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州窑黑釉瓷器的修复技术研究*

2018-05-09

陶瓷 2018年2期
关键词:吉州窑釉瓷瓷器

牛 飞

(深圳博物馆 广东 深圳 518026)

前言

吉州窑是我国瓷器史上的瑰宝, 窑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一块平地上。吉州窑创烧于唐代,发展于五代至北宋,兴盛于南宋至元代中期, 衰落于元代中晚期。明代初期一度有小规模的仿吉州窑[1]。吉州窑产品种类丰富, 包括白瓷、青瓷、青白瓷、绿釉瓷、彩绘瓷、青花瓷、黑釉瓷以及琉璃器等。吉州窑对古代各地制瓷业有深远的影响,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同磁州窑存在一定联系, 并且对元代以后景德镇青花瓷有很大的影响[2]。黑釉瓷,又称天目瓷,是吉州窑中的代表,占重要地位。吉州窑的黑釉瓷器和福建的建盏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差异,主要特点是吉州窑黑釉瓷瓷胎中K2O含量高于其它黑袖瓷, 这是因为当地原料富含K2O,胎、釉之间形成一中间层,以钙长石、石英、莫来石晶相为主,另外釉中K2O含量也较高,属石灰碱, 熔剂RxOy的总含量较高,并含有较多的MnO和P2O5[3~4]。吉州窑黑釉瓷非常注重装饰效果,主要纹样有窑变釉、剪纸贴花和木纹3大类[5]。

吉州窑窑变釉以黑褐色釉料作为底釉,将包含不同金属致色剂的釉通过滴、洒、喷、涂等方法施加到底釉上,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呈现出各种大小形状颜色的釉斑,或产生独特的窑变结晶,釉面与釉斑交相辉映,别具风铬[6]。吉州窑窑变釉的品种主要有有兔毫纹、玳瑁纹、鹧鸪斑、油滴等。兔毫纹,是用洒釉或人工白釉描绘的方法,釉面局部液相分离导致氧化铁析晶形成铁锈色或黄棕色的放射针状,细长如兔毫,毛上还带细点的闪光[7]。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赞曰:“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兔毫盏的喜爱。玳瑁纹,是在黑色底釉上撒一种掺灰的玻璃釉,这样烧成后的黑色釉面上就会有黄褐色的斑块,类似玳瑁壳的色泽。鹧鸪斑,其形成是因为铁在高温时流动中结晶变化,纹路像鹧鸪鸟颈部的斑点纹,色彩变化丰富,像天际的云霞般变幻无穷。油滴是矿物原料中富含的铁元素经高温焙烧后脱氧、游离、凝聚,在釉面上显现出银灰色的小圆点,仿佛夜空闪烁的星辰,又似滴滴晶莹的油珠。吉州窑的窑变釉,没有经过人工的刻意雕琢,而是通过釉料的配方组合以及烧窑温度和气氛的不同产生变幻万千的效果,强调浑然天成的造化之势[8]。

剪纸贴花装饰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单色剪纸,即将剪好的图案直接贴于胎上,施一层黑釉,再揭掉剪纸就显现出釉色与胎色相对的图案;另一种是双色剪纸,先施一层黑釉,再将剪纸图案置于盏内壁,然后施一层单色釉,揭掉剪纸图案后由于两种釉色不同,烧制中互相渗透,烧成后浓淡相衬,呈现出色彩镶嵌的图案[9]。将剪纸艺术运用到陶瓷装饰中是吉州窑的独创。这种瓷器艺术形式的流行与当时该地区发达的民间剪纸业、纺织印染以及造纸刻书密切相关[10]。

吉州窑是民间窑场,最终的消费者大部分是普通百姓。这里没有太多等级规矩,这也给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工匠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釉的变化规律,生产的日用器皿逐渐成为了匠心独运的艺术创作[11]。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吉州窑黑釉瓷都遭受了各种各样的病害,主要为残缺断裂、釉面剥落、冲口、侵蚀、伤釉以及由于胎质原因相较其它古瓷更易出现的胎体酥化。为了传承这一瓷器艺术,需要研究摸索针对吉州窑黑釉瓷的保护修复技术。

1 修复步骤

1.1 拆胶清洗

由于吉州窑黑釉瓷是选用本地原料制成胎体,加之吉州窑作坊练泥时筛料入缸水澄,以及制坯用的陶车还有待改良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吉州窑黑釉瓷胎质比较疏松,这也是其特征之一[12]。由于前人粘接不当,严重影响了艺术价值,通常要先进行拆胶。拆胶时一定要考虑到胎质因素,慎重操作。在仔细观察器物的表面、断片茬口等情况以后,开始清洗操作。清洗时要小心,如果操作不当,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针对黑釉瓷釉面的现状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一般用沾了酒精的棉花轻轻擦拭器物全身,用5%醋酸清除瓷器表面的钙化物和盐类物质,用软毛刷和手术刀剔除瓷器表面污染物。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作坊由于装坯操作不当,在烧制过程中,坯件表面常沾上谷灰壳等灰烬,清洗时应与附着物区别开。

1.2 拼对粘接

胶粘剂的选择需要根据瓷器实际断裂情况:如果瓷器碎片数量较多,可以采用瞬干胶,操作简便,有条理性;如果瓷器紧断裂为几块,可以用环氧树脂进行粘接,对位更准确。把所有残片按原有痕迹仔细对比后,编号,按所需部位平放好,按块操作。粘接面抹胶均匀且要求非常薄,茬口边缘处尽量不要抹胶,防止大量溢胶。粘接时要挤压粘接面,不能出现错位。用环氧树脂粘接好,可以用棉布胶带贴在修复的表面进行临时固定[13]。粘接后再用绑带固定,放置时粘接面应垂直于重力方向,以确保不造成位移。因为环氧树脂的种类不同,所以完全固化的时间也不同,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说明操作。待完全固化后,撕去胶带,用酒精和手术刀把棉布胶带的残留痕迹以及粘接缝隙溢出的胶清理干净。

1.3 补配勾缝

粘接后的器物常常有残缺部位,或者缝隙明显可见,通常需要补配和勾缝。陶瓷的补配是作色的基础,若补配不当,作色时颜料易堆积以及流平性变差,某些部位颜色盖不住。选用与吉州窑黑釉瓷基体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如米利胶,一种双组分环氧补土。吉州窑黑釉瓷的坯胎通常分为以下几类:①类似现代砖色的黑灰色;②古遗址中比较多的红黄色;③窑址附近白泥烧制而成的米黄色;④白泥烧制但陶练技术更高的粉白色[14]。根据不同胎体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环氧补土,或者在补土中加入矿物颜料,以接近胎体颜色。根据黑釉瓷胎质不是太细的现状,可以用文物修复级填充膏进行勾缝[15]。该物质本质是丙烯酸树脂基,操作时用力压实,收光边缘。固化时间块,约1 h。固化后不易脱落,易于修补。用粗砂纸、细砂纸依次打磨,直至平润光滑,注意器形弧度的控制,做到整体协调。进行补配时尤其要注意识别病害与制作痕迹,某些烧造缺陷,包括烧造开裂、烧结后局部无釉、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开片,不应进行修复。

1.4 随色仿釉

吉州窑黑釉的黑色并不统一,随色时可以借助色差色度仪选取最合适的黑色矿物颜料。选择CIELAB色度参比体系,该参比体系用L、a和b定量描述样品的色度,其中L表示亮度(L0表示样品无光反射,L100表示所有入射光全部反射);a表示红色或绿色的强度(a100表示全红色,a-100表示全绿色);b表示黄色或蓝色的强度(b100表示全黄色,b-100表示全蓝色)。笔者对进行保护修复研究的几件吉州窑黑釉瓷色度数据总结如下:

表1 几件瓷器黑釉底色值Tab.1 Several pieces of porcelain black glaze color value

表1中各品种不具有颜色代表性,但从表1可以看出,瓷器黑釉底色不同,有些偏红黄,呈现褐色的效果,某些偏蓝绿,呈现金属铁锈的效果。

随色是修复工作中重要的一步。根据吉州窑黑釉瓷器黑釉底色的色度值,尽量选用色度更相近的黑色粉体,减少蛤白、钛白等颜料的添加量,避免产生“粉白”的效果,导致发色不自然。用丙烯酸树脂液体材料混合黑色矿物颜料,根据颜色值调出相应的黑色底色,采用刷涂法,分多次做好主色。对于各种斑纹,可用擦涂法、点染法、渲染法等多种方法分层做涩,得到颜色过渡自然的效果。

完好的瓷器表面具有自然的透明釉光泽,所以在随色后的地方,要刷涂一层仿釉材料,使器物呈现釉色光泽。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吉州窑黑釉瓷器表面光泽不像某些清代粉彩等那么强烈,表面光滑但不是特别透亮,所以要把握好仿釉材料成膜厚度,必要时也可在仿釉材料中加入少量消光剂。

2 修复实例

从图1~图6的修复实例中可以看出,修复效果良好,基本实现了文物修复“远看一致,近看可识别”的要求。

图1瓷器一随色后照片图2瓷器二随色后照片

Fig.1 No.1 porcelain coloring photo Fig.2 No.2 porcelain coloring photo

图3瓷器三随色后照片图4瓷器四随色后照片

Fig.3 No.3 porcelain coloring photo Fig.4 No.4 porcelain coloring photo

图5瓷器五随色后照片图6瓷器六随色后照片

Fig.5 No.5 porcelain coloring photo Fig.6 No.6 porcelain coloring photo

3 结语

吉州窑黑釉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探索,实现了瓷器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完美统一。对吉州窑黑釉瓷的修复一定要针对具体每一件文物的器形特征、纹饰特征以及病害特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传统修复时,可以更多地利用现代仪器。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几件瓷器,笔者利用色彩色差计测出了不同瓷器的颜色值,进行随色处理时会更准确。这一思路也为其它瓷器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1 余家栋,陈定荣.江西吉州窑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2(5):8~10

2 王国本,刘杨.吉州窑与吉州窑陶瓷艺术[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全玉.吉州窑黑釉瓷的研究[J].中国陶瓷,1994(4):55~60

4 罗宏杰.中国古陶瓷与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5 张钰淇.浅谈宋代吉州窑黑釉瓷的装饰艺术[J].文艺生活,2013(1):88~89

6 李晟超.浅谈宋代吉州窑窑变瓷[J].山海艺术家,2015(4):90~91

7 李伟东,张玮,鲁晓珂.中国古代兔毫黑釉瓷的组成及结构[J].建筑材料学报,2011,14(3):329~335

8 贾晋妍.浅谈宋代黑釉盏[J].农业考古,2006(3):155~157

9 龚煜,陆美娜.浅谈吉州窑黑釉瓷剪纸贴花[J].中国市场,2014(48):82~83

10 周丽丽.有关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工艺的思考[J].南方文物,2013(4):94~100

11 李铁成.浅析吉州窑黑釉瓷的民俗特色[J].金田,2013(5):96

12 陈定荣.吉州窑作坊技法探讨[J].江西历史文物,1981(04):47~53

13 杨蕴.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的修复[A].见: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九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389~390

14 陈华珍.瓷苑奇葩-吉州窑黑釉瓷[J].南方文物,2006(3):135~136

15 何金兰,张振华.浅谈陶奔马缝隙处理原料来源及修复原则[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2):71~73

猜你喜欢

吉州窑釉瓷瓷器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