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燕翼堂看明代建筑的防火设计

2018-05-08周莉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防火设计

摘 要:中国古代建筑防火技术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当时以木材建造为主,氏族人为了防止木质构造的房屋等建筑免于火灾,人们发明了防火技术。后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砖瓦技术。砖瓦是非燃材料,使建筑“披上”了一层保护壳,火灾发生时不至于损失惨重。在中国建筑史上,明代可以称得上是砖木时代,防火技术达到较高水平。本文就以呈坎村的燕翼堂为例,分析明代建筑的防火技术。

关键词:燕翼堂;明代建筑;砖石材料;防火设计

1 燕翼堂

燕翼堂,建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系“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1733-1799)祖宅。房屋为二进三楼结构,主宅北侧建有厨房及私塾,后毁于“文革”时期。2004年7月,荣获“世界古代消防组织 ”二等奖。整栋建筑坐西朝东,大门东向稍偏南,占地180平方米,呈长方形,东西进深19米,宽9.5米。中轴线贯穿其中,由两个“四合”组合而成,包括门廊、前进、后进及联合前后进的左右相廊。

2 明代建筑構造

明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砖木时代的典型代表,对砖石的防火功能认识颇深,并加以实际运用。我们都知道,每当发生火灾时,首先最容易烧毁是就是屋顶,火势传播速度最快的也是屋顶,所以屋顶的建筑材料是防火的关键。燕翼堂在建造之初就融入了诸多防火措施,在建筑的二、三楼的楼层木板上都铺上了厚厚的干细沙,然后在干细沙上面铺上一层方形石砖,这样的话,如果家中发生火灾,木板被烧掉之后,干细沙和方形石砖就会陆续落下,将火扑灭。下面我们将从燕翼堂的各个构造来分析明代建筑的防火设计。

(一)门的防火设计

门的防火措施是建筑物的重要一个方面。古代门一般不朝正南开,这涉及到了一种风水知识,风水中认为南向属火,门的朝向之所以避开正南方就是出于避灾目的。门的门框通常都是用条石砌成,但明代的门楣是木质的,为使木质结构不外露,在门楣(门头上的木头)外露的两面镶贴方形水磨砖,在用圆头铁钉将其钉住。这样的话,木质扇门、门楣就在发生火灾时就可以免于大货的直接烧烤,组织外火灾门洞处窜入,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当然对防盗来说也是不错的设计。燕翼堂的大门是进入堂内的主要通道,也是外火容易入侵的通道。大门一开始是木质的双开门,为了防火,在木板门上朝外的一面镶上一块方形石砖,并用圆铁钉固定住。门楣,为了使其木质结构不外露,也用了一水磨砖镶贴。

(二)地板和屋面的防火设计

明代时期,楼下低矮,楼上宽敞。人们习惯在楼上活动,如果因为取暖、用火或照明等不小心,木质地板非常容易引起火灾。所以会在木质地板上铺设一层方形石砖,既可以减少用火不慎引起地板着火,又可以在楼房层次之间防止火势蔓延。至于屋面,人们会采取铺上小青瓦,然后在瓦下面铺上一层砖石,这样的话,屋顶的木质结构就不会外露。小青瓦可以防止外界的火灾,正如燕翼堂的地板、屋面设计,前后门都是水磨方形石砖镶面,小孔洞窗是水磨砖窗页,木楼板上面铺水磨方形石砖,屋面上盖小青瓦,瓦下面铺上一层石砖。整体是一种“木质结构不外露”状态,或说置于木结构之外不燃的砖石保护之中,可以完全彻底是拒火于户外,也是徽派建筑的一个防火典范。这种防火设计可以和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相媲美。

(三)芦苇隔墙的防火设计

明代居民往往用芦苇隔墙来分割空间,但经过晒干后的芦苇很容易着火,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芦苇编制的隔板两侧抹上厚厚的一层红泥,等到红泥干透了之后,再接着上一层石灰,石灰干了之后芦苇墙整体硬度就会显著增强,此时就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燕翼堂这种“木质结构不外露”的构造,就是用砖、瓦、石、红泥、石灰等耐火材料对木质结构和芦苇墙进行了防火处理,体现古代人的智慧。

(四)高开窗的防火设计

明代建筑的窗户也多为木质结构,易燃。所以人们当时就把窗户的窗框全部采用砖石材料来制成,虽然显得有些笨重,但却起到了很好的防火功能,在遇到火把等攻击时,笨重砖扇也完全抵挡的住。如果楼内失火,火苗即便从窗户喷出去,也不会对相邻建筑构成威胁。

(五)厨房的防火设计

厨房是人们生活的必备场所,一般多设在正屋的后面或侧面,及设在主屋之外,与主体建筑彻底分隔。因为厨房是火灾极易发生的地方,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安排设计也体现出人们对厨房火灾危险性的较高警惕性,所以当时人们就在进出厨房正屋边门做了前文提到的相同处理,即采用石条做门框,然后用厚厚的水磨砖将木质材料包裹起来,用圆钉将水摩砖紧紧的固定在木板上,镶砖面朝向厨房。

(六)外墙的防火设计

燕翼堂前面、后面和右边都是街巷,巷子只有1米左右宽,其四周的外墙都是用青条砖砌起来的高大封火墙,看不到任何木质结构。

明代居民喜欢用四面高墙把木质结构围起来,有条件的话还会在两个院落之间再设一道高墙,将其完全分开。这样一来,即便发生火灾,也不会往周围蔓延。另外外墙越高,就越能使房屋像烟囱那样迫使火焰往上窜,而不易向四周扩散,防火作用更加明显。

3 砖石材料

通过上述例子分析,我可以看出砖石材料在古代建筑防火设计上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明代。明代对砖石材料的应用可谓达到高峰,凡建筑中的重要部位都用到砖石材料。不过,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对石材的应用。早期主要是应用于建筑的柱基、台阶等。到了汉代出现了石材建构的房屋,南北朝时期石土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当时大规模的石窟和雕刻反映了当时对石材的充分应用。唐宋时期石材被大量用于建塔,砖石材料耐磨、耐水,硬度大,是很好的防火材料。

4 总结

明代防火意识已经比较高。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何歆出人徽州知府时,提出“降灾在天,防患在人,治墙为上策”的治火主张,并组织居民修筑防火山墙,这也成为徽派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古代先民防火意识和技术上的高超,充分显示出古人的聪明与智慧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避免和减少火灾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古代居民建筑防火研究,进一步了解古代建筑防火设计,总结古人防火经验。正是古人的防火设计,才使得千年古建筑得以保存至今,让后人得以欣赏古人的创造,研究历史,向历史学习和借鉴。

不得不说,古人的防火技术的确起到了很好的预防火灾和阻止火灾蔓延的目的,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虽然我们现在的建筑在材料等上已经拥有很好的防火性能,但建筑的布局、结构等仍然需要考虑防火功能,所以古人的防火设计会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内容。

古人的防火设计理念集中体现出古人社会的社会发展情况、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是各种因素相互综合的结果,对当今消防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筑结构和布局、消防管理以及人、才、物等方面的投入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来平.呈坎--中国古代消防博物馆[J]. 2005 (2): 18-21.

[2]肖大威.中国古代建筑防火技术与建筑发展[J]. 2008 (6): 14-17.

[3]李俊.明代徽派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措施--从燕翼堂”木结构不外露“谈起[J]. 2001 (1): 20-21.

[4]沈茂鹤.呈现:江南第一村[J]. 2017 (2): 60-61.

作者简介

周莉(1994-),女,安徽宁国人,西北大学研究生,英语笔译方向。

猜你喜欢

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研究
浅谈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建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刍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小型商业用房防火疏散设计分析
浅谈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其防火设计
医院住院部防火设计浅谈
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的防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