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情况下的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方案*
2018-05-09刘畅刘磊
◆刘畅 刘磊
1 资金投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抑或是新兴的应用型本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都明显异于同阶段的教育类型。靠一块黑板、一套多媒体,再建一个计算机房,就可以完成主要教学任务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职业教育无论是国内外还是沿海或内陆地区,都需要购置大量与实际生产接轨的机器设备、应用软件,甚至将工厂车间建在校内。这一切都必须以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否则再生动形象的理论教学都是不接地气的纸上谈兵。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各地政府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投入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多次赴广东、苏浙沪、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国内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建设经验,这些地区的院校大多有着雄厚的地方财政投入做后盾,每年的政府拨款及企业捐赠数以亿计,院校购置的设备都具有数量足、技术先进、耗材供应及时等特点。再加之齐整的实训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实践教学都能顺利开展,教学效果好,学生的知识获得感强。
反观内陆一些欠发达省份,各级财政投入都非常有限,这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只能靠扩大招生规模,多收取学费作为较为单一的收入来源。这些院校每年三四百万元的政府拨款犹如杯水车薪,从而形成“生均占有仪器设备价值比”极低的状况。加之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实践教学往往无法正常有序开展,在校生的厌学情绪进一步加强,形成一种内陆地区特有的教育乱象和恶性循环。
如何在资金投入不足的前提下把蛋糕做大做好,是对办各级管理人员办学智慧和建设能力的考验。
2 改革的启发与探索
以安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为皖西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且以工科为主要招生来源,被当地政府确立为“地方骨干型高等学校”。但由于该校建校时间短,办学基础薄弱,在建设初期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不足亿元,早期甚至出现数控专业无一台机床,汽修专业无一辆整车的尴尬被动局面。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力度增大,学校近几年也逐步购置了一些生产性实践装备,但三四十名学生围着一台数控机床,由一位教师讲解加工过程的现象也是令人感到非常无奈的。
在学校2009 年的第一期实训场所建设上,笔者作为建设负责人之一,在仪器设备购置的原则上沿用了力求功能“高大全”的传统思路,这样在设备台套及备件数量上又
表1 2009 年一期建设成果
与此同时,新建工具钳工实训车间,每套钳工实训台有四个工位,一次性购置30 台,可供120 人同时使用,连同工具在内,总成本刚满15 万元,更是满足多个专业的教学需求,一度出现每周七天,每天都有几百名学生不间断地在钳工车间里练习简单金属冷加工的场面。
还与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研发,在一些实训工作台上增设附件和模块,将单套设备的工位由两人增至四人,成倍提高使用效率。
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实训场所的承载能力。二期工程建设总成本不到50 万,却基本解决了每届机电一体化专业200 多学生的实践教学难题,建设成果见表2。无法保证。当竣工投入使用后,每门核心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也有相应的设备,但每种设备普遍只有一两台,也出现过几十个学生围坐在一台机器旁听讲解的现象,其实这与理论教学并无实质性区别,教学效果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一期工程的具体设备购置及分类见表1,可见在当时斥资200 余万元购入的设备虽然种类齐全,但单价偏高,总工位数少,验证性装置多于训练性设备。
在2010 年的一次交流中,笔者发现邻市的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数控人才培养上别出心裁,同样遭受资金困扰的兄弟院校转变思路,把原本用于采购高档数控机床的经费改为购置价格低廉的教学用普通车床,且只能加工一些非金属材料,一次性购入50 台套。这样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上机训练,且以木质和塑料作为加工材料,节约了成本。相关专业课教师认为:与其让学生对一种较高技术含量的技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如让他们熟练地掌握多项相对简单且普遍适用的操作。此言此举令在场考察的同行们感触颇深。
后经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全体教职人员的交流会商,在2011 年学院实践场所的二期工程建设上转变思路,在全校范围内先行先试,摒弃了“技术先进,功能全面,追求品牌”的原指导思想,对两年内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的实训设备进一步增加购置数量;对操作难度大且只有一两台的仪器进行重新整合,用于对外承接社会化技能鉴定工作。如将原先只有四台套,单价仅为7500 元的“网孔板型维修电工实训台”再增购20 台套,扩建为24 台设备、48 工位的综合电工实训室,加上耗材和常用电工工具的配置,该实训室总造价仅为19.63 万元,而使用率高达16 500 人次/学年。
3 体系的最终构建形成与未来发展目标
又经历了五年的使用,在2016 年三期建设时,机电工程系基层的实训机构管理者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建设思路,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
在上报采购计划之前,把一些多年来使用不当、维护不便的老旧机型全部打包拍卖,腾出地点;又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导精神,适时将标准化厂房引入教室,建成可供多个专业使用的电子工艺制作室,通用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该实训室主要设备为标准化的生产型流水线,与目前工业厂房的环境和设施完全一致,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电子元器件制作出多种常见电子产品,如声控灯、电子钟、调频收音机、显像管电视机等,而在制作过程中实际运用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等课程所有核心知识点。仅六万余元的投入,换来的是学生满满的知识获得感。
类似的还有在机械领域打牢基础技能的、以测量对象和精密量具为主要设备的公差配合与互换性测量实训室,除应有的基准测量水平面板和多种测量工具外,还配套有多个标准化制图桌,实现了测绘一体,建设成本不足万元,而更是花小钱见实效的典型范例。
表2 2011 年二期建设成果
表3 2016 年三期建设成果
并对传感器和机械机构相关的实训室进行集约化改造,将原设备全部更换成便携式实验箱和实验台,重量轻,占地少,不使用时可摞放在货架上,教室可随时切换为理实一体化模式。三期建设成果见表3。
在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上,突破选人用人机制,多措并举,有效弥补人手不足的问题:
1)面向社会招聘退休及下岗的技术工人作为实验指导教师,此类人群具有实际生产经验丰富、排查故障能力强等特点;
2)选聘少数在校期间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短期留校,作为助理实验员,他们具有对设备操作熟悉、对各级大赛的流程清楚的特点,可以做好对低年级学生“传帮带”的工作;
3)在校内选调个别非专业教师作为实验室管理员,负责日常维护及卫生工作。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把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情特点的综合性实训中心建成“难易并举,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管理体系完善”的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示范基地,是所有教师的普遍共识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4 经验总结和展望
内地各省份的高职院校均为21 世纪初由多所中专、技校甚至是普通高中合并组建而成,往往存在底子薄、经费少、师资匮乏等通病。实践教学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从小到大、从盲目到有序的建设过程,凝聚了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可以说用了发达地区采购一台数控加工中心的钱建起了机电专业一套完整的实训体系。这更加坚定了“基础技能强基固本,先进技术适当了解,教学过程务求实效,人员轮次保障充足”的理念,以实际生产和工业标准为准绳,开创性地将验证性的实践教学划归为理论教学部分,从而安排师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训练性实践教学上来,切实做到让每一名学生在最实用的技能上得到充分的、反复的训练。
虽然在这些年的探索中逐步摸清了学生的学情动态及针对不同类型高职学生的教学规律,且该体系也基本满足专业群所有课程的教学需求,但从长远角度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是朝着新技术、新科学领域不断迈进,只有坚持和实际生产接轨,扩展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在职业教育新一轮“洗牌”来临前,在生源数量和质量急剧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只有立足本职,甚至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返璞中职模式,才能把每一分钱花在实处,才能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