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关注的农业问题

2018-05-09李伟

报刊荟萃(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问题

摘 要: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 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使改革更加具体就必须全面认识我国当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一、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

我国农业生产战略目标传统上是追求数量的最大化,这种战略是适合之前温饱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但现在我国已处于从温饱到小康转变阶段。要解决的难题已变为如何满足百姓吃好而非吃饱。以水稻为例,“超级稻”是我国之前的着重推广的项目。因为杂交水稻的抗病性等都优于普通水稻,产量更高,从而有助于解决在我国日益增加人口的粮食供给问题。但当下高产稻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稻米质量的要求。有研究指出,长期食用人工杂交的稻米可能会危害健康,尽管这种危害尚无定论,但消费者对于这类稻米质量也产生了担忧。且较高的产量往往是依赖化肥的,越高产化肥等化学药剂使用就越多,从而其口感也比普通水稻差。基于上述,消费者对于杂交水稻的需求正在不断下降,对于高端大米的消费需求却正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而不断上升。但这种转变带来了一些问题,以黑龙江五常大米为例,有调查表明,市面上百姓接触到的五常大米真正优质的不足1%。消费者付出高价,往往却只买到劣质或假的五常大米。优质稻米正被逐出市场,好似“劣币驱逐良币”。从供给方看,是因为稻农生产稻米的销售渠道只有卖给国有粮库或者粮贩,但无论哪种都是按数量收购,在收购环节高品质大米是无法体现其优势的,故而种植面积得不到扩展,从而供给满足不了需求的变化。

二、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机制扭曲

著名经济学者韩俊曾提出以下看法:“我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一场硬仗,就是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然而,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并不能真正反映具体供求关系的变化,也就不能带动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临时收储价往往成了最高价,当全球的粮价下跌70% 时,我国市场粮价就越发高于国际水平,更加严峻的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又过度干预,使得国内价格不降反增,结果大量的便宜粮食进口,即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由此可见临时收储制度是造成了价格扭曲,必须及时纠正。

三、农业产业链过长

以小麦为例,其产业链是一个从生产、储运、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与以往不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需求愈发转向強筋、弱筋小麦。然而由于我国过去一直追求产量最大化,中筋种植一直占据主导,优质小麦种植却不足,导致了目前我国市场强、弱筋小麦进口量不断增大。根源在于,我国的小麦收购商主要包括由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和小商贩收购,这种供销体系下是不利于强筋、弱筋等优质小麦的种植的。优质小麦产量低、不稳定、品种稳定性差,自然最终供给消费的优质小麦的价格也相对高,这使得其面临滞销的风险。生产与销售对接的错位,农业产业链过长使得我国传统的产业链不能解决优质小麦的生产问题的。另外,此类小麦被收购时,收购价格往往低于市场均衡价格,进而在初次分配中,农民的收入就被挤压了。市场价格过高和过低时,农民和收购公司之间相互博弈,毁约、拒收现象屡见不鲜,双方签订的合同往往变成一纸空文,故缩短农业产业链势在必行。

四、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

农业生产是有成本的,其中包含人工成本,在粮食种植中人工成本尤其显著,这种特点会影响总成本的变动。然而当代农民大多数是缺乏农业耕作的经验,且进行农业生产的意愿低,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来到城市,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比例正逐年下降。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农民工总量已达28171万人,较上年增加了424万人,增长1.5% ,增速也较上年加快了0.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80后、90后这些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妇女和中老年人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劳动的主体,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荒置、耕地浪费等。尽管农业人数充足,但无法解决高素质人才和优质劳动力的缺失,农业劳动力短缺已经演变为结构性的问题。农业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均衡,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还会影响整体经济的结构性改革。

五、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十二五”时期,不断取得显著成果。但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在此期间,农业发展过程中只是单纯追求数量上的增长,却忽视了土壤肥力和地下淡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不仅如此,追求产量的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催熟剂等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损害。始于2010年的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294.9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 。除此之外,农业发展中化肥、农药、人工激素的滥用也引起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据相关统计,2013年,化肥、农药、地膜施用量分别达到5911.86万吨、180.19万吨、249.322万吨,这些数字都直观表明了农田土壤已遭受了各类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蚀。这导致了了土壤的有机养分失衡,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酸化、退化等现象,最终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从而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郑风田.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问题思考,2016.

[2]和龙,葛新权,刘延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挑战及对策,2016.

[3]王红梅.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农业绿色转型,2016.

作者简介:李伟(1992—),女,辽宁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问题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