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声调
2018-05-08陈佳
摘 要:声调是人类语言中都存在的部分。所谓“声调”是指在每一个词句中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有一定固定的分布。[1.徐一平.日本语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分为强弱声调、高低声调。以声音高低进行区分的声调叫“高低声调”,另外以声音强弱进行区分的声调叫“强弱声调”。日语属于高低声调的语言。
关键词:声调;类型;作用;功能;性质
1 日语声调的类型
日语的声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平板式”,第一拍低,从第二拍开始升高再不降下来;平板式只有一种类型,也叫“平板型”,用“◎”表示。标注声调的对应数值是指降音的位置。还有一类是“起伏式”,第二拍升高后还会降下来,或者是第一拍高,从第二拍降下来。起伏式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尾高型”,第二拍升高以后一直到最后一拍都保持高拍(只有后续助词时才降下来);第二种是“中高型”,在第二拍升高以后,在词中的某一拍再降下来;第三种是“头高型”,第一拍高,从第二拍降下来不再升上去,用“①”表示。
1.1 平板式
(1)平板型
平板型是第一拍低,第二拍上升(音调高),之后一直保持高音调,音调不下降。后面接助词,声调保持平稳。(注:以下所给出的例子均是日文汉字,将其假名一一标出来,对声调类型的学习更清晰明了。)
例如:
葉◎ 枝◎
(低) (低高)
平板型后续助词:
葉 +助词 枝 +助词
(低高) (低高高)
1.2 起伏式
(1)尾高型
“尾高型”是第二拍升高以后一直到最后一拍都保持高拍(只有后续助词时才降下来),2—n拍高,之后变低。至少两拍,有几拍就标几。(与平板型很相似,平板型后续助词声调不变,尾高型后续助词时声调下降。)
例如:
花② 男③ 弟④ 十一月⑥
(低高) (低高高) (低高高高) (低高高高高高)
尾高型后续助词:
花 +助词 男 +助词 弟 +助词 十一月 +助词
(低高低) (低高高低) (低高高高低) (低高高高高高低)
(2)中高型
“中高型”是在第二拍升高以后,在词中的某一拍再降下来。“中高型”至少为三拍音,“低、高……低”的形式,后续助词时保持低音不变。
例如:
雪国② 普及率② 金婚式③
(低高低低) (低高低低低) (低高高低低低)
中高型后續助词:
雪国 +助词 普及率 +助词 金婚式 +助词
(低高低低低) (低高低低低低) (低高高低低低低)
(3)头高型
“头高型”是第一拍高,从第二拍降下来不再升上去,用“①”表示。后续助词时,声调也不上升,保持低调不变。
例如:
木① 秋① 文学①
(高) (高低) (高低低低)
头高型后续助词:
木 +助词 秋 +助词 文学 +助词
(高低) (高低低) (高低低低低)
2 日语的声调标注法
(1)数码式
在○中标出“声调核”的序号。日本的语言学家,把日语声调中从高到低的这一点叫做“核”。例如:“0”表示该词无“声调核”,为“平板型”声调。“①”表示该词第一个音拍为“声调核”,其后的音拍为低读。“②”表示该词第二个音拍为“声调核”,其后的音拍为低读。“③”、“④”…“n”等以此类推。
(2)划线式
在高读音拍上划“—”,在声调核上划“┐”,低读音拍无标记。
(3)黑体式
这种方式是高读音拍用黑体字标出。这种标调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排版印刷上也较易处理。缺点是“平板型”与“尾高型”无法区分。
3 日语声调的功能
(1)分界功能。用以划分语义单位(词或词组)的界限。在日语中该功能比较重要。
按照日语声调的规则,在一个语义单位内部,音高降下来之后就不再升高,因此,由低到高的音高变化表明一个新的语义单位的开始。(句子末尾的语调高低变化不在此例。)
(2)区别意义功能。此功能的作用在汉语中比在日语中还要重要。
雨① 飴◎ ;
橋◎ 箸①
在汉语中,声调的区别意义的功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像“雨”、“飴”或“橋”、“箸”等那样可以靠声调区别意义的词在日语词汇中所占的比重却不是很大。据日本学者柴田武等人对几种工具书的同音词所做的统计,汉语声调对于同音词的语义辨别概率约为0.71,而日语则只有0.136左右。就是说,日语中一个词与另一个同音词靠声调可以区别的概率在100次中只有不到14次。由此看来,日语声调的作用主要是第一种:划分语义单位的界限。但是,尽管日语声调的区别意义的功能较弱,但对于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去学习掌握它。在语音实践中,日语的声调不仅对听音辨义是很重要的,它对于学习者所讲的日语的“拟似度”(即是否很像日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日语声调的特点
(1)汉语的声调称作“曲线声调”。与此不同,日语声调的高低变化是在音拍与音拍之间实现的,就单词或词组中的某个音拍而言,或者是高读,或者是低读。
(2)总体来看,日语的音域(即高低变化的幅度)比汉语略窄,大约相当于汉语的四分之三左右。
当然,即便是日语,在加强语气时,音域也会随之扩大。这一点是几乎所有已知语言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日语音域的基本宽度比汉语窄,因此我们在说日语时要有意识地把音域的宽度降低一些,否则就会使音高的上下起伏过大,使人听起来像是在吵架一样。
(3)日语词汇在音高从低到高时升幅较小,而从高到低时的降幅较大。这点有点像汉语的第二声和第四声的音高变化。但是,在第二音拍为长音、拨音等特殊音拍或“二连元音”的后部时,升幅会变得小一些,有时几乎是高平调了。
(4)在日语的语义单位(包括单词和词组)中,第一个音拍与第二个音拍的音高总是不同的,而在一个语义单位的内部,音高降下来之后就不再升高。因此,日语单词及词组的声调类型有“低高….”型、“高低…”型、“低高…低…”型,但没有“高低高”型或“低高低高”型。日语的数码式声调标记法只标出音高由高到低的转折点是第几个音拍,也正是由于日语声调的这一特点才成为可能的。
参考文献
[1]谢为集.日语的发音与声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王寿云.日语声调及其读音模式[J].福建外语,1997年第2期
[3]岳喜凤.基于日语“声调”教学的思考[J].神州教育
[4]徐一平.日本语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5]杨董玲.浅谈日语的声调[J].外语论坛.2009.第35期
[6]胡俊.日语语音及其教学浅说[J].外语研究.2000.第3期
[7]朱春跃.语音详解[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6月
作者简介
陈佳(1991-),女,汉族,吉林长春市人,日语应用语言学硕士,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