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分布式FAFAFAA测试分析及解决措施

2018-05-09潘建兵王胜利徐在德

江西电力 2018年4期
关键词:馈线分布式配电

潘建兵,王胜利,曹 蓓,徐在德,刘 洋,黄 慧

(1.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96;2.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6;3.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上饶供电分公司,江西 上饶 334000)

0 引言

配电自动化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将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电网结构、设备、用户以及地理图形等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运行监控及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1]。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简称FA)是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网故障,进行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FA实现模式主要有就地式、集中式与分布式三种类型。就地式FA技术主要是基于重合器-分段器相互配合就地实现馈线故障区段定位、隔离与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恢复,包括电压-时间型、电压-电流-时间型、自适应综合型,它不需要主(子)站控制,不需要通信通道,投资小、易于实现,主要用于对供电质量要求不是太高、且没有通信条件的城郊或农村架空线路,但需要多次重合,对系统形成多次冲击、引起电压骤降[2-3]。集中式FA技术通过工业以太网、EPON光纤网或GPRS无线通信等完善的通信手段,将馈线终端检测的故障信息上传到配电自动化主站(或子站),主站根据馈线拓扑结构和预设算法对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并判断出故障区域,发出控制命令,实现故障区段定位、隔离与供电恢复操作,是目前城市配网中应用较多的FA供电模式[4]。分布式FA是通过配电终端之间相互对等通信实现馈线的故障快速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域自动恢复供电的功能,并将处理过程及结果上报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对故障区段毫秒级定位,秒级快速隔离,非故障区域数秒内供电恢复[5]。文献[6]提出一种基于GOOSE的快速自愈的分布智能FA系统,建立配电网分区模型,论述开环运行配电网和闭环运行配电网的分布式FA机制,加快故障处理速度。

本文分析了分布式FA逻辑功能及动作过程,搭建实验室测试平台,模拟开关正常、拒动、误动、通讯中断等运行工况,测试FA系统逻辑是否正确,针对测试发现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整改措施,提高设备投运前的功能可靠性,减少现场调试工作量。

1 分布式FA系统

1.1 系统构成

分布式FA系统是由智能终端、对等通信系统、配电自动化主站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智能终端是分布式FA系统的核心设备,完成馈线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短路故障检测、分布式智能控制、相互对等通信等功能。

对等通信系统连接配电主站和分散馈线上的智能终端,实现终端与主站、终端与终端之间相互双向通信。配电网正常运行时,对等通信系统负责上送终端采集信息、下达主站控制命令,实现三遥功能;配电网故障时,保障终端之间的对等通信,实现就地故障隔离、非故障区恢复供电,并将分布式FA故障处理过程及结果上传到配电主站。

图1 FA系统构成图

配电自动化主站采集并处理来自智能终端的配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向智能终端设置或修改整定值,提供配电网运行监控界面、完成多种高级应用。对于分布式FA系统,配电自动化主站不直接参与分布式故障处理过程,只负责接收处理结果,只有当分布式FA处理失败后,主站才参与故障处理。

1.2 工作原理

1.2.1 动作逻辑原理

分布式FA的故障定位,主要通过检测故障区段两侧短路电流、接地故障的特征差异,从而定位故障发生在对应区段。

速动型分布式FA,在故障定位完成后,在变电站馈线保护动作之前隔离相应故障区段,随后判断联络电源转供条件满足与否,若满足,合上联络开关完成非故障停电区域的供电恢复。

缓动型分布式FA,在故障定位完成后,在变电站馈线保护动作切除故障之后,经延时隔离相应故障区段,随后判断联络电源转供条件满足与否,若满足,合上联络开关完成非故障停电区域的供电恢复。

1.2.2 短路故障处理

以速动型分布式FA、架空电缆混合线路为例,见图2。图中CB1、CB2为出口断路器,FS1~FS8为配电架空线及环网柜断路器,LSW1为联络开关。若故障发生在FS2FS3FS5之间,FS2开关通过与FS1FS3FS5的配电终端通信,判断出故障发生在FS2FS3FS5之间,FS2、FS3和FS5跳闸,故障点隔离成功。故障点隔离成功后,合闸联络开关LSW1,

图2 分布式FA处理过程

1.2.3 分布式FA相间故障上下游判断及处理

分布式FA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FA启动、故障定位及隔离、FA结束等步骤。在故障发生后,所有FTU根据自身故障信号、其他站点故障信息,判断故障区间上下游开关,根据设定的动作模式进行故障定位及隔离,见图3。

图3 分布式FA区间判别

2 测试平台搭建

2.1 测试方法

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主站注入式、二次同步注入测试法及主站、主站与二次同步注入。主站注入测试直接给终端注入故障信息,可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故障,但仅能验证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馈线自动化功能。二次同步注入测试法采用故障模拟发生器同在FTU或DTU终端注入故障电流,实现对FA故障处理性能测试。本文将采用二次同步注入测试法该分布式FA进行功能测试。

2.2 测试线路等效图

为最大程度的还原线路实际运行情况,通过等效图的方式构建线路测试图。以某线为例,其线路主干线有三个分段开关、一个联络开关、12个分支开关,等效图见图4,分支开关位置可根据线路故障点位置而变动。

图4 等效图

2.3 系统框图

测试系统包括模拟主站、通信系统、模拟同步故障发生器、FTU,模拟主站控制模拟同步发生器,通信系统串联终端FTU与模拟主站,模拟同步故障发生器输出故障电流及电压、模拟开关,测试框图见图5

图5 测试系统框图

2.4 测试流程

模拟主站根据故障类型下发测试参数(见图6),通信设备负责传输指令,模拟同步故障发生器响应指令输出故障电流及电压,FTU根据检测的故障电流启动FA功能,隔离故障区段,并上送FA动作情况,图7为整个流程图。

图6 模拟测试主站

图7 测试流程示意图

2.5 测试平台

由于FTU连接的电流信号为电压值(600/1 V),而模拟同步故障发生器无法直接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因此,在模拟同步故障发生器与FTU之间添加一个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精度为0.5级),其物理测试接线见图8。

图8 测试平台连接示意图

3 测试内容

3.1 不同运行工况测试

为验证分布式FA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处理能力,设置开关拒动、开关误动、故障前通信中断、故障处理过程中中断等异常工况,具体见表1,不同工况下的动作结果见图9。

表1 运行工况设置及测试方法

图9 不同运行工况下分布式FA处理结果

3.2 故障点设置

图4(c)为等效测试图,通过设置不同故障位置与限值(电流值及时间值),测试FA逻辑功能的准确性,故障设置如下:

1)模拟电源线路出口发生过流故障,故障点位于CB和D1开关之间。

2)模拟主干线发生过流故障,故障点位于D1开关和D2开关之间。

3)模拟主干线发生过流故障,故障点位于D2开关和D3开关之间。

4)模拟线路联络节点段发生过流故障,故障点位于D3开关和L1开关之间。

5)模拟线路供电网络结构发生变化(L1为分段开关、CB2为联络开关),故障点位于D3开关和L4开关之间。

为验证分布式FA故障隔离区域的开关动作是否正确、隔离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记录正常及异常情况分别开关分位状态、FA启动时间、FA闭锁时间。

4 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通过测试发现通信、故障隔离时间、闭锁信号不准确等六个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4.1 通信问题

问题描述:在D2与D3之间设置故障点,FA功能闭锁,变电站开关CB1跳闸。

原因分析:分布式FA采用EPON通信模式,终端通过ONU上传信息,各ONU之间的数据交换须经过OLT,即ONU上行至OLT,再由OLT下行至其他的ONU。终端采用GOOSE协议传送保护报文。通过排查发现OLT设备无法捕获解析ONU上传的GOOSE报文,导致各开关无法识别相邻开关故障信号,FA功能闭锁。

图10 EPON通信模式

解决措施:1)通信厂家对OLT设备通信协议进行二次开发或更换设备,以便能够识别及解析GOOSE报文,完成ONU设备之间的通信;2)终端厂家更换通信协议,以明文形式上传报文。

采用方案:综合考虑时间及成本因素,最终采用工业以太网通信方式,工业交换机替换ONU设备,终端仍采用GOOSE协议传送保护报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收发模块分开,需要2根光纤,现场施工需4根光纤形成一个环路。

4.2 故障隔离时间超限

问题描述:终端之间通信采用工业交换机方式,在D2与D3之间设置故障点,FA启动,变电站开关CB1跳闸,FA隔离不成功。

原因分析:分布式FA隔离故障理论动作时间包括故障等待时间、策略生成时间、遥控出口时间、遥信反馈时间、开关分闸时间,策略生成包括通信时间、逻辑判断、遥信等待延时时间(多次比对相邻开关故障报文,确保收到相关联开关信息)、策略输出。经测试发现FA过程时间分布见图11。

图11 EPON通信模式

由图11数据可知,FA隔离时间为820 ms,大于变电站开关600 ms,变电站开关动作正确。

解决措施:在保证FA功能100%可靠动作情况下,尽可能缩短遥信延时等待时间。测试不同遥信延时等待时间情况下开关动作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遥信延时等待时间下测试动作情况

由表2数据可知,时间设置40 ms,FA均能可靠动作,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推荐遥信等待延时时间由500 ms优化为50 ms。

4.3 瞬时故障无法识别

问题描述:D2-D3之间发生的故障为瞬时性故障,D2、D3分闸,无法区分瞬时性与永久性故障。

原因分析:FA故障隔离程序未考虑瞬时性故障类型,且将瞬时故障按照永久性故障类型处理,导致FA功能无法有效的处理瞬时性故障。

解决建议:完善FA故障处理程序,故障点上游开关配置一次重合闸,有效的躲避瞬时性故障。

4.4 闭锁SOE信号不准确

问题描述:在D2-D3发生故障,D2开关发生拒动,D2开关发生拒动及FA闭锁信号并将信息上传至主站;D3开关发生拒动,D3开关不发送拒动而引起闭锁信号。

原因分析:开关拒动闭锁信号程序只针对故障点上游开关(D1/D2),未针对下游隔离开关(D3)发闭锁信号。

解决措施:增加下游开关拒动闭锁信号上送主站功能。

4.5 异常工况处理功能不完备

问题描述:D2-D3区间发生故障,D2开关发生拒动,故障由变电站开关CB1间接隔离。

原因分析:FA故障隔离程序未考虑故障扩大范围处理,FA直接闭锁。

解决建议:按照开关相邻属性特点,由故障区域上游开关的上一级开关(D1)间接隔离故障。

表3 不同供应商、不同保护情况下分闸时间

表3为不同供应商在不同保护情况下分闸时间,数据表明弹簧操作机构开关分闸时间(整套动作时间)平均为64.9 ms,最大为85 ms、最小为40 ms,不超过90 ms。

由表2及表3数据可知,FA从启动到结束时间最大不超过187 ms,若FA考虑扩大,整个故障隔离时间约为580 ms。考虑开关慢分或拒分时间一般不超过150 ms,优化后的隔离时间可缩短至530 ms,具体时间见表4。由表4数据可知,优化后的时间满足扩大范围处理时限要求。

表4 隔离时间对比

4.6 故障信号灯指示不合理

问题描述:故障发生在D2-D3之间,FA启动隔离故障,流过故障电流的D1/D2故障运行灯亮。

原因分析:FTU设备故障指示灯点灯逻辑不完善,未考虑现场运维工况。

解决措施:完善故障及非故障区域FTU故障警示灯状态。

5 结语

本文通过搭建物理仿真平台,对FA系统进行验证,检验FA系统在通信中断、开关拒动、开关误动干扰情况下FA动作逻辑的正确性与可靠性,针对测试发现的问题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有效的避免了通信设备不支持GOOSE协议问题将导致整个FA不启动而失效,隔离时间设置问题将导致FA功能失效而扩大停电范围等问题,减少设备安装投运前的调试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配电自动化的实用化。

参考文献:

[1]李天友,金文龙,徐丙垠.配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刘健,程红丽,李启瑞.重合器与电压-电流型开关配合的馈线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22)∶68-71.

[3]刘健,张伟,程红丽.重合器和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参数整定[J].电网技术,2006,30(16)∶45-49.

[4]郭举修.配电网故障定位与隔离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

[5]刘健,赵树仁,贠保记,等.分布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快速自愈技术及可靠性保障措施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17)∶67-71.

[6]凌万水,刘东,路一鸣,等.基于圧IEC61850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6)∶90-95.

猜你喜欢

馈线分布式配电
中波八塔天线馈线制作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短波馈线进水影响及防护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基于DDS的分布式三维协同仿真研究
高速铁路单芯馈线电缆的敷设方式和敷设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