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小小“耳朵”

2018-05-08顾辉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清主次耳朵

顾辉辉

在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可细心的你是否也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镜头:

镜头一: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指名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要么一个激灵,不知所措;要么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镜头二:当老师请一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该生侃侃而谈,其余举手的学生要么垂头丧气,无心聆听;要么拼命地举着手,嘴里不停地说“我来,我来……”

…………

快乐开放的教学气息是令人享受的,每个孩子都愿意也喜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但孩子是纯真的,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能量无穷尽地散发出来,可他们不懂得守衡的定律,不知道释放与吸收是相辅相成的。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我们用什么来唤醒孩子,让他们学会倾听,进而充实有效地进行学习吸收呢?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学生却在干别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严格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细化要求,设定规则”。

要求一:不管听同学还是老师讲话时,都要神情专一,眼睛要注视着发言者,要听清老师或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就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同;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不一致,就要在老师或同学发言之后,举手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切磋。

要求二:当一学生发言时,其他的学生要带着任务听,对这个同学的发言作出恰当的判断,对该意见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三:听别人讲话时,要耐心听完整,不随意打断或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值得大家欣赏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良好的倾听氛围可以激发学生追求探索知识的热情与潜力,使学生产生急切听下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绘声绘色的具有强烈感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叙述、讲解、朗读等,让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教师还可以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设置悬念、播放动画、展示图片资料、表演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新颖实效的方式,使学生在新奇的认知冲突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在动人的画面转化中、在动听的音乐渲染中,自觉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

倾听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它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对学生不仅要在倾听的外显行为上予以指导,更要从倾听的内涵底蕴上加以培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1.指导学生边听边辨。要求学生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对一字、一词、一句都要细心听,边听边辨别。教师要指导学生辨别多种声音,鉴别语言正误,矫正方言、语病等,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训练学生边听边记。小学生倾听老师讲课或别人发言时,一句、两句容易弄明白,但听多了,会遗漏掉一些内容。因此,要指导训练学生一边倾听一边默默记忆。记忆的方法很多,主要是结合边听边辨,在听的时候让学生提取主要内容,抓中心句,抓关键词语,分清主次,理清别人说话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记得快,记得准。

3.引导学生边听边想。倾听不仅在于把认真听的话默记下来,还要想一想听来的话是什么意思,自己听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只听不想,听的内容是记不牢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倾听别人说话的同时,要想想怎样把听来的知识与已有知识基础相联系,或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去理解、吸纳,形成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听有所获。

4.鼓励学生听后质疑。学生在倾听之后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甚至是疑问。这时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听后质疑。通过质疑问难,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乐于倾听别人的发言,以求解决问题。这样会更好地提高倾听的效果,也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欣赏他人、虚心求教、与人合作的心态。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他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对认真倾听找出自身学习的不足或者进行很好的知识补充的同学给予表扬,使学生作为一个倾听者也能获得成就感。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扬。如口头表扬、同学表扬、集体表扬、自我表扬、书面表扬,评选“听讲星”等等。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学会倾听,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上,教师除了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倾听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倾听之后亮出自我的平台,以增强听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的前五分钟,可创设一些这样的环节:

(1)总结全文,让学生介绍听了这节课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上去谈,也可以从文本表达上谈;

(2)知识拓展,让孩子向大家介绍还知道哪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3)问答竞赛,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设题质疑,全班分小组比赛抢答;

(4)丰富想象,倾听音乐续写课文中的故事,再来个故事交流会……

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又给了学生倾听之后表达观点、展示自我的空间,以便其他学生再次聆听,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更好地促使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礼貌,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会倾听才会思考,會思考才会表达。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环节,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才能让学生拥有倾听的能力,才能真正地让他们的小耳朵觉醒!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分清主次耳朵
冬至大如年,不吃饺子“冻耳朵”
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奇妙的大耳朵
闪亮亮的耳朵
耳朵在哪里?
指导学生多幅图的看图说话写话案例
买椟还珠
借我用一下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