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以山西大同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2018-05-09冯丽露赵慧勤康耀龙
◆冯丽露 赵慧勤 康耀龙
1 前言
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2017 年2 月18 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参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新时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达成“复旦共识”[1]。2017 年4 月8 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即“天大行动”[2]。在这样的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传统的工科培养模式中应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以多种形式、多样化的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山西大同大学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将成为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中的一种重要机制。
2 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优势
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从传统课堂实验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技能[3],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常缺乏实际价值,与市场相脱节。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从设计技能、项目管理、分工协作、团队意识等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学习,不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钻研能力,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早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水平很多高等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存在社会实践经验短缺、实际生产过程参与较少、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不足等问题。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机制,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制作,逼迫教师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化,促进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淬炼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更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汲取当前先进的行业理念和技术前沿;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山西大同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包含社会公共基础实践、行业调研与见习、课程设计、综合创新训练项目、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采用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以为期两年的不间断系统专业培养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必将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
3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的定位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中提出:“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山西省大同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同市“十三五规划”指出:“培育壮大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手段和文化创意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园区与基地的建设,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2014 年,以大(大同)张(张家口)乌(乌兰察布)三地合作构建的“乌大张长城金三角”正式进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在文化、旅游、新能源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山西大同大学作为晋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立足于服务地方,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智慧旅游,从而助力大同市、“乌大张长城金三角”乃至山西省转型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方向有数字游戏设计、数字影视制作、UI 美工设计。
1)数字游戏设计:数字游戏设计的学生应具备从事数字网络游戏的研发、数字动画创作、虚拟现实设计、造型设计、游戏美工、三维制作与脚本开发的能力,侧重培养数字游戏设计相关领域的创作、制作、策划人才。
2)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影视制作的学生应具备数字影视拍摄、影视剪辑制作、数字影视特效、动态图形及网络媒体内容创作能力,并具备基础的数字电视节目的策划、创作与包装能力,侧重培养数字影视创作、制作、策划、运营人才。
3)UI 美工设计:UI 美工设计的学生应具备移动应用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编程、网页美工设计的能力,侧重培养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和内容传播方面的设计人才。
4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制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天大行动”中提出:“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针对专业培养方向设置不同类别的工作室,不同的工作室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不同的学生能力,重新整合课程,以课程群思想来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4],课程结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需要作为专业技术课程的前导。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数字媒体导论、C++程序设计、美术基础、平面艺术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摄影技艺、数字电视节目编制等。此外,各个工作室增设有不同的课程体系。
1)游戏开发类工作室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具备数字游戏创作、造型设计、脚本开发等能力为目标,具体课程设置有游戏创作基础与实践、游戏程序设计、角色与场景设计、游戏引擎应用、游戏音效设计、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网络游戏开发、移动游戏开发。
2)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类工作室课程体系:虚拟现实方面,目前国内整体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游戏开发类课程的基础上,以AR/VR 项目完成为指引,开设课程内容,具体课程设置有C#语法基础、三维动画设计、视觉设计、角色与场景设计、交互与音效设计、VR/AR 游戏开发、AR/VR 实战课程。
3)影视制作类工作室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具备数字影视创作、制作、策划等能力为目标,具体课程设置有影视美学、剪辑技术与艺术、影视包装技术与艺术、影视特效、声音编辑与制作、电影调色、经典影视作品分析、数字短片剧作与创意。
4)UI 设计类工作室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具备交互设计与制作、网页美工设计、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等能力为目标,具体课程设置有数字图像处理、交互界面设计、图标创意思路与方法、图标设计、色彩原理、Web 标准化布局、移动界面设计、网络广告设计。
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教师团队构建“复旦共识”中提出:
“新工科建设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天大行动”中提出:“建立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人事考核评聘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探索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的机制。”工作室教师团队的构建需要校企合作。每个工作室选定该方向的1 ~2 位学科带头人负责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选取3 ~5位校内专业教学教师,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双师”资格的教师优先。同时,从校企合作的企业中遴选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兼职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用期后,经校企共同考核方可签订长期聘用协议。山西大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目前已和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菜鸟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西联创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双向培养的协议。
以任务驱动为目标的工作室项目制定“天大行动”中提出:“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努力实现50%以上工科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一项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专业化创客空间,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主要通过项目实施,采取任务引领、项目贯穿、循序递进的方式培养人才[5]。
1)教师设定项目:由指导教师设定,如完成教师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数字化学习世界工作室的学生参与并完成大同市科技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2014 年度项目“大同市龙壁数字化保护与虚拟旅游产品研发服务平台”。
2)国际国内大赛项目:主要是为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自信心。例如: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ITAT 平面设计大赛中锻炼了学生的UI 美工设计能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提高了学生的数字化设计水平;“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全面促进了学生数字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
表1 工作室考核评价内容
3)校企合作项目:以短期项目为主,工作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目前本专业与北京菜鸟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合作有UI 设计、网页前端设计等项目,学生在项目完成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4)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教育部、省部级教育部门、校教务处等支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一个很好地锻炼学生从设计到实现的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工作室中的学生在前期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实践成果和实际作品,在教师带领下申报成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项、省级五项、校级12 项。
量化工作室的考核评价方式“天大行动”中提出:“增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考核评价上更注重以能力为本的过程性与综合能力的考评,考评内容多元化[6]。制定完善的评价与考核方式,是确保工作室制实践教学达到培养目标的把关环节。工作室学习也应纳入学分制体系,两年的工作室学习,设置10 ~12 个学分。
学习评价不能像理论课程一样考试或者考察,而应是全方位、分阶段式评价。两年的学习过程,按照学期分为四个阶段来评价,每个阶段所占学分比例随着学习深度和项目参与程度的变化呈逐年递增趋势,如表1 所示。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式学习,对工作室以及目前的项目进行初步了解和简单参与。评价内容包括校内教师评价、自学能力测评、分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评价。其中分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评价在第一阶段主要体现在分组讨论学习的参与度,在第二阶段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初步参与程度。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团队方式承接、设计和实现相关项目任务。这两个阶段中校外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的内容增大,所以评价内容包括校内教师评价、校外教师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作品评价。其中小组互评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协调和合作精神;作品评价是针对该阶段所完成的项目的质量、数量、技术含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5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的实践效果
目前,山西大同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试行的工作室有两个,分别是数字化学习世界工作室和最视角工作室。数字化学习世界工作室主要致力于将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应用于教育领域,进行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等工作。工作室自2015年创建以来,创作作品20 多部,在国家级比赛中有八项获奖;虚拟现实作品《大同代王府》《九龙壁》等通过自媒体传播之后,为服务地方文化和区域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最视角工作室主要致力于数字影视作品的创作,成立以来创作作品100 余部,部分作品在国际、国家级以及省级比赛中获奖。以服务地方文化传播为重点,由学生完全自主创作的微电影作品《大同小馆》《龙行天下、壁在大同》《青春不毕业》《似水流年》《舌尖上的同大》,受到省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6 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发展背景下,将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原有培养方案中,增设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环境,摆脱本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山西大同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正逐步实践应用该模式,并取得一定的初步成效,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当然仍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提升和完善工作室制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努力为优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