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农村留守妇女技能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2018-05-09柯文静韦俞军
柯文静 韦俞军
摘要:基于中西部地区300位农村留守妇女的微观调查数据,应用Probit模型研究方法,对中西部农村留守妇女新技能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收入、社会保障与其技能需求显著正相关;其年龄、工作环境与技能需求显著负相关;而留守妇女的培训情况、工作时间与技能需求无显著相关。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技能需求;留守妇女;影响因素;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89;D4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6-013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6.034
Abstract: Based on the micro-survey data of 300 rural left-behind women in the mid-west,and using the Probit model,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new skill demand for rural left-behind women in Midwestern China wer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the educational level,income,social security of left-behind wome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skill demand,while the age,working environment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skill requirements,and the training situation,working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ir skill requirements,an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new skill demand; left-behind women; influence factor; Probit model
提高農村留守妇女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利用现代新技能提高农民就业率,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新技能需求的微观主体——农村留守妇女,其对新技能的需求行为关系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基于留守妇女的视角,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对新技能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相关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1.1 相关文献回顾
1)国外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趋势研究。Boserup[1]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留守妇女除肩负着家庭生活重任,还担负着农业生产的重任。在拉美、非洲和亚洲地区,女性从事农业生产占所有农业从业者人数的40%~80%。在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但是社会主要劳动力还是女性,且90%以上的女性缺乏技能培训。Kossoudji等[2]认为,造成女性留守农村的根本原因是女性缺乏平等接受教育、培训和有偿就业的机会。
2)丈夫进城务工对留守妇女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家庭生活、性疾病传播等方面。印度学者通过对暗拉拉邦地区留守妇女观察发现:在丈夫务工后,家庭生活重担落到了留守妇女身上,留守妇女心理负担加重,孤僻、精神焦虑等问题较多。国外对于留守妇女造成的性疾病和艾滋病传播问题也颇为关注。Kaspar[3]认为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他们在找寻性伴侣的同时也面临着感染性疾病的高风险,由于缺乏性保健知识,其感染后又把疾病传染给妻子,留守妇女感染上性病后惶恐不安。吕绍清[4]研究认为,中国传统观念女卑男尊是导致妇女留守的非制度性因素。王俊文等[5]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妇女在家中处于劣势低位,她们思想封闭、文化程度低、体力限制且担负生育和抚养子女的任务。许传新[6]认为,总体看来长期分居的农民工夫妻之间的情感随着夫妻分居时间的久远幸福感有所下降。关于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朱桂琴[7]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女性的躯体化强迫症、人际敏感性、抑郁、焦虑、精神疾病等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焦虑、人际敏感性较为突出。
3)留守妇女技能培训的政策支持。①建立健全各级农业妇女组织,鼓励农村妇女积极参与,认识到自我价值。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上享有与男性同等地位。③开设专项女性培训机构,资助农村女性医疗保健与相关技能培训。国内学者主要从留守妇女的成因、现状、人力资源培训等相关分析着手。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焦峰等[8]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现状进行归因分析得出:由于信息闭塞、资金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比例小、质量较差。邓爱群[9]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与城市进一步接轨,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思想开放,渴望融入城市,但是缺乏基本的技能水平,勤俭意识淡化,消费观念现代化。
对留守妇女的相关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忽略了群体及个体因时代背景、年龄、家庭结构、经济情况等不同造成的差异;二是对于提高留守妇女职业技能对策研究较多,但是针对性不足,对留守妇女培训体系的研究不全面、不系统。
1.2 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在总结以往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新技能需求行为的特殊性,提出留守妇女新技能需求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假设1:留守妇女的年龄与技能需求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外出就业需要一定的技能知识,而年龄较大的妇女一般不愿或是不易于学习,不愿通过技能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假设2: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与技能需求之间显著正相关,文化程度反映了留守妇女的认知能力,即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操作能力与认知能力就越强,越易于接受新事物和采用新技能。
假设3:留守妇女的收入与技能需求之间显著正相关,收入水平反映了留守妇女务工的经济效益,只有收入增加了,才更易于接受技能业务培训,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假设4:留守妇女的工作环境与技能需求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要求技能培训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车间的工作环境简陋,机械化水平低,需要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从事生产运作,员工需要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才能跟上机械化水平。
假设5:留守妇女是否参加培训与技能需求显著正相关。工业化生产需要工人有一定的技能知识,而参加过技能培训的留守妇女可以通过培训了解并且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为工厂购买新机器创造条件。
假设6:留守妇女工作时间与技能需求显著正相关。工作时间越长表示劳动强度越大,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环境越差,越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因此,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扩大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条件。
假设7:留守妇女的社会保障状况与技能需求显著正相关。留守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为工作与生活提供质量保障,而社会保障不健全则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2 计量经济模型选择及数据来源
2.1 模型构建
本研究假定留守妇女是理性经济人,所做决策都是经济有效的。故应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可以设定留守妇女技能需求行为选择的数学表达式为:
D(R)=P{(E-C)}
式中,E为留守妇女通过技能培训后的预期收入;C為留守妇女参加技能培训的成本;R为留守妇女当前收入;D(R)为技能需求的决定函数。
该模型表明,通过技能培训后的预期收益、培训成本及当前收入影响留守妇女参加技能培训的决策。只有当预期收益扣除参与成本后的净收益大于当前收入时,留守妇女才会参加技能培训,否则不愿参加。该模型中,参加技能培训的成本和当前收入是相对确定的变量,而留守妇女的预期收益则难以确定,取决于留守妇女的内在因素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预期收益的数学表达式为:
E=f{g(I),h(0)}
式中,g(I)为影响留守妇女参加技能培训的内在因素;h(0)为影响留守妇女参加技能培训的外部因素。
因此,留守妇女是否愿意参加技能培训受其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建立影响留守妇女参加技能培训的概率计量模型为:
P(y=1/x)=G(β0+βx)
G=(β0+β1x1+β2x2+…β7x7)
式中,G(.)为累积分布函数;G的取值介于(0,1),对所有实数Z,都有0 2.2 数据来源 根据研究内容,设置《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就业保障情况问卷调查》,数据来自2016年3月至6月对江西、湖南、安徽、河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6省(市)部分地区的农民工输出地的农村留守妇女的抽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村留守妇女的年龄、学历、是否在当地工厂、企业等单位就业、收入、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工作时间、是否有孩子、老人等需要照顾、社会保障等信息。主要采取问卷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55份,有效样本率为75.5%。为了更好地研究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本研究主要选取了300位留守妇女样本进行研究。 3 特征描述与实证分析 3.1 特征描述 3.1.1 留守妇女年龄 50~60岁有129人,占样本总数的43%。由此可见,留守农村务农的妇女主要为中老年人,属于家中的剩余劳动力。留下年龄较大的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帮忙料理家务、耕作农田、照顾老人与小孩,这与当前留守妇女现状比较吻合。 3.1.2 留守妇女文化程度 初中文化的有119人,约占总人数的40%,其他主要为小学及文盲,约为60%。这反映出留守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可能与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关,农村女性社会地位较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少,时间短,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女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3.1.3 留守妇女的收入 月收入在1 000~2 000元的有155人,占总数的52%。按照目前的生活标准,属于低收入水平。留守妇女由于缺乏文化和技能知识,即便外出务工也很难找到高薪的职业。 3.1.4 留守妇女的工作环境 认为工作环境很差的有138人,占46%。由此可见,留守妇女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工作环境很不满意。由于缺乏技能,留守妇女往往都是在户外就业,从事一些初级产品的加工工作,因此工作环境较差。 3.1.5 留守妇女是否参与技能培训 留守妇女参与技能培训的有195人,占65%。由此可见,大部分留守妇女有参与技能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岗位对技能的要求逐步提高。表明技能培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1.6 留守妇女的工作时间 留守妇女每天工作12 h以上的有139人,占46%。由此看出,多数留守妇女工作时间过长,留守妇女在外出工作之余还要操持家中事物,生活负担较重。
3.1.7 留守妇女社会保障满意度 留守妇女对社会保障情况基本满足的有189人,占样本总数的63%。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女性在社会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通过调研发现,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总体收入偏低,工作环境较差,精神压力大,文化素质低,生存能力弱;经济负担重,收入来源少;娱乐生活少,心理负担重;缺乏安全感,婚姻幸福指数低。此外,农村留守妇女还需要承担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和进行劳动生产的任务,留守妇女面临劳动强度大和情感缺失的双重压力。
3.2 结果与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300个样本数据采用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处理,得出模型估计结果(表2)。
1)从年龄来看,留守妇女的年龄与技能需求呈1%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即留守妇女的年龄越大越不愿参加技能培训。年龄越大,思想越趋于保守,越不愿接受新的生产方式,从而不愿参加技能培训。
2)从文化程度来看,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与技能需求呈1%顯著水平的正相关,表明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愿参加技能培训,与预期一致。一般说来,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就越强,越愿意参加技能培训。
3)从收入状况来看,留守妇女的收入与技能需求呈1%显著水平的正相关,表明留守妇女的收入越高,越愿意参加技能培训,与预期相同。
4)从工作环境来看,留守妇女的工作环境与技能需求呈5%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即工作环境越差,留守妇女越愿意参加技能培训改善工作环境,与预期一致。
5)从参加培训的情况来看,留守妇女参与培训的情况与技能需求无显著相关,与预期不一致。
6)从工作时间来看,留守妇女的工作时间与技能需求的关系不呈显著水平,与预期不一致。
7)从社会保障情况来看,留守妇女的社会保障与技能需求呈5%显著水平的正相关,表明社会保障情况越好越有技能培训的需求,与预期相同。留守妇女社会保障是保证就业与生活的基本前提,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江西、湖南、安徽、河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6省、市部分地区的农民工输出地的300位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影响留守妇女技能需求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收入、社会保障对留守妇女的技能需求显著正相关,留守妇女的年龄、工作环境与技能需求显著负相关,而留守妇女的培训情况、工作时间与技能需求无显著相关。总体来看,大部分结论与假设一致,但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可能与留守妇女所在地区环境和留守妇女个人偏好等因素有关。结合以上实证研究结论,特提出如下建议。
4.1 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知识技能和文化水平
进一步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水平,落实推进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工作,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让更多留守妇女接触外界,对有创业意向的妇女提供技术支持。如,加强互联网培训,鼓励妇女从事互联网商品交易;开展妇女微信、淘宝业务培训。鉴于目前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可成立就业协会,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引导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提高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
4.2 完善留守妇女的社会保障,为农村留守妇女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留守妇女农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政府需逐年增加农村的保障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团结社会力量进一步减少留守妇女的数量,相关部门应该合理看待外出务工人员,取消性别歧视,转变已有的传统观念,鼓励更多女性外出就业,出台更多帮扶措施,加大对留守女性的关注度,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帮助其排解心理及生理的双重压力。
4.3 提高女性的收入和待遇,提升留守女性社会地位
取消性别歧视,同工同酬,合理安排劳动任务,努力营造关爱女性健康的社会氛围,避免安排高压、高危职业给女性。相关部门需高度关注妇女的就业问题,充分认识留守妇女在城乡二元结构建设中的作用,制定相关措施,结合妇联有关组织,建立相关学习平台和相关权益的保障,对留守妇女进行教育,帮助留守妇女转变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留守妇女的就业信心,引导留守妇女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留守妇女的就业保障,提高留守妇女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BOSERUP E. Womans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York:Earthscan,2011.
[2] KOSSOUDJI S,MUELLER E. The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statu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rural botswana[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83(4):831-859.
[3] KASPAR H.Impacts of International Labour Migration on Gender Relations. A Case Study of KalabangNepal[D].Zurich:University of Zurich,Departement of Geography,2004.
[4] 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妇运,2009(4):38-39.
[5] 王俊文,段佩君.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留守妇女”问题研究[J].农业考古,2010(6):46-48.
[6] 许传新.婚姻关系满意度: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比较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9(5):25-32.
[7] 朱桂琴,农村“留守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思考[J].天中学刊,2006(4):135-137.
[8] 焦 峰,李英华.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现状、问题及归因分析[J].成人教育,2009(2):16-19.
[9] 邓爱群.加大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村妇女创业就业能力[J].四川农机,201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