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极限运动研究
2018-05-08付春艳
付春艳,高 俊
手部极限运动是指以手部为运动核心位置,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驾御各种物品,并以此展示、创造,高难度、高技巧性动作的运动过程。作为新兴体育运动之一,手部极限运动包含飞叠杯、转笔、魔方、悠悠球、剑玉、手指滑板、花切、 极限火机、打击沙铃等十余种附属项目。其低风险、高情趣、益身心、增智力、育身体、可观赏的特点,不但在世界多个国家风靡一时、经久不衰,而且近年来在我国也呈迅猛发展之势。因此,了解手部极限运动的起源、运动特点、发展特征和运动价值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我国手部极限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手部极限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1 手部极限运动的起源
最早的手部极限运动,可以追溯到发源于法国的剑玉和菲律宾的悠悠球游戏。它是人们在生活、娱乐与狩猎中形成的,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活动。这些活动大约在16世纪传入欧洲,并由欧洲传播至世界其他国家,进而在英国、法国、日本等获得广泛普及与发展,成为各地人们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活动[1]。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一些新的、以手部为核心的运动被人们发明、创造出来。如,1974年匈牙利人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发明了“魔方”,九十年代人们创造出飞叠杯、转笔、手指滑板、花切等。虽然这些运动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由于起源不一、风格也迥异不同,因此在发展的初期并没被归为一类、也没有统一的称谓。但随着全球参与人群越来越多、在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为区分这类运动与其他项目的不同,根据运动特点将其统称为手部极限运动。
1.2 手部极限运动的发展
虽然手部极限运动中的项目很早就在社会中广为流传,但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初期都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被大众认为是一种玩具或者是不务正业,而不是一种运动。导致的原因一部分是由玩具转化而来,如魔方;一部分原因是由生活演变而来,如转笔;还一部分原因是商业化的导向,如悠悠球等[2]。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自发性的开始探索完成更高难度和技巧性的动作,并由此推动以彼此之间的对抗优胜来体验成功的运动过程。这种对抗性的运动氛围推动了手部极限运动由玩具性休闲游戏向竞技运动的转变,并以魔方、飞叠杯、转笔、悠悠球等项目世界竞技比赛的举行为标志,在归属竞技运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同时,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竞赛规则。
2 手部极限运动特征
2.1 高难度、高技巧的手部运动动作
手部极限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所有运动方式与技术动作形态完全是基于脑部思维对运动信息的认知、整合、加工,并通过反馈以手部对器材精细化的运动动作控制来完成的。它以手部的肌肉、骨骼和关节为运动基础,通过脑对手部不同肌肉群精细化的触感和骨骼对力的传送及关节灵活的将力进行转移与发散等信息的传导与反馈,实现对以器材为动作载体、以手部为动作形态表达、以多样化的技术动作过程为特征的运动控制过程。并以此一方面完成高难度的诸如魔方“速转”、转笔“绕手指转圈”、悠悠球“劲力旋风”、飞叠杯“3-6-3”等技术动作,而另一方创造出更具观赏性和高技巧性的诸如魔方“小鱼”、转笔“FingerPass”、悠悠球“遛狗”、飞叠杯“cycle”等新动作形态。在展示手部极限运动独特运动特点的同时,更向人们表达了不同于其他项目的动作美感。
2.2 善创新、求变化的手部运动形式
手部极限运动,作为一种起源于生活的休闲娱乐游戏,随着人们在运动中对动作掌握程度的不断提升,就自发的出现了人与人间的运动对抗和对高难度、高技巧动作的兴趣、探索、演练和挑战。这种根植于人性对新事物探索和挑战的本质,促使手部极限运动自步入现代社会以来,在短短十余年就发展、演变出多种新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项目。仅以魔方为例,自2003年世界魔方协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竞赛以来,目前仅纳入到正式竞技比赛范畴的项目已经达3大类17种(见表1)。这些种类繁多的运动形式和竞赛项目,一方面满足了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运动需求,让参与者在美与难度的运动体验中如醉如痴;而另一方面也展现出手部极限运动自始至终善于创新、寻求变化,通过手部表达、演绎运动者极富想象力创造特征的运动本质。即以方式多样、不拘一格的运动形式,展现其所具有的运动技术特征和表现难美属性。
表1 魔方运动种类
2.3 开展简单、技术复杂的手部运动过程
不同于田径、篮球、武术等竞技运动对场地、器材和运动时空的特定需求,手部极限运动仅需要一支笔、一个魔方或几只杯子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活动。这种既不受场地制约又不受时空制约的运动特点,不仅让在紧张工作中的都市人群可以抽出一丝的闲暇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更为日渐被剥夺运动时空的都市人群拓展了新的健身领域。同时,作为一种挑战时间、挑战自我的极限运动。它不仅需要运动者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和良好的体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如飞叠杯比赛的世界记录是5.93秒、魔方盲拧世界记录30.90秒等;更需要运动者开启智慧以无限的创意构建新的技术动作,在竞技对抗中以高超的技能表现获得胜利,如悠悠球世界冠军松浦豪就创造了水平变向挂,旋转重物同时线圈套球等新技术动作。这种基于手部复杂性运动技能加工过程,不仅成为手部极限运动有别于其他竞技项目的标志,更是成为万千爱好者趋之若鹜的运动核心。
3 手部极限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1 迅猛增长的参与人群
虽然受运动起源于儿童玩具、生活游戏等因素的影响,在传播初期人们对该运动到底是休闲游戏还是竞技运动争论不休。但这并没有妨碍该项运动在我国的发展。不仅以一批白领精英、高级教师为代表的志愿者如庄海燕、郭恒均、刘东、姚建国等主动担当起了义务的传播者,在学校、网站、新闻媒介、影视作品中讲解手部极限运动的玩法与健身价值;而且还有以人人网、旅游卫视、华侨大学、北京大学、广州南武中学等为代表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了诸如魔方联赛、飞叠杯比赛、悠悠球表演等诸多活动。这种兼具表演与体验的传播方式,很快便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目前,我国手部极限运动已经达数十万,手部极限运动联盟与俱乐部近百家。其参与者不仅有广大的学生群体,还有商业经理、IT工作者、学校教师、职业经纪人等为代表的社会中产阶层。
3.2 多元化发展的竞技比赛
随着参与人群的不断增长和推广活动的不断深入,手部极限运动所具有的健身、益智和竞技等特点也被以学校、社区和民政、社体等部门的领导阶层所认可。虽然依然存在种种争论,但其竞技化的比赛过程使多数体育管理或民政部门将其归入小众小竞技游戏范畴[3];并在众多俱乐部和运动联盟的多次申请下,逐步开放了在学校、社区和公共场所举办竞赛的许可,而各种手部极限运动竞赛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北京“首届中小学生魔方体验挑战赛”、2006央视全国悠悠球大赛、广州飞叠杯比赛、WCA潍坊春季魔方赛、厦门魔方公开赛、全国转笔大赛等等。截止目前,每年我国举办参与人数达百人以上的全国性竞赛就有数十项、地区性的竞技比赛有近百项;而像南武中学、济南一中、华侨大学、快手俱乐部等举办的小型化竞技比赛则数量太多而无法准确统计。这些种类不一、规模不同的竞技比赛,不仅使手部极限运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而且也以多元化的发展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竞技需求。
3.3 逐渐提升的竞技实力
虽然自新千年手部极限运动传入我国以来,各地方在运动的规则、方法及竞赛组织模式上都日趋符合国际标准。但受限于起步较晚,我国手部极限运动的竞技实力在开展初期还无法与世界高手同台对抗。而这不仅并没有影响到手部极限运动在我国的传播,却反而激起了我国运动爱好者挑战世界最高水平的欲望。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刻苦练习与技巧探索后,终于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崭露头角。如,2010年庄海燕在魔方项目中以盲拧32.27秒的成绩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吴宏杰和陈俊轩分别在2012和2013年悠悠球世界比赛上夺得A4组亚军和A5组季军;中国转笔者之家的PSH在2012年的转笔世界团体上闯入8强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我国广大的爱好者已经自发性的将竞技水平的提升和竞技对抗作为该运动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以此为基础进军世界竞技舞台展现中国运动者的能力与风采。
3.4 商业价值与产业规模的大幅提升
手部极限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对体育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求,更推动了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运动器材制造厂商不断增多,从最初的十几家至目前已经达到上百家。至目前,不仅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创出了一批自主品牌如奥迪、永骏、翼企、智高等,而且年产值也逾亿元。其生产的运动器材不仅到了世界各国手部运动极限联盟的认可,而且还远销多个国家。其次,受引进日本《超速YO-YO》动画片和手部极限运动所具有的表演特性的启发。国内手部极限运动爱好者和有关厂商积极展开了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影视、动漫、广告、新闻传媒等领域的合作。至目前,其成果不仅有在央视获得热播的以悠悠球为故事骨干的运动青春片《火力少年王》,还有在《天天向上》、《综艺大哥大》等综艺节目上的炫彩表演,更有在新媒体广告中的超酷展示等等。这种多领域、多文化的交融与合作,不仅提升了手部极限运动的商业价值,更使其蕴含新兴经济元素的相关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 手部极限运动的价值
4.1 强健身心、健脑益智
作为一项高难度、高技巧性的运动项目,手部极限运动不仅具有强健身心的特点,还具有健脑益智的功效。因为,手部极限运动不仅要求参与者要有非常灵活的双手,更要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专注力。因此,经常练习不仅能够非常直接地锻炼了双手的灵活性,双手协调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更能够激发参与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将无限的创意思维付诸于实践的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培养队员们的专注力和节奏感,形成坚持不懈和挑战自我的运动精神。而且不同项目近千种的技巧、动作和招式在练习中本身就是一个总结、探索、再尝试的过程;运动者每一次练习都是运动技术的提升和心理素质的磨练。此外,当练习者将各种动作、招式按照自己的想法组合、改变,从而创造出新的组合难度动作时;其大胆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创新的天地,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全新的挑战。这不仅对于培养练习者思维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而且更有助于青少年运动智能的开发。仅转笔项目,脑科学教育顾问周家仪就指出,人的小脑负责身体平衡及感官协调,经常玩转笔可训练手、眼及小脑,小脑活动同时,也会刺激大脑的神经细胞,长期训练有助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及学习能力[4]。
4.2 愉心怡情、休闲娱乐
手部极限运动本就起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虽然当代竞技化的发展使其蕴含了更多的对抗性和挑战性,但真正在社会获得广泛的传播却源于娱乐与休闲的本性。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暂时放下心头沉重的包袱,进行一下手部极限运动;既让看久了书本和电脑屏幕而过度疲劳的眼睛暂时得到休息,又使因长时间握笔写字、敲打键盘而僵硬的手指得到活动或者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约在一起比试、较量一番,既体验了对抗中获胜的成功快感又享受到朋友间真挚的交流[5]。这种生活中的运动惬意是田径、篮球等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开始练习手部极限运动技巧以后,你的技巧世界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其近乎无穷的玩法和万般绝妙的招式会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此外,运动者展现的各种花式技巧、唯美造型、莫测“鬼手”和速度惊奇,也是运动员内在生命活力和价值有效外化的展现。其引人入胜、令人百看不厌的运动情景既让观众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更实现了运动自我情怀的抒发与升华。
4.3 发展产业、增速经济
随着手部极限运动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社会不同阶层对其多元化的需求不仅带动了运动器材制造等传统行业的发展,还推动了与娱乐表演、影视媒体、文化创意、动漫制作等众多行业的交叉融合。这不仅使融合创新后的手部极限运动,在运动形式和文化形态更符合现代社会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潮流,表现出更容易传播、消费与再利用的文化特征;而且还以新元素的注入推动整个行业的产业化升级,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体育经济的增速也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因为,创新融合后的手部极限运动不仅能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服务产品,还能起到拉动市场、增加创汇、扩大就业、联动产业等作用。因此,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手部极限运动必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及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源泉。
4.4 沟通互助、和谐社会
当代和谐社会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沟通互助基础上的,因为良好的人际交往、真诚的互相帮助,不仅能消除隔阂与误解,而且能造就公平、融洽的社会环境。作为新兴运动项目,手部极限运动能得到社会不同阶层的广泛认可,就说明已经具备了促进人与人沟通互助、造就和谐社会环境的要素。首先,当观众对运动者高难度、高技巧的表演与展示交口称赞或报以热烈掌声时,其体现的不仅是观赏者对运动美的欣赏与赞扬,更是人与人之间思想达成一致、感情通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其次,运动中的双人、乃至团体项目不仅需要队员有高超的技巧,更需要队员相互间默契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而这种默契的形成就是建立在真诚的沟通和良好的互助基础上的。第三,众多的项目类型和多样的运动玩法不仅拓展了运动时空,其表现难美性的竞技特点也需要运动者在相互挑战与对抗中才能达到技能的最高境界。而这些不仅为扩大人们的情感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提供了机遇;也为引导人们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6]。
5 手部极限运动的发展对策
5.1 纳入正式体育运动,加强项目管理
虽然手部极限运动当前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首先,中国的手部极限运动还处于一种自发而且无序的状态。由于人们对手部极限运动概念的理解还不尽相同,使得不同地方、部门在管理部门、体制和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手部极限运动开展的权威性不能得到统一和保证。其次,由于赛事组织者对手部极限赛事设置理解不一样且缺乏统一的管理。于是各自为阵,不仅各项目比赛的赛程、赛制都不统一,而且也难以形成权威的品牌赛事。第三,由于手部极限运动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产业规模,使得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还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占据市场。因此,为促进我国手部极限运动健康有序的发展,就有必要将其列为正式发展的体育项目、纳入体育管理规范化的轨道,以国家的扶持和政府的引导,推动手部极限运动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5.2 融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多服务社会
近年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公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相比,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还有所不足[7]。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在丰富体育产品、完善供给方式、增加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进。而广受民众欢迎的手部极限运动,就适于融入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首先,作为一种包含十余类项目有着几十种运动及竞赛形式的新兴运动,手部极限运动的纳入有助于丰富公共体育产品的种类。其次,它可以进一步提升非奥运项目在服务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并有助于改善奥运竞技体育产品在民众非意愿选择下的过分供给局面。第三,手部极限运动在竞技比赛、大众休闲、学校教学等多领域内的发展,不仅可以拓展现有公共体育服务内容,还是满足广大民众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的重要补充手段。此外,步入商业化发展模式的手部极限运动,对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由政府单一中心供给逐渐向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中心承担的供给模式转变也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将手部极限运动融入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是可行的。
5.3 加强引导与监管,促进科学发展
当前小众化、民间性、自发组织结构的特征,不仅使手部极限运动各项目间开展的程度参差不齐;也使各种俱乐部和运动联盟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就是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成绩也是参差不齐,不能真正代表国家水平。同时,商业化发展中的过度化包装,也影响了人们对手部极限运动的认知。因此,就需要在明确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以体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促进该运动的有序化发展。首先,以体育管理部门为龙头,建立自上而下的手部极限运动协会,并通过完善协会组织、规范协会制度、举办以官方为基础的推广活动等多种手段,促进其规范发展。其次,通过主流媒体平台以中国文化的视角引导大众对手部极限运动的技术、文化、价值进行深入了解。第三,坚持以体育运动为导向的商业化发展,并出台相关文件规范各种商业化活动。一方面,避免过度的商业开发误导人们对手部极限运动的认知,如悠悠球项目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消除西方不良思潮对手部极限运动的异化。让通过科学引导与合理监管的手部极限运动,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中发挥更加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5.4 完善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代,体育运动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特征和趋势。虽然当前手部极限运动已经步入商业化发展的轨道,但在制造、竞技比赛、运动表演、文化创意开发方面的定位不明和各行业间缺乏联系的发展境况;导致手部极限运动产业体系还不完善,市场竞争实力还不强。因此,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首先,以发展体育、服务社会为主题,将产业的发展明确在体育的范畴内。一方面在于强化产业的体育服务意识,另一方避免过度商业化所导致的产业异化。其次,利用已有产业集群在打造运动赛事品牌、开发自主专利器材、拓展技能教育培训和文化创意开发上的经验,深度开发手部极限运动所具有的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实力。第三,以经济为纽带、以需求为动力、以新技术为基础,完善产业体系。利用网络物流与虚拟集群等现代科技变革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将生产、销售、需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实现各行业间无缝化衔接的同时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为手部极限运动产业的成熟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毛振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4.
[2] 手部极限运动[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653679.htm.
[3] 飞叠杯[EB/O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
[4] 转笔[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51.htm.
[5] 悠悠球[EB/OL].http://www.baike.com/wiki.
[6] 张正民,王林,赵强.探析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61-462,468.
[7] 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