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制未来中国农村发展的新蓝图

2018-05-08

民主与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民生态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这决定了未来30多年中国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所在。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乡村振兴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这个问题在乡村反映最为强烈和突出,这既包括城乡之间差距,也包括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差距;既包括城乡之间文化教育、医疗机构、交通设施等差距,也包括农民群众对政治民主的新要求、新期待。可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农村承担着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未来农村人口仍占较大比重。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陈锡文指出:“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征的考虑和判断。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前后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我国农村还将有几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即使国内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还有4亿多人口。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农村确实不能衰落,也不应该衰落。”我国现代化包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性的现代化,如果农村现代化无法实现,农村大多数人收入没有达到相应的收入水平,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现代化,这是关系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问题。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艰巨。近5年来,我国扶贫攻坚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是到2020年还有剩余3000多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即近3年每年净脱贫1000万人以上,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最新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扶贫开发报告》指出,按照中共中央的规定要求,中西部贫困县脱贫摘帽必须使所在县的贫困发生率分别降低到2%~3%以下。如果以2015—2016年平均减贫规模进行脱贫,到2020年,全国除新疆以外的省份都可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山西仍有1.5%的农村人口处于贫困人口中,其部分贫困县可能无法脱贫摘帽。因此,保证全国各地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需要比以前更大的扶贫力度、更有效的扶贫创新。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加快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曾提出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必须考虑如何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而貧困人口基本集中在农村地区。这种差距不仅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而且还在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以及在文化思想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享改革成果是个大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成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用5句话20个字概括,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是实际上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文化和农民生活等多个层面,其具体内容丰富多彩。

“产业兴旺”。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第一产业兴旺,而且第二、三产业也要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较多,仅仅依靠农业生产很难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需要在当地发展二、三产业,并运用农业多功能性原理,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包括农业生产与教育、农业生产与旅游、农业生产与加工业、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结合,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注意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农民群众的集体力量。

“生态宜居”。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具有山水田野的自然景观,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有些地区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例如,浙江湖州地区的美丽乡村,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有些地区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影响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例如,工业污水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严重的地方性疾病。农村生态宜居就是树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用新理念重新规划生态格局,用法治方式规范生态保护,坚决遏制破坏生态文明行为,创造农村生态文明的新局面。

“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导,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文化,开展移风易俗行为,摒弃农村陈规陋习,抵制不良价值观及风气,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形成互助友爱、团结向上、积极生活、奋发有为的社会氛围,做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愿奉献的新一代农村劳动者。

“治理有效”。按照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社会协同包括培育农村社会组织,例如,敬老会、评议会等。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框架,拓宽农民群众参加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渠道,并构建有效的创新机制,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治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生活富裕”。在国家“三农”政策支持下,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勤奋劳动,较快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包括三个产业在内的实际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有效增加农民消费,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坚决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完成在现行标准下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实现我国政府关于扶贫脱贫的庄严承诺,体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振兴战略”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继续和发展,有人称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有了新要求、新高度,对未来农村的发展也更有针对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途径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将全面实现。

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重塑城乡关系主要体现在政策层面,着重破除原来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其政策要点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城乡统筹政策和社会发展理念上,促进农村全面、更快地发展,进一步缩小现有城乡之间的差距。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关键性问题,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农户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上述三个“坚持”的要点,就是保持大稳定和小调整,即土地集体所有制不能变,农户家庭经营和土地承包关系不能变。对于农村现存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采取土地三权分离的方式,即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经营权流转方式,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

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农产品市场供应相当丰富,农业生产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农业发展,这要求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增加新物种新品种,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同时,注重提高农业竞争力,通过规模生产、技术进步等方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为市场提供优质、绿色、价格适宜的农产品,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不同要求,实现农业供求之间更好的平衡关系。

坚持生态保护的乡村发展之路。按照“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改变原来忽视自然生态的生产方式,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态振兴,科学规划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增强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百姓富裕、环境美丽的有机统一,发挥乡村的自然优势,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传承发展和提升传统农耕文明。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农耕文化发源于乡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这是社会繁荣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承发展农村优秀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工程建设,健全村规民约和道德规范,以法律和村规约束言行举止,学法懂法尊法,做自觉守法、道德高尚的新一代农民。

创新乡村治理新体系、新机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原来的行政式命令式农村管理模式已出现诸多问题,亟待用适合新时期的创新模式代替,走乡村善治的道路。“自治”的重点是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德治”的重点是构建村民自发的“村规民约”,“法治”的重点是学法、懂法和守法。运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严查和惩处侵占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遏制和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树立正气之风,鼓励先进事迹,形成乡风文明、和谐有序的氛围。

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扶贫攻坚是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性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从多维度提升扶贫效果,注意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注意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结合起來,注意扶贫攻坚与历史文化保护,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强化脱贫责任和监督工作,严查和处理扶贫攻坚中的腐败现象,防止扶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采取更加认真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这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扶贫攻坚战。

结语: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展望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经历了极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农村农业农民也有很大变化。展望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仅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而且国内人均收入也将有较大增长,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差距。同时,我国农村面貌将发生很大变化,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完善的巨大工程,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值得我们关心、期待、支持和参与。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民生态
耕牛和农民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农民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我的女巫朋友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