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育人 育幸福人
2018-05-09武汉市硚口区星火小学曾贵利
■ 武汉市硚口区星火小学 曾贵利
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当下的教育中存在着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家长陪得苦的现象。然而,让师生体验感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拥有获得幸福的思维与能力永远却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与追求。武汉市硚口区星火小学坐落在被称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创建于1929年,原名汉口圣惠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幸福育人 育幸福人”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当下幸福与未来发展,打造“幸福教育”的品牌。
一、幸福教育观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幸福教育,则蕴含了深刻的教育哲学意味。我们在办学实践中,对“幸福”这个词,着力探寻的不是它“是什么”,而是它“意味着什么”;不是它“包含着什么”,而是它“怎样去获得”。因而,我们的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理想与追求。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赫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余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我们认为,幸福教育的第一要义,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第二要义,就是把幸福当作教育的要素,把幸福能力的培养当作教育目标。这里的幸福能力是指发现、创造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由此,我们的“幸福育人 育幸福人”,一是满足师生当下的幸福感;二是教给学生“一生幸福”的本领和能力。我们的切入点是:建设幸福学校,提高教师工作的归属感、价值感,以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幸福班级为载体,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幸福教育实践
在充分分析汉正街地区及本校学生教师队伍现状基础上,我们建构了学校幸福教育的框架,探寻其实施路径。
(一)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引领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受,来自于内心对人、事、环境的体验,需要一种引领。
其一,我们积极塑造校园精神文化。我们以“柿子树下幸福讲坛”为平台,开展“我与学校共发展”“我的幸福观”“星火小学的价值追求”等学习讨论活动,从学校幸福教育理念入手,传承星火传统,倡导“做人有底线有人缘,做事有规则有品位”的主流价值观、“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合作双赢理念、“最大的透明就是最大的公正”的学校管理观、“让内心与外表一样阳光”的良好心态以及“学校最大的以人为本就是发展师生”等理念,让这些核心价值在学习、讨论、实践中慢慢内化为教师的行为,成为学校共同遵守的主流文化。
其二,我们营造幸福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操场围墙上以浮雕形式凸显“中、和、平、衡”四个大字,这既是围棋的四字要诀,又是幸福人生的密匙;三个楼梯道分别是师生的“幸福活动”“幸福瞬间”和“幸福感言”,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的幸福观;校门大厅的一张张笑脸剪影,更是彰显校园生活的幸福时刻。
数字化的图书借阅浏览器、绘本馆、木工坊等设施场馆更是让师生在享受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同时感受到学在星火的幸福。
(二)在多元的校本课程中奠基幸福
在高质量地执行国家课程基础上,我们遵循幸福教育要义,充分挖掘课程本身的幸福内涵,着眼学生“当下幸福”和“一生幸福”的价值追求,教师的兴趣特长转化为课程资源,开发多元、体验性的校本班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发展多元智能。
1.思维课程引导幸福
思维方式是人生幸福的基础。我们指导学生以创客教室的三D打印机和激光雕刻机等智能器械为工具,以校本的定格动画课程、围棋课程、创意木艺课程和班本的智慧游戏课程为载体,通过观察、设计、实践、阅读、反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特别是围棋课程,不仅教学生如何下棋,更让学生在围棋博弈中体验顺与逆、胜与败、贪不得胜、舍小就大等人生哲理,真正是“棋如人生,世事如棋”,培养学生幸福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
2.“非遗”课程培植幸福的文化认同感
为培养学生的大幸福观,让学生教师的幸福感更有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我校发掘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专业人士为客座教师,与本校教师一起,共同开发完成黄梅戏、风筝制作、蛋雕、十字绣等课程。以体验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立“非遗”技艺学习与传统文化熏染双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涵养学生的心灵。
3.艺术活动课程添彩幸福
学校在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校本和班本艺术活动课程。有音乐类的舞之韵、手风琴、竖笛;有美劳类的丙烯童画、趣味泥塑;有曲艺类的相声表演等活动课程。让学生以创造、表演、欣赏、交流等形式,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尽情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艺术的感受力、想像力、创造力,为学生的生活增添幸福亮丽的色彩。
4.主题单元课程护航人生
我们把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乃至成长的各方面教育内容均纳入课程范围。经过精心设计和教育实践,现已形成校园大家评、星光伴我同成长、秋天与一片茶园相遇、扎风筝等主题单元课程。在“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的大课程观下,我们还将继续开发研制更多学生喜爱的主题单元课程,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护航。
(三)在适性的课堂中体验幸福
课堂是师生校园生活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既是帮助学生达成幸福愿景的主要方式也是让学生体验当下幸福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校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深化校本研修,努力营造“学也快乐,教也愉悦”的幸福课堂。
1.融洽师生关系
学校通过学习、交流、座谈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充分认识教师的权威和人格魅力的隐性作用,教师放下架子,亲近学生,了解童情,体悟童心,变单向说教为双向沟通,给予学生尊重、鼓励、表扬和亲切的对待,重视自己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次数与质量,建立平等的师生友谊,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满意度。
2.改进学习方式
一是指导学生前置学习。老师们在备课时根据内容精心设计前置学习单,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目标明确的自主性预习。在设计前置学习单时,老师们注意把握基础性原则——紧扣课标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基本规律的设计;适度性原则——学习难度适中,多数同学通过自学可以解决70%的问题;适量性原则——学习单题量适中,不占用学生过多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前置学习单”这一具体任务的驱动下,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形成过程。
二是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学习。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安排课堂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确成员的组内分工。课堂上,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老师制定的活动步骤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砥砺,相互促进以达成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前提,学生的探究是关键,老师点到为止,学生寻根探源。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大班额教学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生生互动。把智力活动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有效避免了“少数人思考多数人等答案”的现象。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每个成员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发展自己的机会。
3.探寻有效策略
幸福课堂的构建需要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支撑。我们组织老师研读课标、解读教材,学习脑科学及合作学习等方面知识理论,结合学科教研进行实践探究。在研究中,我们不光注重转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更聚焦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情感”,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注意状态、思维状态、情感状态”,积累了大量课例及案例,提炼出两大策略:
一是互动策略:互动策略主要体现是生生互动,表现在“小组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交流”活动中。具体的方法是“邀请参与”“纠正强化”“补充深化”“质疑答辩”“创意PK”等。
二是体验策略:前面所述,幸福感的关键之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学校注重构建具有“人文性”“活动性”“发展性”的幸福课堂,通过参与有效的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两大策略的支撑下,不断总结,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幸福课堂结构框架:
过程结构 操作要点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聚焦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围绕学习问题开展自学。互动生成,情理交融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解决学习问题,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对学习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强化学习动机。知能转化,分享愉悦通过多种形式的运用,让学生产生学习成功的积极情绪,并将这种情绪相互传递、感染。
(四)在和谐班级中创造幸福
班级是微缩的社会,“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让班级生活成为未来公共生活的完美预演,是我们幸福班级建设的目标。
1.我定规矩我遵守
在我校,每个班的班规都由全班同学共同完成,即“三个一”:设计一张班级名片,凝练一个班级愿景,制定一份班级公约。将它们张贴在班级显眼的位置,每个学生都能熟练背诵全部内容。它既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在学生唱主角的生本班会上,孩子们常常比对“三个一”展开自评与互评,反思不足,学习优秀。“三个一”带动了班级内部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氛围形成。
2.班级责任人人有
为了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集体管理的生活,得到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学校在班级内部设置多个小岗位,让每位同学都参与班级事务。学生以班内竞聘和老师推荐两种方式成为岗位负责人。在每位学生找到小岗位后,大家一起拟定各岗位职责。通过定期进行的小岗位评议,促使每个学生落实好职责。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在班级岗位上锻炼工作能力,培养责任意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伙伴牵手一起走
在班级内开展“伙伴共进”文化建设,学生或自选或由老师引荐搭成伙伴,形成团队。以个性化的组名、组徽、组训、组约(规)设计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在爱心义卖、实践游学、文明小组评选等主题活动中,同组相互督促,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一起争取进步。班级伙伴培养了共赢意识,促进了健康向上的好班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