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新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

2018-05-08董一爽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董一爽

摘 要:在传统高校图书馆阅读中,往往都是通过书本去获取知识,而这种阅读信息的方式无疑十分单一。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类技术也发展迅猛,其中包括科学技术、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书本阅读,同时还包括现代信息技术。针对这种用户新需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也要积极努力适应,促进学科化服务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

对图书馆而言,用户需求是其发展的动力所在,而其最终服务的目的则是在第一时间将准确的信息服务提供给用户[1]。随着各种新情况、新变化在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中的出现,促使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也不能只停留在一些基础层面,如单纯的文献检索和传递等,而是应根据图书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对口服务,把更加全面的增值实施服务提供给高校用户,帮助其进行学习、教学以及科研,不断优化与转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

1 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分析

(一)专业化、学科化整合需求

现阶段,科研人员的一种基本需求与行为习惯即是获取信息网络化与数字化,且也希望在科研過程中融入这种服务;随着研究任务的越来越深层次,越来越复杂,科研人员若要让跨学科领域的交流合作顺利实现,希望学科服务人员在提供一般性文献服务的同时,也要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帮助他们将科研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掉。通常本校师生与科研人员是高校图书馆的大部分用户群体,图书馆既要让其学习参考、教学研究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还需将师生课余生活的需要考虑到,进而把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扩大,促进高校图书馆使用率的提高[2]。

(二)个性化、自助式学科服务共享平台的需求

图书馆用户在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内容时,总是希望以最方便、最习惯方式以及最高的效率来完成。所以,十分有必要将一个个性化、自助式学科服务共享平台建立在“学科馆员”、“学科用户”、“学科资源与服务”三者之间。这一平台不仅是学科用户装载学科资源、开展学科服务的空间,且吸引力与信任度也非常高,可成为一个志同道合者舞台,便于其进行交流合作、资源创意分享,个人能力得到发展。

(三)及时全面的动态信息定制需求

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中有学习方面,也有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但受诸多原因的影响,比如学科课题比较前沿,相关信息资源匮乏,以至于严重影响资源的搜索与获取。这时,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可借助网络信息导航、信息再加工和及时的动态信息定制将有用的信息直接提供给用户,不仅避免了用户面对一些繁多且杂乱的网络信息,也可把经过研究、筛选和分类后的最新学科动态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用户。当前,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利用便捷的短信、邮件、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信息定制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之中。

(四)有针对性的计算机技能培训需求

在网络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拥有多重服务功能,其所提供的服务既有信息的发布、导航、搜索和定制等,还提供了场所与资源供广大师生学习,让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满足[3]。但是受系统更新、技术更新、软件更新的影响,进而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加之横亘在各个人群(新生、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新进教职工等)面前的数字鸿沟,进而便让计算机相关技能上的定期培训需求产生。

2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上文已经提及,本校师生与科研人员为图书馆的主要用户群,但图书馆的存在除了让他们获得知识的需求得到满足,还应使用户在业余时间里有兴趣到图书馆获取信息,促进图书馆使用率的提高,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服务更加便利和安全性能更高

对于网络带来的便利,现代人已经习惯,同时也非常排斥哪些复杂的程序,因此现在用户也试图以最快、最便捷的方法在图书馆中获得最准确的信息。若有一个专业化、便利化的科学技术平台可让用户在信息的获取上更加方便,且安全性也得到保证,就能够极大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使信息保持新鲜感

目前,各个高校已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将信息提供给用户,而用户也希望通过学科化服务及时获得最前沿和真实的信息资源。

3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新路径

(一)创新学科化服务管理模式

我国所开展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已有多年历史,虽有一定成绩,但总体而言还是和学科化服务所设想的水平有一定差距,大部分学科化服务仍然仅为学科科研信息的提供,学科研究团队并未实现与学科馆员的真正融合,且也没有得到科研人员的认可,所以,为了将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水平提高,第一就应对学科化服务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建立独立的服务体制,并对学科馆员的资格认证制度予以完善,将国外图书馆好的经验做法引入进来,结合各个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专长发展独具特色的学科化服务管理体制。换句话说,学科化服务就是让每位学科馆员均拥有决策权,让其主动扮演学科用户信息环境的战略顾问一角,在用户遇到难以解决的信息和知识问题时首先便求助于学科馆员,如此才是对学科馆员设立初衷的真正践行,在各个学科领域对各个职责(知识发现、信息组织及发布、知识产权等)予以贯彻履行。

(二)制定具有预见性的学科化服务计划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如果要对广大图书馆用户的需求予以了解,从而知道图书馆能够满足哪些知识需求,就应制定具有预见性的学科化服务计划[4]。首先,图书馆应加大对人力、物力的投入,以此调研、分析与预测用户的需求,既可通过对已有用户来馆的各种查找、借阅记录进行分析来获得用户信息,也可针对性地访问用户,对其研究领域、兴趣,现阶段的研究阶段进行了解。在调研、分析用户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列项用户的学科化,借助实地调研把用户在学科资源使用上的协管、方式以及关键词等偏好给找出来,结合总结出调查报告,科学合理的计划下一阶段的学科服务,计划既可是面向全部用户的总体计划,也可差异性计划,针对部分重点用户,但笔者更建议图书馆在后一种计划的制定速度上加强,这是因为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尚未有充足分人力,实施全面的服务还不如进行针对性服务,如此不但可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可让真正需要图书馆服务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开展深层次学科化服务,拓展服务功能

1.以科研流程為基础,开展专场学术培训。学科馆员应对科研过程中用户的个性化与普遍需求多加注意,包括项目申报、课题调研、成果鉴定和转化等,继而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让学科馆员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逐渐向用户的信息素养能力转化,促进用户学科信息素养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2.营造交流合作的信息环境,将科研工作助手的做好,以有效信息支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建立学科化服务智能平台与博客,可以是不同学科与用户的,对用户的提问随时解答,并提供多项服务,包括信息检索培训公告、科技查新、课题查询以及论文收录引用证明等,以让图书馆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同时把学科导航与教参课件系统给建立起来,对最新和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动态进行收集,以支持学科建设;同时在科研项目研究全过程中,提供包括科技查新、专题、研究咨询等在内的多项服务。

3.提供学科竞争力报告给学校科研人员和机构。通过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与专业评估工具,从多个方面多层次剖析本校影响力较大的学科专家所发表的论文,其中包括发文趋势、发文学科分布、研究层次、来源刊分析、关键词出现情况等,进而全面认识本校优势学科领域与潜在优势科研领域。

4.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体系。其中主要涉及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知识服务、导航服务、个性化服务等。而在具体内容方面则主要为:构建专业化较强的教师合作,引导学生在对论文予以撰写时对资料予以收集与查找等等;进行较为深入的专业化知识导航服务,以此来帮助用户更为迅速的对本学科的网络与馆藏资源予以了解;展现出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形式所存在的相对不稳定、时常有更新的网络信息资源。

(四)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如今,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科馆员,同时其也是具体实施学科化服务的人员。学科馆员与普通馆员不同,进行学科资源建设和提供学科专题服务为其主要职责,因此需要具备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信息技术要求,且其工作方式也不同于普通馆员,为此为了加强学科馆员的建设以及管理网,应设立专门的学科服务部门。

第一,图书馆情报专业背景是学科馆员所必备的,且还要有学科专业背景也不可缺少,同时兼具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可对学科资源价值进行挖掘,并将其和教学、科研等工作相融。应优先或加强培养重点学科、用户需求较大的学科馆员。若有必要各个高校也可定期组织权威学科馆员的交流与流动服务,一起进行优质学科化服务的建设。

第二,图书馆内部需加强合作,并和高校内部各院系建立密切的信息交流,对学科知识的发展动态,用户需求变化进行了解。学科服务顾问聘请相应学科的权威科研人员担任,有效指导学科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的开展等。在学科化服务的开展过程中,聘请学生助理协助,重点培养其学科素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研究中深入推广学科知识服务,在院系、课堂、实验室中均渗透进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

4 结语

总之,用户的信息服务层次在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的推动下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图书馆如果还想将自身的重要作用给发挥出来,就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积极展开自我调整,将多种服务模式给建立起来,在软硬件条件建设上加大力度,如此方可让不同信息消费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柯平.图书馆学科发展趋势及未来重点领域[J].现代情报,2013,(8):3-7.

[2]熊文蕙.学科化服务模式h信息共享空间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5):148-149.

[3]高协,宋海艳等.而向创新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与实践一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3,(1):10-14.

[4]赵洪林.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评价与反馈机制[J].书馆学刊,2013,(3):84-87.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