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鹅绒虫的奇葩生活

2018-05-09张旭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5期
关键词:古陆天鹅绒节肢动物

张旭

像虫不是虫的有爪动物

栉蚕在分类上隶属于有爪动物门,听起来是不是有些陌生?其实就是形容它们是一类长着爪子的蠕虫。有爪动物是一类非常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跟昆虫、蜈蚣、鼠妇等节肢动物一样也分节,每节上有一对附肢,头部也有一对细长的触角,圆柱形的身体上有13~43对足,身长平均5厘米。除此之外,它那柔软的外骨骼由α几丁质和非胶原蛋白组成、开放式的血液循环系统等特征让它与节肢动物非常相似。但栉蚕的触角、下颚等结构与节肢动物并不一样,这些特征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独立发展出来的。另外,有爪动物与缓步动物门(如大名鼎鼎的“不死之神”水熊虫)的关系也很近。在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中,有爪动物与缓步动物及节肢动物共同构成一个单系群—泛节肢动物,即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共同祖先。

栉蚕名字中的“栉”发音同“至”,代指梳子或篦子,比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的样子。而它们体表散发着的天鹅绒般的质感,让它有了Velvet Worm(天鹅绒虫)这样形象的名字。看起来肥肥胖胖的天鹅绒虫主要生活在温暖潮湿的阴暗环境中,如落叶层、碎石块等。它们喜欢在夜里神出鬼没,是因为它们没有像昆虫等节肢动物那些坚硬的几丁质外壳保护,白天的高温及干燥很容易使它们丢失身体的水分。

呆萌又凶悍的黏液杀手

萌萌的櫛蚕可不是温柔的素食主义者,它们捕食包括昆虫在内的许多小型无脊椎动物。虽然腿不少,但没有蜈蚣那样敏捷,所以当遇到猎物的时候它们并不会加速追赶猎物或者用血盆大口将猎物咬住,而是通过头部第三节的两侧开口迅速地喷射出一种乳白色的黏液将猎物紧紧黏住,喷射速度最高可达5米/秒。被黏住的猎物就算使出浑身力气也难逃一死,只得乖乖等着栉蚕将自己蚕食。

不过,处于食物网中的栉蚕也有自己的天敌,主要是其他比它略大且更具危险性的小型节肢动物,如蜘蛛或蜈蚣等。当然,一些啮齿类动物或鸟类也会偶尔捕食它们,比如生活在中美洲的褐背鸫。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种眼镜蛇科的珊瑚蛇(Micrurus hemprichii)甚至以专门捕食栉蚕为生。

栉蚕遇到敌害的时候除了将身体蜷缩起来之外,所谓兔子急了也咬人,它也会通过喷射黏液的方式保护自己。不过,相比这些外来的捕食者的压力,寄生于栉蚕身体表皮上的螨虫才是致死的更大威胁:这些小小的螨虫通过刺破栉蚕表皮吸取其体液为食,这些被刺破的表皮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致使栉蚕死亡。

存在亿万年的活化石

大多数栉蚕的繁殖方式为有性繁殖,且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一只栉蚕从卵最后长为成体需要经过6个月至一年半的时间。

有爪动物早在5.3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时期就出现了,时至今日,它们在外观形态上与它们的祖先也没有多大差异。

现生的栉蚕分为栉蚕科(Peripatidae)和南栉蚕科(Peripatopsidae)两科,共54属186种。它们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但也有少量种类分布于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是典型的冈瓦纳古陆起源类群,因此,对栉蚕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冈瓦纳古陆起源的生物类群如何扩散到劳亚古陆形成目前分布格局的问题。

2016年,由中国和德国科学家联合研究了三块来自缅甸的栉蚕琥珀,确定三块琥珀中的栉蚕均属于栉蚕科。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知道栉蚕科与南栉蚕科至少在晚泥盆纪(即3.74亿年前)就分家了,而后者目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南非南部。而目前在印度发现的梯栉蚕属(Typhloperipatus)与这次在缅甸栉蚕琥珀中的灭绝种类Cretoperipatus在形态上非常接近。印度板块在1.4~1.2亿年前才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即使有土著种类也应该属于南栉蚕科,而非栉蚕科。因此,该项研究认为目前印度分布的栉蚕应该是在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后的第二阶段,即2500万年前才从亚欧板块扩散而来。

猜你喜欢

古陆天鹅绒节肢动物
蝉为什么会蜕皮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古老的节肢动物
沉入洋底的超级古陆
翻斗鱼
纸醉金迷
既监狱,何必“天鹅绒”——介绍米克洛什·哈拉兹蒂著《天鹅绒监狱》
贵阳学院不同植被上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傲娇天鹅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