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8-05-08李慧媛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程

李慧媛

摘 要:高校地理学习难度系数高,学习量大,是当前高校学生的共同心声。基于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育中,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深化学习印象,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基于此,下文主要结合笔者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理;高校;学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05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教学器材、教学方法得到全面优化,课程教育标准指出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育,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信息编著软件。地理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课程,若是仅靠教师语言讲述知识将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信息技术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教学功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展示于课堂中。

一、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既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更快理解地理知识,构建地理知识结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巧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概述借助形象生动的图形变化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地理学习的难点在于空间动态等概念性知识,此类知识仅借助教师的语言描述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若是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在解析知识时适当播放视频或原理图,将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地理课堂教学选用的道具大多是教材提供的插图及教师准备的挂图,此类道具呈现的图像是静止的,很难真正展现地理课程中的物质变化行为。因此,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构建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对比传统教育模式,信息技术的引用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且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环节,教师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源,利用动态视频展示物质变化过程,结合启发性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实现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

(三)有助于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地理课堂,大多以教师为核心,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解析课本知识,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匆忙地记笔记,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此种灌输式的教育手法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软实力提升。地理教师需要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不断学习新方法充实自己,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扎实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将学生引到课堂中,增加师生互动,营建优质的教学氛围,有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转换学生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梳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从本质出发把握问题。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一)构建地理信息资源网站

地理信息教育作为一个较为庞大的组织,既包含了教学素材的采取、整理归纳,又包含知识的呈现形式,地理教师若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要尝试运用地理信息资源来吸引学生视线,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高校地理教师要合理分工,发挥个人特长。如年轻与经验丰富的教师需要选定一个固定时间讨论问题,按照教材大纲安排教学课时,合理划分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选取教材知识,分层次解析知识;广泛收集教学资源,设计与之相对的训练试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高校地理教师需要注重资源分享,善于吸取他人优秀的经验,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指导变得更具针对性,便于学生更快理解地理知识,从整体上提升课程教育质量。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要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地理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因此,高校方面需要为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注重教师群体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邀请专家到校为教师提供地理信息教育的经验指导,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此保证教师所采取的地理信息资源能够被学生所消化。只有真正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明确课堂中应使用哪些软件,应采取哪种形式来帮助自己达成设定的教学效果,应登录哪些网站收集材料,从而在课堂中辅助自己进行高效教学。

(三)转换教育思想

基于信息时代发展背景,虽然大多数教师在潜意识中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仅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课件、视频,没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高校地理教师不仅是课程知识的讲授者,更是普及信息技术的实践者,若是不能充分利用将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因此,地理教师应转换教育思想,将信息技术视作开发学生智力、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工具,利用此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如在学习《有关遥感技术》这一知识时,数据作为GIS(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部分,不仅包含多种类型的图形、图像、文本、野外观测数据,且能获得任意接收点的空间位置坐标数据,此类数据是GIS重要数据源之一。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在地震中用遥感技术获取的灾区影像,在确定伤员位置后立即实施补救,在视频播放后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遥感的应用实例,以此深化学习认知。

(四)构建与之相配的教育评价机制

要想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师除了要完成好上述工作之外,还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教育评价机制,使传统的说教式评价转换成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状态,从简单的学习收获到学习反思,从自主预习到课下作业的完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将作业上交到交流群中,学生间相互审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且有效拉近了学生间的情感关系。此外,教师需要定期上传练习题,更新资料库内容,在线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学生展开一对一的指导。

(五)处理好传统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间的关系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引用,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具有显著的教学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传统教学就可以舍弃,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各有所长,传统教育能够应用至今,必定有自己独有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两者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规避传统授课方式弊端的基础上,将其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开展教学活动。此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且进一步增进了师生活动,无形中提升了课堂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實践教学中的运用,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能革新教育形式,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能丰富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地理教师需要转换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与技巧,创新设计教育课堂,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促进课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超信,刘银莲,刘金民,王立志.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

[2]付景保,陈淑兰.基于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高师地理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5,(25).

[3]吕玉芹.试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5).

[4]苏笛.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2016,(3).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