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一个美丽的起点
——“美美”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记事

2018-05-08王宇震

教育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智囊团美美课程目标

文 | 王宇震

杭州市滨江区白金海岸学前教育集团成立于2009年,是一所拥有3个园区集团化模式的公办园。几年来,集团依托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不断的努力与创新迅速发展,先后获得“杭州市甲级幼儿园”“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杭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杭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白金集团倡导“和美”文化,始终以“成人之美”的办园理念,坚持“让每个儿童都成为美的使者”,实施美感教育。园本特色课程“美美”课程通过艺术教育的载体,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唤醒了他们内心潜在的美感,使他们成为善于发现美、敢于表达美、乐于传播美的小使者。

“育美”为纲,以儿童的视角构建特色课程

美美特色课程首先从“生活创意美术”这个点做起,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废旧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创作,变废为宝,享受创意美的乐趣。经过四年的探索,幼儿园提出生命、整合、关系、感受四个核心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培养目标。

生命 课程目标:激发、完善、增强幼儿的生命力。即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幼儿美的天性,完善幼儿基础的艺术素养,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

整合 课程目标:促使艺术课程建设走向整合。首先,将艺术领域内部各学科,如美术、音乐、表演、文学等加以整合;其次,将艺术领域与其他诸如科学、社会等领域加以整合;再次,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和途径,让幼儿多样化探索艺术。

关系 课程目标:艺术课程建设中应围绕课程资源着力建立一种利益相关群体的良性关系。即围绕幼儿艺术学习,建立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合作关系。

感受 课程目标: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即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艺术作品敏感性,养成某项艺术爱好,并把美融入生活。

围绕这样的培养目标,幼儿园精心构建了课程体系。与之相对应的“生命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的四大课程内容板块孕育而出。

“体验”为基础,多形式课程多模式开展

美美课程以“体验”为基础,目标驱动、资源驱动、问题驱动、需求驱动四类型课程采用主题式、浸润式、探究式、项目式开展,让儿童充分感受美。

目标驱动型课程主题式开展 课程中的“生命之美”是基础性课程,以普及方式,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都开展的课程活动。主要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课程由两大主题组成:“知我”,认识自己,发现自我的美;“知人”,了解与周边人的关系,发掘他人的美。

资源驱动型课程浸润式开展 “生活之美”课程就以资源驱动的方式浸润式地展开活动,采用“逛逛街”“串串门”“访访馆”“过过节”的行动方式,让幼儿体验生活之美,喜欢生活,热爱生活。

问题驱动型课程探究式开展 自然之美是最为灵动的美,在体验四季美景更迭的变化中,最终培养的是幼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自然之美”课程实施有三个路径:养养植物(种植区)、看看风景(春秋游)、淘淘美景(旅行小记)。

需求驱动型课程项目式开展 “艺术之美”课程就是以需求驱动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以两课堂两平台项目的方式,支持儿童将需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并以扩展、延伸、迁移的方式,满足平衡眼前的需求与长远需求、个体需求与集体需求。

“创新”为径,多元化管理保障课程实施

幼儿园打好制度管理的基础,强调实施管理中的三个核心要素:价值理念、行动规则、资源保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多元化管理来保障课程的实施。

三要素预评 幼儿园建立了课程开发预先评估的预评制,课程开发前组织教师进行三要素预评。首先是课程开发的价值,其次是课程开发的内容,最后是可行性。

项目化运作 幼儿园采取“我开发的课程我做主”的方式进行项目化运作管理,由年级组长、教师、家长、幼儿组合成小组,从项目的开发到实施,再到结束评价,整个小组进行研讨审议与反思。对照课程研发三条标准:要关注儿童本身、儿童的需要;要关注教学情境对儿童的影响;要关注教学建构过程。

“智囊团”支持 幼儿园成立了园本课程研究“智囊团”。“智囊团”由园长、园区主任、科研骨干、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有特长的家长组成。“智囊团”对课程开发中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或急于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研讨与论证,甚至外请专家,梳理思路,提出改进的意见,保证课程实施的正确有效。

美美课程探寻之路已经有近九年时间。随着课程的实施,大家对“成人之美”办园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并且在不断地深化。不仅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得到了体现,形成了较为凸显的课程文化,并逐渐成为白金海岸幼儿园的文化特征。“美美”探寻之路,白金人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猜你喜欢

智囊团美美课程目标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营救美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