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孝道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途径

2018-05-09王静雅

报刊荟萃(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很大的意义,孝道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解释了传统孝道文化的含义,揭示了孝道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分析了当前孝道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新时期校园文化的构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孝道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含义

孝道,就是善事父母之道,也就是说是奉养父母的准则。孝道是关于孝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孝道”与“孝”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孝”是“孝道”的基本内容,“孝道”是“孝”具体化。“孝”是孝道的理论指导,而将人们心中的孝的情感表现出来就是孝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肖群忠在他的《孝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对孝的基本内容归结为事生和事死两方面,其中事生包含养亲敬亲,居常以礼、侍疾以忧,行之以顺、谏之以礼三方面;事死包括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及继志述事,大孝终身幕父母三方面。肖波在他的《中国孝文化概论》一书中,对孝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归亲延亲、养亲敬亲、疗亲侍亲、顺亲谏亲、继亲尊亲、葬亲祭亲。

(二)辨证地看待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历经多年的沉淀,其中有符合我们现代社会的内容,但是也有一些封建腐朽的内容,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割股疗亲”等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没有科学根据内容。作为祖国的继承者,我们对待传统孝道文化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孝道文化,使其发展符合时代的潮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拓道路。

二、孝道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导致了我国的大学是“入学难,毕业容易”,而大学的考核也是以考试为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作为公共课在每一个专业中都开设的,但是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很多的同学都是在考试前几天努力的背书以达到考试合格的目的而已。单一的考核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失去了它原本的目的。其次,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社会变化很大,独生子女政策使原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迅速的改变使传统的孝道文化较难适应,因此在步入大学之前一些学生受到的孝道教育有些并不符合实际,这也就使大学生缺乏认同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道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改变,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思政课却并没有很大的改变。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仍是以老师为主,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学活动也变成了重复的机械劳动,这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授的过过程中,在需要树立典型的时候往往可能没有与时俱进,根据现实情况来进行,只是照本宣科,这也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达不到真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孝道文化教育自然也收效不大。

(三)文化氛围的缺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不仅仅体现的经济的交流上,在文化上也能看出,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外国文化的冲击,不同的文化通过现代化的传媒方式不断的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这在丰富了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些极端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正在不断的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这使传统孝道文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三、推动孝道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的方法

(一)完善德育考核制度

完善德育考核制度,不应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在授课过程中以把课堂教学和生活指导相结合,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因为大学生上课时间比较短,大部分时间靠自学,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改变在课上被动接受老师讲课内容而不思考的状态。同时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的考核,老师是接触学生、引导学生的主要力量,老师的行为作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

当今社会处在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孝道文化融入到课堂之中。从实际出发,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体现。把孝道文化运用到实践中去,就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有担当,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将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思想政治教育贵在实践,贵在良好行为的养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加强指导学生的孝行。

(三)将孝道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文化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对待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我们应在剔除其糟粕后使它融入校园文化之中,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是避免了传统孝道文化教育流于表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可以借鉴社会上的一些评选孝子的活动,来评选出学校中的孝子们,为其他学生起到一个模范的作用,并且这也能一早出一个良好的践行孝道文化的氛围,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之余,也能对父母亲的辛劳多一份理解,增强了大学生对孝道文化理解的同时也能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

[2]廖群峰,陸仁强,陶园园,肖雅婧.孝道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51-52.

[3]黄雅婷.大学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孝道文化的重要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9):157-158.

作者简介:王静雅(199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