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信贷、资本充足率与货币政策稳健性
2018-05-09王晓芳谢贤君
王晓芳,谢贤君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一、引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008年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在较短时间内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央行又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举在于缓解因前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带来的大幅度的通货膨胀。2011年12月至2016年3月又连续9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适应我国经济的软着陆。由此,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冲击,究其原因在于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导致信贷紧缩或扩张过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效果大幅降低,偏离货币政策意图;另一方面,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了金融不确定性。与此同时,2009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为了满足最低资本监管的要求,不断进行上市融资,以充足资本金。虽然商业银行资本金得到充实,但我国信贷规模却极度扩张。2011年、2012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分别达7.47万亿元和8.2万亿元,2013年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达10.65万亿元,2014年更是高达11.10万亿元。正是由于我国在此阶段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使得信贷扩张过度,抵消其货币政策效应,容易引发金融波动,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不确定性的发生。然而,央行着手将表外理财资产扣除现金和存款等之后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的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减少金融不确定性,防范信贷规模过度扩张或紧缩。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我国资本充足率对货币政策信贷规模的影响以及引入广义信贷后能否降低信贷紧缩或扩张过度的幅度,能否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二、文献回顾
作为宏观经济重要调控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然而信贷紧缩或扩张程度是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信贷紧缩或扩张来源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Bernanke et al.(1988)研究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减少或者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最终作用于实体经济,并提出了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观点具有挑战的思想——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1]。Bliss et al.(2003)研究认为,银行信贷规模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进而容易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偏离[2]。Gambacorta et al.(2004)研究发现,资本状态较好的银行与资本状态较差的银行,对于货币政策效果反应不同,后者比前者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冲击,导致货币政策偏离其政策意图[3]。Kishan et al.(2006)研究表明,规模较小、资本水平较低的银行最易受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4]。Disyatat(2011)通过构建银行、企业和家庭三个主体的均衡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而制约银行信贷渠道的因素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预期和资产负债表状态[5]。总之,国外对银行资本与货币政策信贷机制的研究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对于信贷波动也具有针对性政策实践,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对货币政策稳健性效应机制的研究相对缺乏。潘敏 等(2002)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供求模型研究得出,货币政策有效性偏离在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下调存贷款利率后新增贷款降低[6]。刘斌(2005)把B-B模型应用到货币信贷模型中,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增长规模主要受到资本充足率水平和准备金管理制度的制约[7]。Zhang(2009)研究认为,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借款人违约概率增大,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也会随之恶化,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会降低银行的信贷供给,进而导致企业和银行的信用风险都出现上升,进一步导致信贷供给下降,增强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同时也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8]。胡莹 等(2010)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在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具有明显的信贷规模效应,反之,则信贷规模效应不明显[9]。冯科 等(2011)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具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且银行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存在局限性[10]。李文泓 等(2013)通过运用广义信贷/GDP指标分析我国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指出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时,广义信贷比银行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能更好地反映金融体系的杠杆程度,增加广义信贷监管范畴能够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11]。战明华 等(2015)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货币政策广义信贷渠道的研究发现,在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摩擦下,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广义信贷渠道放大其政策,抑制投资效应[12]。
总之,我国大部分相关研究集中在基于资本充足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对其影响的研究上,较少考虑能否降低资本充足率导致的信贷紧缩或扩大幅度和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效应。本文将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分析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规模的紧缩或扩大效应,并引入广义信贷行为降低信贷规模紧缩或扩大幅度,以保持货币政策效果稳健性,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经验分析
(一)假设条件、实证模型与相关数据
研究提出的假设条件如下:
假设条件一: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变动与资本充足率有正向相关关系。
假设条件二:国有商业银行较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变动对资本充足率反应敏感程度低。
假设条件三:引入广义信贷行为后,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变动都对资本充足率的反应敏感程度降低。
以下模型设定基于中国银行系统存在信贷渠道传导途径的前提下,分析货币政策信贷传导过程中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规模的紧缩或扩大效应,并引入广义信贷行为降低由于资本充足率而导致的信贷规模缩小或放大幅度,以保持货币政策效果稳健性,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相关研究,设定模型如下:
其中,i=1,2,…,i表示研究银行的样本数;t=1,2,…,T,t表示年限。LNLoadi,t为第 i家银行第 t年贷款量的对数。CRi,t为第i家银行的信用风险,用不良贷款率表示。不良贷款率越高,表明其信用风险越大,其信贷供给进一步下降,导致货币政策效果进一步放大,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CAPi,t为实际资本充足率水平百分比,其中资本水平用第i家银行第t年的实际资本充足率的百分比表示。MPi,t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LNLoadi,t为引入广义信贷后的为第i家银行第t年贷款量的对数。β1、β2、β3、β11、β22、β33为各个变量的估计系数,μi,t和 μ1i,t分别表示方程(1)、(2)的随机误差项。
本文首先选取2003—2015年中国10家上市银行的贷款余额、引入广义信贷后的贷款余额、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年度数据,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其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其次进行协整检验以判断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次进行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以及豪斯曼检验,最后通过F统计量法确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方程进行回归。将10家银行分成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分别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包括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另外,为了引入广义信贷,本文将对贷款量进行处理,将2003—2015年10家上市银行的股权投资扩充到信贷范围,并在原序列数据上进行整理。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照调整的时间权重进行计算,并对所有规模变量取对数。采用Eviews6.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二)实证检验结果
1.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贷款余额、引入广义信贷后的贷款余额、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序列变量都呈现平稳。同时对贷款余额、引入广义信贷后的贷款余额、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序列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各序列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表1 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2.面板数据的估计。不存在广义信贷与存在广义信贷情况下的模型豪斯曼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知道,总体模型的Prob.值小于0.05,股份制商业银行的Prob.值也小于0.05,二者都需要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原假设,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而国有商业银行的Prob.值大于0.05,不能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原假设。进一步通过F检验分析得出,总体模型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型显著大于F临界值,拒绝设定为混合模型。因此,总体模型设定为个体时点固定效应模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设定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而大型商业银行设定为随机效应模型。同理,存在广义信贷情况下,总体模型的Prob.值小于0.05,股份制商业银行的Prob.值也小于0.05,二者都需要拒绝原假设,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而国有商业银行的Prob.值大于0.05,不能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原假设。进一步通过F检验分析得出,总体模型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型显著大于F临界值,拒绝设定为混合模型。因此,存在广义信贷之后,模型设定与不存在广义信贷模型设定相同。
表2 不存在广义信贷与存在广义信贷情况下的模型豪斯曼检验结果
表3 面板回归结果
3.总体模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总体模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表3得出以下结论:
(1)横向比较,面板数据回归估计结果表明,不存在广义信贷的条件下,资本充足率的系数显示为正,表明贷款量与资本充足率呈现显著性正向相关关系;不良贷款率、存款准备金率对贷款也都存在显著性影响。
(2)纵向比较,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系数较大型商业银行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量对资本充足率的反应方面存在显著性影响,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波动幅度对利率反应敏感程度方面更强烈。综合来看,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是通过中小型银行实现的。资本充足水平等银行特征对大型银行贷款的影响程度很小。首先,货币政策更多影响中小型银行的贷款供给;其次,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讲,具有的高效快捷唯一融资渠道来源就是银行信贷渠道。因此,一旦货币政策对中小型银行有所冲击,信用风险显著性上升,由于中小型银行贷款与信用风险负相关关系,中小型银行将限制贷款额度,一旦发生紧缩性货币政策,贷款额度进一步缩紧,放大了紧缩性贷款幅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存在广义信贷前提条件下,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规模影响不显著,不良贷款率、存款准备金率对贷款存在显著性影响。引入广义信贷后,资本充足率的回归系数较不存在广义信贷的回归系数小,说明在广义信贷条件下,贷款对资本充足率的反应程度下降,由资本充足率引起信贷波动幅度下降。引入广义信贷后,不良贷款率的回归系数较不存在广义信贷的回归系数大,说明在广义信贷条件下,贷款对不良贷款率的反应程度上升,由不良贷款率引起信贷波动幅度上升。引入广义信贷后,存款准备金率的回归系数较不存在广义信贷的回归系数大,说明在广义信贷条件下,贷款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反应程度上升,货币政策本身对信贷规模变动幅度影响力度加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效果也随之加强。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2003—2015年中国10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资本充足率正向相关。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变动幅度受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较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第三,通过引入广义信贷,信贷规模的波动对资本充足率的敏感程度下降,而对不良贷款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反应程度上升,不论是总体、大型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信贷对存款准备金率反应程度都存在显著性上升,表明货币政策本身对信贷变动的影响力度加强,有效降低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规模的紧缩或放大的幅度,保持了货币政策稳健性。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实施更加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扩大广义信贷监管范围,着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更多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债券投资、表外理财等业务纳入广义信贷监管范围,有效降低资本充足率对信贷规模的紧缩或放大的幅度,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第二,由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我国长期以来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最为频繁,不利于保持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通过由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不仅可以避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过度频繁的变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还可以避免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参考文献:
[1]BERNANKE B S,BLINDER A S.Credit,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2):435-439.
[2]BLISS R,KAUFMAN G.Bank procyclicality,credit crunchesand asymmetric monetary policy effects:a unifying model[J].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e,2002,12(2):1-25.
[3]GAMBACORTA L,MISTRULLI P E.Does bank capital affect lending behavior?[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4,13(4):436-457.
[4]KISHAN R P,OPIELA TP.Bankcapitalandloan asymmetr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6,30(1):259-285.
[5]DISYATAT P.The bank lending channel revisited [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1,43(4):711-734.
[6]潘敏,夏频.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金融研究,2002(8):63-73.
[7]刘斌.资本充足率对信贷、经济及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5(8):10-23.
[8]ZHANG L.Bank capital regulation,the lending channel and business cycles [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9,33(1):1-56.
[9]胡莹,仲伟周.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基于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0(6):128-139.
[10]冯科,何理.我国银行上市融资、信贷扩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2):51-62.
[11]李文泓,林凯旋.关于用广义信贷/GDP分析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研究,2013(2):13-30.
[12]战明华,应诚炜.利率市场化改革、企业产权异质与货币政策广义信贷渠道的效应[J].经济研究,2015(9):1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