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辅仁《藏族史要》述评

2018-05-09律其林

报刊荟萃(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书评

摘 要:《藏族史要》是由王辅仁教授书写的一本集史学、文学一体的关于藏族历史的通俗读物。该书具有内容丰富、简明扼要、语言通俗、雅俗共赏等特点,是一本集学术性、思想性较强的一部大众史学著作。

关键词:藏族史要;王辅仁;书评

王辅仁著《藏族史要》是一本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集史学于一身的关于藏族历史的优秀通俗读物。作者王辅仁,是我国著名民族史学者,王辅仁也是我国藏学学科的建设者之一,他以看重民族史与民族学相结合的研究特征在当时得到了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作者以通俗的笔墨向读者展现藏族的历史画卷,由于今年寒假笔者恰逢去西藏,便将这本书细读,自觉收益颇丰。现笔者对《藏族史要》一书作简要分析讨论如下,用以剖砖引玉,进而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王辅仁《藏族史要》

在前言部分,作者对写这本书的过程和缘由进行了交代,他提到,编写这部《藏族史要》的主旨,是为了使读者对藏族历史发展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阐明藏族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全书共有二十五章,介绍了藏族的起源到发展变化,以及藏传佛教的起源和演变,以及藏族人民为团结统一做出的贡献。笔者将这二十五章简要分为三个部分,他们分别是古代藏族文明的起源、近代藏族文明的发展和解放前后的藏族文明。其中,第一部分“古代藏族文明的起源”包含“青藏高原的主人—藏族的来源和形成历史”、“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西藏封建农奴制的形成”、“元明清三朝的施政”等小节,对西藏历史进行梳理,从四大家族的统一到松赞干布对民族团结做出的贡献;第二部分近代藏族文明的发展,1840年-1949年间的历史,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分是藏史中的“屈辱史”或者说“斗争史”,在农奴制度下的藏民们生活状态和剥削者的压迫相对比,发人深省;第三部分是建国前后的藏族史,见证了藏民们从落后到贫穷的生活变化。尤其是在第三部分里,作者对充分探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对藏族地区的积极影响和原因,从主题、藏史提炼与感染力的关系角度进行论述;而在第四部分作者从藏域地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加深的对比中,对藏族人民勇于作战的不屈不挠精神进行描写,从隆吐山保卫战的第一次抗英斗争,到江孜保卫战的第二次抗英都中,并对江孜古堡进行了笔墨渲染,再到西姆拉会议和赵尔丰的“改土归流”下藏区人民的抗争进行了分别论述。

二、《藏族史要》特色分析

(一)史料考究,用语丰富

《藏族史要》一书中的史料涉及很多方面,如诗词、神话、寓言、古籍等,以本书第二章《敦煌古藏文史料中关于藏族奴隶制社会的记载》为例,开篇对藏族何时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进行了梳理,引据《新唐书》中的史料,作者对藏族原始社会演变逐一分析,通过达甲沃、赤邦松的势力吞并,赤邦松把原达甲沃地盘中一个叫布瓦的堡寨赏赐给了手下立功的谋臣年即宗,也给了年即宗很多奴隶,而这是古代藏文史料中“奴隶”一词最早的出现,从这一记载中,作者提出至少在公元六世纪,藏族社会已确定无疑地进入奴隶制社会了。不仅如此,作者运用敦煌史料,提出在公元六世纪时的雅鲁藏布江一带,已经明确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史料在叙述赞普和不同的奴隶主贵族之间,发生矛盾斗争的一些情况时,生动详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每个人物的思想风貌,在史料和语言运用上也颇具时代特色。

(二)寓理于文与批判精神,感性与理性相统一

在全书中最大的特点莫过于作者写作的语言特色,呈现出寓理于文、感性理性相融的特点。首先,《藏族史要》一书中采用了诸多生动化的描写和比喻的手法,为全书平添美感,例如第一章中統治者的内心活动与语言表述;其次,作者对当时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现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除了分析一个朝代的阶级本质之外,还要回到史料看到可以肯定部分的一面。例如在如在第十四章中,作者认为在总结前朝对藏族地区施政时,除对其主要的部分,即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起到积极作用的部分,应该加以必要的肯定之外,还必须起到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的部分。因为“清朝政府是代表满汉族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个中央集权政府,它对藏族地区的各项施政措施不可能不贯穿着大民族主义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分而治之、强制同化等反动内容,这些内容则是需要给予严肃批判的。”

(三)时代特征明显,个人主观意识较丰富

由于《藏族史要》这本书成书较早,又处于建国后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编写这部历史著作中,作者运用了当时时代特有的语言化描写和想象描写,这在今天的读者看起来还是颇有一番寓意的。例如在第二十五章“藏族人民的解放”这一章节里,作者首先对西藏的解放予以用当时的时代化特征的语言进行歌颂,然后作者写到“人们一致表示要向杀害格达活佛的反动分子讨还血债,决心用实际行动支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其中的“老是在想”“怎样了不起”“无比愤怒”“讨还血债”这样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出现在文中,这样的语言在全书数见不鲜,诸如此类的语言能反映当时历史时期的特色,对我们书评了解书本和作者历史时期以及史学史都有所帮助。

此外,作者著作此书时站在全民族角度出发,对西藏高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予以肯定,对西藏民族的发展、繁荣和进步予以正确认识,深入浅出,立意独到。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王辅仁《藏族史要》论证详实,高屋建瓴,雅俗共赏。除自身独到的史学意蕴和对西藏历史独到的见解和简明概要的论述,还与自身经历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夯实的论证,吸收了文学、敦煌学的特色方式,是一部学术性、思想性较强的史学著作。

参考文献:

[1]王辅仁.藏族史要[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律其林(1992—),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书评
Book review: My Hero Is You 书评:《你就是我的英雄》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书评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微书评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思考
书评应有责任内涵和见地
钱钟书语录
《严复书评》简介
《纽约时报书评》一百年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