长,丰富人文底蕴,提升科学素养,为高中阶段发展打牢学业基础,也为未来人生成长做好更扎实的准备。
全面开课,均衡教学
2017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中山大学教授冯增俊表示:当前,不少初中学校和学生为了确保计入中考的各科成绩总分最大化,对计入中考成绩的科目比较重视,而对不计入中考成绩的科目相对不太重视,存在“中考考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利化倾向,学生学习偏科或学习兴趣衰退,造成知識结构不完整,影响了健康成长,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广东提出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引导、促进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足开齐所有国家规定的课程,保证每门课程基本的教学质量,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严重偏科现象,促进初中教学回归“奠基功能”,促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表示:在考试科目和内容方面,广东规定全科开考,按国家要求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强调渗透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命题理念,突出能力考查、减少单纯记忆的内容,拒绝死记硬背和重复训练。
2018年初,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从2017年启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全面推进,2023年(6.3学制)、2024年(5.4学制)起整体实施。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等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浙江省中考改革方案也相继发布。其中关于改革招生录取办法部分,受社会关注度最高。一是实行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其中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分配比例,从2018级学生开始不低于60%。二是取消保送生,大家都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这样一个招生录取办法的改革显然着眼于公平。以初中生毕业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招生名额向农村倾斜是为了教育公平;取消保送生招生,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学生加分项目也是为了公平。60%的分配比例也只相比往年提高了10%,不管是公办初中还是民办初中,都是比例提高的受益者。改革方案还提供了另外两种招录办法,一个是占比20%的自主招生,另一个则是统一招生。
从已经推出实施细则的试点省份方案来看,教育均衡是一致强调的重点。教育均衡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不均衡发展的代价是相当惨痛的。“新中考”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开展素质教育上,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各类招生录取中发挥作用,此举将成为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