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高职生厌学问题的社会工作分析
2018-05-07袁晓璐董红
袁晓璐?董红
摘 要:厌学问题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厌学高职生在对自我认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策略不当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高职生厌学问题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与有厌学问题的高职生沟通合作,激发高职生自身的优势与潜能来改变自己。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通过个案、小组的系统的介入干预,为矫正高职生“厌学”行为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高职生;厌学问题;优势视角;社会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对技术型人才迫切需要的任务。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高等技术人才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却普遍存在高职生厌学的问题。即使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存有普遍厌学情绪的群体中也难以实施,所以转变高职生的厌学情绪是教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1 优势视角与高职生厌学
1.1 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的,优势视角将关注焦点集中在案主本身的优势和资源的视角,强调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资源、潜能和优势,并以探索和运用人们的潜能和资源为出发点,目的在于协调人们能够认识到自身优势和价值,帮助其跨越障碍,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失败和挫折,最终实现其目标和愿望的一种助人模式和工作方法。[1]
1.2 高职生厌学
学习过程是“个体为了生存和适应,必需无时无刻的改变自身的行为模式、经历的积累而引发的行为倾向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在心理上调整自我以引起行为倾向变化的过程。而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主要需要发生迁移。对校园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漠不关心,对于学习有关的任务活动持排斥和厌烦的态度,消极对待。厌学是指学生产生厌烦学习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偏差。厌学高职生是指那些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行为疏远学习正轨的高职生。其表现是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兴趣、没有激情,注意力分散、不能认真听讲,不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逃课、辍学、上课玩手机现象严重,考试舞弊与违纪事件增多等。[2]
2 优势视角下高职生厌学问题社工介入理念
优势视角是指社会工作者应立足于解决当前厌学高职生的问题,发现、寻找、探索及利用厌学高职生的优势与资源,帮助厌学高职生提升学习动力,帮助其达成目标,实现其梦想。这一视角强调的是案主的优势与潜能,聚焦于案主怎样生活、怎样对待他们的世界以及从他们的经历里找出意义。运用优势视角的赋权和自我效能这两大理念来分析高职生的厌学问题,挖掘厌学高职生自身的优势力量,改变自己,缓解厌学情绪。
2.1 赋权
赋权的主要目标有三个:第一,让案主本身作为处理问题的主角;第二,社会工作者可以有效地协助案主挖掘案主的潜能;第三,赋权受外在因素的影响。[3]
社会工作者应扮演着引导者与支持者的角色,引导厌学高职生参与问题由剖析到改善的全过程,而不应取代厌学高职生替他解决问题。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介入过程中,要尊重厌学高职生自我决定的权利,厌学高职生通过自我反省,才能承担对对本身的问题选择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的自我管理与发展。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一起探索挖掘自身的优势与潜能,从而激发他们改变的动力。鼓励他们运用自身优势资源来完成目标,以此提升自信心和实现自我价值。
2.2 自我效能感
斯塔科维奇和鲁森斯针对自我效能感提出自我效能是指自己相信本身的信念(或能力),这种信念能够让自己在某个情景下为了成功地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可以激发起需要的动机、认知资源和一系列的行为。总之,自我效能感是对个人完成某个特定目标的能力的信心程度。
社会工作者要坚信每个案主都有可能开发的禀赋和能力,探索、挖掘案主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并让这种自信心迁移到其余活动中。并协助案主制定具体的、可评估的阶段性目标,这样的阶段性目标能让案主对自己在学习上所获得的提高一目了然,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4]
3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厌学高职生的策略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厌学高职生学会分析自己,尊重自己,并且充满信心地改变现状,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案主挖掘自身潜力,培养、激励、帮助、支持其本身的优势,使其通过本身的资源与潜能来克服困难,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
3.1 优势视角下个案工作对高职生厌学问题的介入
个案社会工作的创始人之一芮奇蒙德(20世纪初)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以个人为出发点,通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有意识的影响,促进案主的人格发展的过程”。[5]
社会工作者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深层次了解厌学高职生的感受、思想,向他们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针对不同的案主,探索其本身優势,如:舞蹈、唱歌、跳舞、聪明、善良、诚实等。帮助其发展自身长处,提升自我认同感与自信心,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社工对于案主的进步要进行积极的表扬与赞赏,并鼓励他们用于尝试不擅长的领域。引导案主通过自身能力来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利用自身优势与资源,达到改变厌学情绪的目的。优势视角理论下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充分相信案主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改变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案主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及策略,为厌学高职生能更好适应学习生活创造条件。
3.2 优势视角下小组工作对高职生厌学问题的介入
小组社会工作将面临相似问题的个体汇集起来形成小组,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彼此分享经验,增强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集体生活从而加速个体社会化,增强自信心,恢复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者可将有厌学问题的高职生组织起来,建立成长互助小组,通过开展各式各样小组活动,厌学高职生相互分享彼此经历、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缓解厌学情绪问题、在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发挥自身潜能重建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积极的、多维度的评价。从而再次获得追求自我完善的信心,获得再次投入学习正轨的动力,社会功能得以恢复。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扮演者促进者、调节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促进小组成员自己解决问题,支持小组成员已得到共识的处理问题的规划,引导小组成员理智的做出决定,促进他们有信心的完成计划。
本文从优势视角出发,将社会工作介入高职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中,颠覆了传统的用棍棒教育和做思想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的行动方向,也为矫正高职生厌学行为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甜甜.优势视角下闲散青少年的个案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68-69.
[2]吴涛.高职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学理论,2009(22):175-176.
[3]刘伟.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策略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5):8-11.
[4]李保娜,于绍清,熊文.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培养途径[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02):27-28+35.
[5]陈薇薇,中学生厌学行为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的个案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大学,2014:86-90.
作者简介
袁晓璐(1993-),女 ,籍贯:陕西咸阳, 学历:研究生在读,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