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秀成:忠王其实并不 忠

2018-05-09巴希尔

百家讲坛(蓝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活命洪秀全太平军

◎巴希尔

1864年7月22日,对于忠王李秀成来说,是一个悲惨的日子。就在这天,他被曾国藩的湘军俘虏了。

被俘后,李秀成写下了数万字的自述手稿,开篇就说,他书写太平军的历史是为了“呈老中堂(曾国藩)玉鉴”,“我一片虔心写就,并未瞒隐半分”。他拼命称赞过去的死敌,把攻占天京的曾国荃说成是“有德之人,深可服佩”;曾国藩则是“恩深量广,切救世人之心”;湘军“常胜,未见败过”。

向敌人讨饶的另一方法就是矮化自己,因此李秀成把太平天国说成“世人之劫数”,洪秀全则是不问贤良、不修德政的昏君。自述结尾,他竟大发慨叹:“何生天王而乱天下,何我不才而佐他乎?”

既然如此,李秀成又怎样解释自己在太平天国身居高位呢?他在自述里说不知道洪秀全要夺取天下,于是一路迷迷糊糊地上了贼船,糊糊涂涂地封了忠王。更可笑的是,李秀成居然说,因为清军遇到广西人就杀,所以他才骑虎难下。

当然,要想活命,绝不是说说好话就能糊弄过去的。于是他不懈“表功”,强调自己如何优待自己俘虏的清朝官员。巡抚王有龄在杭州城破时自杀,李秀成找到他的尸首,用清朝冠服将其入殓,并派五百人、费银三千两护送其棺木还乡;太平军将领李昭寿以滁州叛降大清,李秀成瞒着洪秀全把他在天京的家眷送还……

李秀成明白,这些小小的“功劳”,曾国藩恐怕还看不上眼,所以他必须竭力体现出自己的利用价值——凭借以前的威信去影响老部队投降。于是他总结出了“招降十要”。根据他的计划,招安计划的核心是恩赦两广籍的太平军骨干。

具体步骤上,应优先收服他的堂弟、掌握太平军江南主力的侍王李世贤,为此可以把自己的婶母作为人质,然后由他写信劝降。进一步就可招安那些和他交好的将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把太平军余部瓦解掉。

李秀成还提出,招降太平军余部后,他还愿意帮助镇压江北的“捻匪”,并立下军令状:“如办不成,正国法是定。”此外,李秀成还为湘军提供了他手头的各路太平军动向等情报。

遗憾的是,李秀成效忠大清的赤诚,最终被曾国藩一盆冷水泼灭。曾国藩在李秀成被俘之初称呼他“好汉”“可惜”,后来却对他的表现相当鄙视:“宛转求生,乞贷一命”,“献谀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一命。”

曾国藩深知,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最主要的将领之一,对战事了如指掌。让他活下来,难保不会抖出湘军的丑事,成为政敌攻击自己的材料。所以他最后判断“此贼甚狡”,“不宜使入都”,将李秀成斩首。

那么,李秀成曾经驰骋疆场十余年,率领数十万大军纵横江浙,直到天京围城战的最后关头,他仍然指挥部队积极反击,屡屡重创敌军。怎么一朝被俘,就一口一个“大清皇上鸿福”“中堂雨露之恩”,全无当年叱咤风云的气魄了呢?

从直接原因上看,曾国藩等湘军高层的缓和态度,也许令李秀成产生了可以活命的错觉。被俘后,李秀成虽也遭到曾国荃的酷刑,却没有立即被杀。曾国藩来看他时还说:“汝亦好汉,可惜!可惜!”这就让他不由产生某种程度的幻想,以为曾国藩对他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另外,太平军将领投降也不是没有范例。但从根本上说,是数年的富贵生活腐蚀了李秀成的战斗意志,滋养了贪生之念。

李秀成虽出身贫苦农家,但拜将封王之后,逐渐骄奢淫逸起来。他在攻占苏州后修建的忠王府,里外有四五十间,全用金银装饰,直到三年多后苏州陷落仍未完工。连李鸿章见了也不由得感叹:“琼楼玉宇,曲阁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李秀成某次因得罪洪秀全,被罚交饷银十万两,可见太平天国早期不蓄私财的规定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生活这样优越的领导人,很难想象能保持“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革命理想。如果说之前还是“骑虎难下”,当他被俘的那一刻,对太平天国的信念想必已经烟消云散,所剩下的只是如何保全自身。用李秀成自述里的话说就是:“能早知有此难,而可早避在家为民。”

讽刺的是,李秀成的性命最后也因财宝断送了。他突围时携带了不少珍珠宝物,休息时被附近村民发现。李秀成本想交出财物请他们隐藏自己,结果两波村民因分赃不均闹起来,最后将他扭送进清营。

其实李秀成早已为富贵所迷,才会国破家亡时还念念不忘金银珠宝,也才会被俘后屈膝变节以求活命。本可“杀身成仁”的李秀成,却在生命最后关头乞降变节,为敌人出谋划策。这既对不起追随他浴血奋战的众多将士,也累及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声名。

猜你喜欢

活命洪秀全太平军
地震时是躲是逃?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依据文本特质,有效落实“三位一体”王君
天国影帝杨秀清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由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资政新篇》评价内容引发的思考
从《庄子》诸篇看庄子的处世哲学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