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动感课堂

2018-05-08吴淑端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吴淑端

摘 要:在小学数学动感课堂构建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程序、教学评价方式展开全面创新探索,注重学生自主、生生联动、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以成功调动课堂动感因素,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数学学习核心,为全面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感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050-02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崭新局面,教师重视主体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课堂灵动生成的实践,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核心价值,最终实现打造动感课堂的目标。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生生联动和师生互动,调动课堂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聚焦核心素养培养,让学生带着知识、经验和思考,参与数学学习,提升课堂的动感指数。

一、学生自主,调动课堂积极因素

所谓学生自主,突出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小学生学力基础有限,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一定制约,教师需要进行有效设计,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热情。数学学科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主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主动梳理数理知识,以促进数学学习进程,建立系统性学习认知。小学生学力基础较低,在梳理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示范操作,或者给出具体的提示,引导学生养成认知梳理的好习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学生大多对实践性学习任务有参与兴趣,教师多给学生布设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数学任务,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根据数学基础理论摆一摆、拼一拼、算一算、想一想、画一画,都可以对数理认知形成重要实践经验,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更为具体鲜活。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师多从实践角度展开设计和引导,促使学生联系生活认知展开数学学习,也能够提升课堂学习效度。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绘制平面图》,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绘制一份校园平面图,并给出具体要求:我们学校有哪些重要建筑呢?这些建筑分布在学校的什么方位呢?根据你的观察,绘制一份校园平面图,将这些主要的建筑用一些简单的符号画出来,看谁画得更为准确。学生拿到任务后,展开独立思考,并快速进入到实际操作之中。在学生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全班,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给出引导和帮助。学生成果展示开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点评,并让一些学生解读自己的平面图。

教师让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因为学生对校园主要建筑有非常清晰的印象,为绘制操作实践创造条件。教师给出具体的操作规划,对学生展开面对面指导,有效促进学生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平面图制作和讲解,对位置和方位有了更深刻认知,课堂学习气氛也较为热烈,课堂灵动指数不断增高,学习效果则更为显著。

二、生生联动,激活课堂学习思维

合作学习形式众多,教师要作出创新选择,注意拓展角度,利用任务驱动、课堂讨论、学习辩论等方式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以激活课堂学习思维。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增设一些崭新的学习形式,任务驱动合作启动后,教师为学习小组布设一定量的任务,并具体规划任务操作细节和呈现形式,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渐获得数理认知。任务驱动需要学习小组成员协调操作,将学习任务化整为零,并在团队共同努力下达成学习共识。任务驱动属于崭新合作学习方式,最早在信息课堂出现,数学课堂教学加以巧妙移植,同样可以获得丰富学习成效。

小组讨论属于最为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要注意摆脱单一的操作形式,不妨给出辩论话题,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争辩活动,这对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认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争辩是一种较为激烈的学习讨论形式,可以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不断争辩过程中形成数理认知。为提升学生争辩热情,教师可以引入辩论竞赛,用比赛形式引动课堂,其动感意味更为强烈。例如,在对《除法的估算》学习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争辩话题: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要把被除数看成成百或成十的整数,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展开估算,你赞同这种操作方法吗?学生展开热议,纷纷给出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利用凑整方法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其估算比较精准,值得我们借鉴。如223÷4,可以将223看成是200,200÷4=50,这样可以断定,223÷4大约等于50。也有的学生说:估算要追求精确性,如果只是凑整估算,其精确性难以保证,还需要展开进一步操作。如119÷3,如果将119看成是100,119÷3大约等于30,这个数显然不够精确,如果将119看成是120,119÷3大约等于40,这个数就比较接近了。教师对学生不同观点展开点评分析,指出其合理性,并给出相关意见,学生逐渐达成学习共识。

教师为学生设计争辩话题,引发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并在争辩过程中形成深刻学习认知。课堂争辩启动后,学生学习思维呈现活跃性,其学习效率自然呈现高水平。学生数理认知呈现差异性,教师要正视这种现象的现实存在,并利用有效设置,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增强课堂动感效果。

三、师生互动,实现课堂构建策略

课堂中,师生互动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趣味学习的情境,利用角色互换的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为打造动感课堂创设良好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灵动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展开趣味性设置,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地观察、生活案例、实物展示、游戏竞赛,以及多媒体展示,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并通过多种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创設学习机会,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如学习问题的设计,在常规教学中,教师设计投放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这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如果教师有了换位思考意识,让学生成为问题设计主体,教师参与问题探究,其调动效果会有效凸显出来。例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应用》学习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并给出具体要求:自主阅读相关内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提出有价值的讨论问题,由教师负责回答,大家对教师回答情况进行集体评价。学生听说要提出问题让教师回答,顿时有了参与的热情,纷纷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展示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经过一番分析探索,学生为教师设计了一些思考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呢?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能够求出其面积吗?知道正方形面积,能够求出其边长吗?教师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给教师的回答以肯定评价。

让学生提问教师,这是比较具有创意的设计,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具体展示效果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赢得良好的学习成效。特别是游戏和竞赛的巧妙引入,能够对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形成重要启动力量,小学生对游戏和竞赛具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利用游戏和竞赛展开教学设计,自然能够创设更为灵动的课堂情境。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将课堂主动学习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开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以成功塑造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动感课堂,需要教师有灵动的教学思想,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优设计,充分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斌.找寻儿童数学,打造动感课堂[J].江西教育,2016,(10).

[2]陈雅玲.构建新课标下动感有效的数学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7,(8).

[3]范晓强.创建“动感”的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7,(11).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