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红腹锦鸡感染羽虱疫情的诊断与控制
2018-05-09姜卫星靳元春刘进辉
姜卫星,靳元春,刘进辉
(1. 湖南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湖南长沙 410116;2.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又名金鸡,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鸡形目鸟类。红腹锦鸡外表光彩绚丽,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类,除具备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外,可全身入药,具有止血解毒等药用价值[1]。鸡羽虱是鸡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属昆虫纲食毛目,可寄生于鸡体表和羽毛部位[2]。鸡羽虱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迅速在鸡群中蔓延,通过啮食宿主羽毛和皮屑,引起患鸡瘙痒不安和羽毛脱落,虽然致死率较低,但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增大鸡群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的可能,同时阻碍鸡群生长发育,降低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不容忽视的经济损失[3]。本文就一起红腹锦鸡感染羽虱疫情的诊断与控制报告如下。
1 疫情介绍
2017年9月,饲养于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的红腹锦鸡中,部分鸡只出现精神不安,不时啄咬自体羽毛和皮肉,晚间无法正常休息,采食量显著下降,渐行消瘦,翅膀处脱毛等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红腹锦鸡饲养于户外,笼舍分为外室和内室,地面均为水泥地;内室墙面用水泥粉刷,置有栖息架;外室用铁丝网围成,面积约 8~12 m2。
2 临床检查
随机捕捉几只红腹锦鸡进行临诊观察发现:患病鸡躁动难安、消瘦,羽毛蓬松杂乱且容易脱落;拨开鸡体绒毛可见皮肤表面有皮屑;在头颈部和背部羽毛间有数量不等、虫体扁平、长1~2 mm的淡黄色虫体在快速爬行。用小镊子捏取虫体或将附有虫体的羽毛剪下,保存于70%的酒精中。
3 虫种鉴定
将虫体从70%酒精中取出,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加少量蒸馏水,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虫体扁平无翅,口器为咀嚼式,头、胸、腹分界明显,头部侧面有1对触角。
经形态学鉴别可分为两个种:一种虫体呈淡黄色,体长1~1.7 mm;头部后均匀扩展,前端狭,头部后颊向两侧突出,呈宽三角形,触角位于头部腹面两侧,头部有红褐色斑;后颊部向左右突出,眼部凹陷,有黑色素;虫体腹部呈短椭圆形(图1-A)。参照文献[4]鉴定为鸡短角羽虱(Menopon gallinae)。另一种虫体也呈淡黄色,体长2~2.6 mm;头部边缘和体两侧边缘呈褐色,头部较胸部宽大,似梯形;头部呈灰色,触角分为5节,均暴露在外;后颊部无瘤状或角状突起,腹部呈黄白色,长圆形;胸节背侧后缘有 4簇长毛,每腹节背侧有一排毛,背板从中央一分为二(图1-B)。经查阅文献,发现国内暂无该种属报道,但通过具体结构比对,发现与 Nitzsch 在瑞典南部野鸡体表发现的Oxylipeurus mesopelios相似度极高[5]。关于该虱的种别鉴定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图1 显微镜下的红腹锦鸡体表羽虱的整体结构(10×)
4 控制措施
加强对饲养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彻底清扫粪便、饲料残渣等杂物并对其进行焚烧,保持内室干燥。将感染羽虱的红腹锦鸡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配适量2.5%溴氰菊酯(灭百灵)溶液或0.25%~0.5%敌百虫溶液,装入喷雾器;将患病红腹锦鸡抓起,逆羽毛生长方向喷雾。用药时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7 ℃以上,以防患鸡因喷雾淋湿而感冒。同时用上述药剂喷洒养殖环境,室内外均需严格消毒,尤其是墙角、网架缝、栖架等隐蔽处;注意避开料槽和水槽,以免造成药物污染,导致鸡体中毒。间隔7 d和14 d后再进行喷药。
将阿维菌素按0.2 mg/kg的剂量拌入饲料中喂服;7 d后重复喂药1次。
经采取上述综合控制措施1周后,饲养管理员反馈鸡群羽毛脱落现象减少,精神状况明显改善,采食量逐步恢复,鸡群健康状况好转。
5 讨论
鸡羽虱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在秋冬季节。锦鸡绒毛较密,体表温度高,使羽虱更易繁殖[6]。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位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树林茂密,夏季持续高温,秋冬季阴冷潮湿。这种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羽虱生长繁殖。鸡羽虱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7]。因此,要预防鸡羽虱病的发生,需对红腹锦鸡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与通风良好,维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并定期消毒杀虫[8]。对新引入鸡群,需做灭虱处理,防止已感染鸡虱的锦鸡进入健康鸡群。
对鸡羽虱常采用菊酯类或有机磷类等药物进行杀灭,可采取多种给药途径。其中,喷雾法最为实用,但因鸡对有机磷类药物十分敏感,灭虫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把握好药液浓度。此外,鸡羽虱病的临床症状与饲料营养不全或配比不当、微量元素缺乏、光照强度过大引起的症状相似,如遇疑似病例,应进一步做病原检查,仔细甄别,以免误诊[9]。
参考文献:
[1] 王其祥,肖辉,梁新江,等. 红腹锦鸡人工饲养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7(6):244-245.
[2] 白金海. 鸡羽虱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 当代畜牧,2010(9):15.
[3] DOS SANTOS A C,RODRIGUES A L,DOS SANTOS S B,et al. Phthiraptera(Arthropoda,Insecta)in Gallus gallus from isolated and mixed backyard rearing systems[J]. Revista brasileira de parasitologia veterinaria,2011,20(1):17-21.
[4] 陈克强,李莎. 上海地区家禽羽虱种类记述[J].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5(1):10-12.
[5] NILSSON B. A gynandromorph of Oxylipeurus mesopelios(Nitzsch)(Mallophaga)from Phasianus colchicus. [J]. Opuscula entomologica,1968(33):80-81.
[6] 肖波. 一例鸡羽虱病的诊治报告[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08):103.
[7] FABIYI J P. Association between duration of humid seas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chewing lice(Mallophaga:Insecta)infesting domestic chickens in Nigeria. [J]. Journal of parasitology,1996,82(6):1034-1036.
[8] 罗勇,权约海,罗权,等. 浅谈鸡虱及其防治[J]. 畜禽业,2015(12):42-43.
[9] 葛乃峰,丁兆汉,陈建. 鸡羽虱诊断与治疗[J]. 畜牧兽医科技信201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