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全面对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018-05-08张志勇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标管理

张志勇

摘 要:对标管理就是通过不断与先进企业进行比较,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改进自身不足,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持续改进和超越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对标管理;体系建立;体系完善

1 全面对标管理的工作目标

(一)建立完善的全面对标管理体系。充分衔接融合全面标准化建设等管理工程,逐步建立覆盖企业各责任主体,全面、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全动态的全面对标管理系统,最终实现“234678”的工作目标,即:两个方面、三个层面、四个流程、六个层次、七步闭环、八大体系。

2.建立并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将对标管理作为企业常态管理,形成规范的“建标-追标-兑标-升标”“四个”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自我分析-寻找标杆-对照分析-制定措施-落实整改-总结评价-循环提升”“七步”闭环运作机制,持续深入地开展全面对标管理工作。

3.实现全员参与。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全面对标管理氛围,将其融入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化为企业管理的日常行为、自觉行动,确保各级组织和员工全面参与。

4.确保取得实效。坚持先进性、差异性、可比性原则,由低到高逐步推进、实事求是开展全面对标管理工作。各項对标管理措施要符合实际,深入查找根本性原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 对标内容和实施范围

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的原则,从“两个方面”入手,以“八大体系”为核心,构建涵盖“三个层面”、“六个层次”全面对标管理系统。

“两个方面”:即总体工作和专业工作两个方面。企业层面总体工作围绕发展质量、战略管控、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查找“短板”和关键问题。部门总体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专业工作对标是总体工作对标的具体化,突出专业特点,从专业角度诠释差距原因,提升专业管理能力。

“三个层面”:即在集团公司层面、权属二级单位层面(分支机构、子分公司)、二级单位内部层面(区队、车间、科室),分别建立全面对标管理体系,全方位开展对标管理活动。

“六个层次”:即开展集团公司、二级单位、专业、区队(车间)、班组和岗位六个层次的对标,使对标管理活动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覆盖。

“八大体系”:即构建安全质量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科技信息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八个专业全面对标管理体系。

3 对标管理基本流程和方法

笔者所在煤炭企业对标管理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围绕建标、追标、兑标、升标“四个流程”,建立“七步闭环”运作机制。

(一)建标

第一步:自我分析。集团公司和各权属企业、机关处(科)室及个人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全面自我分析,收集、汇总、整理反映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类实际指标。

第二步:寻找标杆。本着积极可行的原则,寻找与本单位内部资源和管理基础相近、发展阶段相近,但经营领先单位作为标杆,选择一家或多家企业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标。

第二阶段:追标

第三步:对照分析。把确立的标杆与本单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照分析,从总体工作和专业工作两个方面查找解剖存在差距的根源和背景。

第四步:制订措施。根据确立的标杆和标杆值,研究制定对标实施方案和赶超路线图、时间表,明确改进提高的具体措施,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生产经营相关环节、岗位和责任人。

第三阶段:兑标

第五步:落实整改。严格落实对标实施方案,优化业务流程,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分析和纠正对标工作中问题和偏差,检查和审视对标成效,不断提升实施效果。

第四阶段:升标

第六步:总结评价。按照未达标、达标、超标三个等级,加强考核评估并纳入全员业绩考核范畴。未达标的,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加快赶超进度;已达标或超标的,重新确立更高的标杆和目

标值。

第七步:循环提升。全面对标管理是长期的、渐进的、增量循环的过程,循环结束的同时也是另一个更高循环的开始。随着自身的提高和标杆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及时确立新的目标。

4 对标管理分工落实方案

(一)制定集团公司层面对标及分工方案

集团公司层面瞄准全国同类型企业、行业内或自身历史最好指标作为标杆,制定“八大”对标体系。

1.安全质量管理对标:由安监部门负责建立安全质量管理对标体系,内容涵盖安全质量管理各主要方面,如百万吨死亡率、“四违”比率等项目,指导和监督管理二级单位对应对标体系建设。

2.生产技术管理对标: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建立生产技术管理对标体系,内容涵盖企业生产及技术能力各主要方面,如技术管理、灾害防治等,指导和监督管理二级单位对应对标体系建设。

3.经营管理对标:由计划预算部门负责建立经营管理对标体系,内容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各主要方面。如企业盈利能力、经营增长能力等。指导和监督管理二级单位对应对标体系建设。

4.财务管理对标:由财务部门负责建立财务资金管理对标体系,内容涵盖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各主要方面,如:资产负债率等企业债务风险及融资能力相关的指标。指导和监督管理二级单位对应对标体系建设。

5.人力资源管理对标:由人力部门负责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对标体系,内容应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主要方面,如人员构成比例、职称与学历构成等情况。指导和监督管理二级单位对应对标体系建设。

6.基本建设管理对标:由工程监管部门负责建立基本建设管理对标体系,指导和监督管理二级单位对应管理对标体系建设。

7.科技信息管理对标:由科技部门建立科技信息管理对标体系,内容涵盖企业科技及信息建设各主要方面,如研发人员比例等指标。指导和监督管理二级单位对应对标体系建设。

8.企业文化建设对标: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对标体系,内容应涵盖企业文化建设各主要方面,包含企业文化战略制定及实施、员工责任和行为引导等方面。指导和监督管理二级单位对应对标体系建设。

(二)健全二级单位层面对标体系

集团公司权属分支机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矿井对标工作,参照集团公司全面对标管理意见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三)完善二级单位内部层面对标体系

二级单位内部层面对标,由二级单位自行研究制定对标管理实施办法。二级单位内部区队(车间)、科室及岗位对标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科室、岗位及人员对标工作可参照集团公司处室对标管理及本部门全员业绩考核内容开展。二是生产区队(车间)、辅助单位、岗位及人员对标,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体现生产特点和主要工作业务内容的指标体系。

5 对标管理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发动和筹备阶段。建立集团公司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织基础性工作调研,制定下发全面对标管理工作意见、办法。各权属企业要结合实际,明确专(兼)职部门和人员,广泛开展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制定全面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建立指标体系。各专业管理板块根据全面对标管理分工方案,分别制定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建立指标体系,经统一研究后下发执行。各权属企业制定本单位的对标管理实施方案,报集团公司审查备案。对标管理办公室负责将集团公司全面对标管理系统方案、指标体系等编辑成册。

第三阶段:试运行阶段。选定标杆企业,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基础上,由各专业板块牵头处室、集团公司权属企业,组织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掌握标杆企业情况,查摆差距原因,制定追赶措施,并积极总结运作体系和具体流程上的经验和不足,逐步进行完善。

第四阶段:全面展开阶段。在试运行完善基础上,全面展开全面对标管理工作。

“一带一路”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马腾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北京 100029)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目前和他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的倡议被提出,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将具体探讨“一带一路”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以及相应的出口贸易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出口贸易;影响

进入二十一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一大特征,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区域化合作关系逐渐形成。“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经济战略,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国家的经济共荣。为了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坚持“一带一路”构想,调整出口贸易策略。

1 中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与他国建立了长效的贸易关系。二十一世纪到来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扩大,贸易额也在显著增长。到了2015年中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口总额达到了近七万亿。在各沿线国家中,中国企业向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量最多,出口额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说明中国企业具有突出的出口贸易潜能。

2 “一带一路”下国家经济贸易状况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合作环境,我国和东亚南亚国家的联系更加密切。据统计,在2014年我國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全部出口贸易额的百分之四十[1]。就历史渊源来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自古便有经济往来;就现实原因来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距离更近,关系更加亲密。除了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外,我国还与沿线的中西亚国家开展了贸易活动。其中我国向中亚国家出口最多,贸易总额的增速高达百分之三十,实现了双方经济的互利共赢。

3 “一带一路”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

3.1 “一带一路”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首先,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的出口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贸易总额增长势头强劲。“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影响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在与他国进行合作时可以自主选择对象。无论是东南亚国家还是中亚国家,都对我国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量,这就带动了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为出口创造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其次,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有着显著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也面临着严峻的劳动力过剩问题。在出口过程中,国内资源向中西亚、东南亚等国家转移,实现了资本回收与资本通融。再次,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落后地区的出口贸易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实力不足。“一带一路”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创造了新的贸易出口平台,落后地区可以向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等,实现了我国地区出口贸易结构的平衡。最后,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出口贸易交通网得到了完善。“一带一路”贯通了陆地和海洋,实现了交通便利化的目标。传统国与国的地理界限被打破,贯穿亚洲的交通网络正式形成。便利交通降低了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成本,加快了出口贸易的速度,使本土企业更具发展实力。

3.2 “一带一路”对中国出口贸易同样具有消极影响

首先,我国与他国的出口贸易摩擦将大大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出口量显著增加,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最多,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每个国家的利益需求不同,贸易主张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我国在出口过程中很容易与他国产生利益分歧。其次,我国与他国的金融矛盾将不断加深[2]。“一带一路”是我国首提的战略构想,为了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我国进一步提议构建亚洲银行,为各国贸易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议与美国、日本等利益观念不符,受到了两国的排挤。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出口贸易将不再局限于产品领域,而将扩展到金融领域。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对我国出口贸易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4 “一带一路”下中国出口贸易策略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应该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出口贸易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耗费的资金较多,单靠一国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因此我国需要和他国合作,获取他国的经济支持。2014年成立了亚投行,我国是亚投行的重要代表。亚投行的成立拓宽了我国的融资渠道,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应该以亚投行作为依托,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我国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我国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贡献更多的劳务资源,并将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等出口到其他国家。

此外,国内的各个部门需要承担其社会责任,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以公共部门为例,公共部门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主体责任,健全与基础设施工程相关的奖惩机制。我国出口贸易的成败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公共部门作为主导部门,应该起到协调各方的作用,调动社会参与到出口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保证信息透明化和参与多元化。以行业部门为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主体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工厂等等。行业部门是联合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的桥梁,应该挖掘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促进各个单位的沟通互动。以社会企业为例,社会企业是出口贸易的主体,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综合考量他国的利益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社会企业需要关注质量安全问题、客户权益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及时消除贸易合作隐患,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4.2 提升能源产业发展

“一带一路”以能源合作作为重要内容,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传统的能源合作相比,“一带一路”倡导的能源合作具有明显的转型特征。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进行资源勘探合作,积极开发各种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开发率;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合作,构建多边能源合作平台,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3]。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的能源出口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源问题与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出口能源承担较大风险。全球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传统能源出口受到阻碍。我国能源开发技术亟待提升,影响了与他国贸易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该对“一带一路”的能源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将着眼点放在能源产业发展上。国与国的合作必不可少,我国应该把握合作国的利益需要,分层次进行能源合作。能源合作具有复杂性特征,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还包括能源开发技术、能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合作,因此我国在出口贸易过程中必须具备忧患意识,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我国还需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营水平,对各种风险要素进行评估,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

4.3 加强与沿线国家信息化合作

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出口贸易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必须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信息化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我国可以与他国成立信息化共同体,形成多边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化共同体需要满足国际标准,因此作为共同体一员的国家必须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顶层设计水平。除了基礎的信息化工程之外,我国可以开展网络建设工作,形成区域信息网络,为我国与他国的信息往来奠定基础。卫星光缆通讯手段正在普及,我国应该投入更多的技术资金,为通讯系统的建成提供支持。在开展信息化合作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国家行政部门可以出台福利政策,扩大本土企业出口贸易的规模,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国内企业应该制定长效的战略计划,在海外信息市场立足,与他国企业进行良性竞争。在信息化背景下,通信网络的应用更加普遍,传统产业朝着智慧产业的方向发展,城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我国应该打造信息化城市,让网络为出口贸易服务,让智慧技术为出口贸易提供便利。

4.4 构建贸易合作机制

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我国和他国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凸显。当今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只有促进区域合作,和他国建立合作关系,才能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我国在开展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开展多边合作,召开经济论坛等进行经济交流。同时,我国应该形成多边合作项目,构建多边合作的工作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项目路线图,让现有的经济部门进行严加管理,推动我国与沿线各国多边合作关系的发展。此外,中国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应该切记急功近利,而应全方位地考虑资源配给问题。在资源配置合理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对合作项目进行调整。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进易退难,只有做到进退皆易,才能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让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中保留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我国与他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目的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荣。“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能源产业,与他国开展信息化合作,形成多边贸易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曾向红.“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01):46-71+157-158.

[2]翟崑.“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考[J].国际观察,2015(04):49-60.

[3]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5):538-544.

猜你喜欢

对标管理
强化中小企业对标管理的现时思考
浅谈基层党支部在“对标一流”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