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微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2018-05-07冯洋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诵读教学播音主持

冯洋

【摘要】“微课”教学曾在全球掀起热潮并收获好评。笔者结合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践,进行了诵读指导实践“微课程群”建设。首先,微课程群的制作,在于大量的网罗资料和讲稿的编写,要考虑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注意内容与时间的合理分配。其次,视频录制时教师服装要符合上镜要求,符合教师形象;发型干净整洁,仪态大方得体;精神饱满,交流感强;与后期制作人员进行充分的细节沟通。再次,要丰富和更新诵读教材和诵读篇目;教材内容加入配乐、话筒、剪辑、新媒体的操作等内容。

【关键词】诵读教学 微课程群 播音主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237-0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微课”教学一度在全球掀起了广泛的热潮。笔者结合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践,将诵读指导实践课程与“微课程群”建设相结合,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初见成效。现将诵读微课程群建设的前思与后想梳理如下。

一、网罗资料与编写讲稿

微课程群,是针对一门课程核心知识的重点、难点展开的一系列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短小,是指每一个微课视频时长控制在5至10分钟左右;精悍,是指内容选择要小切口、教师语言要精炼准确、视频制作技术要精良;一系列,是指选取的知识点相互之间需要有内在联系,基本构成一门课程的知识主干。因此,在录制视频之前,教师要将自己的讲授内容写成讲稿。编写讲稿,一方面可以将讲稿录入提示器,方便教师在录像时不低头看稿,可以达到眼神表情与镜头交流的效果;另一方面,按照讲稿来讲授,可以避免教师在日常讲课中的常用口头赘语,使教师语言表达更加精炼准确。

讲稿的编写,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在编写讲稿之前“网罗资料”,做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除了专业相关的教材、专著之外,与诵读课程相关的朗诵示范音频、名家诵读和朗诵比赛视频、经典诵读作品文稿、诵读作品作者图片等,在搜集资料时尽量做到广泛铺开、形式多元、内容丰富,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尽量做到抓住重点、选取典型、精讲精练。

二是在讲稿的撰写时,充分考虑口语与书面语表达的区别。教师微课程视频录制,与主持人进行节目主持的录制有些相似,因此,也需借鉴主持人“生活化口语”的表达方式。“主持人往往需要在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做转化,文稿中如果出现倒装句等不利于口语表达的句式结构时,需要进行调整,以符合日常听觉习惯;口语多为短句,如果句子过长,会使人听后忘前。”[1] 因此,教师在编写讲稿时,尽量使用易于学生听觉和理解的短句子,避免生僻词汇或对生僻词汇进行简练讲解,用词准确精炼,语言内容明晰,避免歧义。

三是视频课程内容与时间的合理分配。诵读指导实践是一门诵读理论与诵读实践指导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诵读基础理论技巧和各类型作品诵读技巧两大方面。在微课程群制作的过程中,考虑到课程的丰富性和实践性,笔者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基础理论与类型技巧比重大致为1:3,这样不至视频内容过于枯燥乏味。

二、视频录制与后期制作

在对微课程群的所有讲稿进行反复修改并定稿之后,教师可以与制作单位约定录制时间,统一批量录制。一般1至2天可以完成40节左右的微课程视频的录制。

第一,服装要符合上镜要求,与教师形象相符。上镜服装尽量选择大色块颜色鲜明的衣服,避免细条纹和小格子等图案,以免录像画面不够清晰。衣服色彩需避免与录像背景色相近的蓝色或者绿色。建议女教师尽量选择西服套裙等较为正式的衣服款式,男教师可以选择西服套装或者较为正式的衬衫。另外,由于几十节课程的视频需要连续录制,建议教师可以多准备几套颜色和款式不同的上镜服装,或者搭配不同色彩的丝巾、胸針等配饰,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更换服装造型,以此区别课程内容的不同部分,也能带给学生视觉上的新鲜感。

第二,发型要干净整洁,仪态要大方得体。视频后期制作一般需要进行抠像,头发毛躁杂乱会造成抠像不真实,因此上镜时的发型尽量整齐干净,可用啫喱或者发蜡进行定型。在录像时教师的形体动作要大方得体,符合教师身份,站立不要僵持,尽量自然放松,可以适当加入手势,但不要太多,要避免一些小动作,仪态尽量得体自然。

第三,精神饱满,交流感强。在镜头前,教师要精神饱满,热情振奋,拿出比在教室里上课更加饱满的“精气神”。在录像之前,教师可以进行照镜子表情练习。眼睛稍稍睁大,目光自然有神,表情适当微笑,并且注意自己说话时镜子中的表情、动作,调整自己说话时容易歪头、点头、晃头、频繁眨眼、目光呆滞、口型幅度过大等细微问题,尽量保证自己教师形象的美感。同时,注意表达时的交流感和亲切感。交流感,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眼神要深入摄像机镜头,往镜头深处看,将眼神送到学生那里;二是声音要往前送,语言要向前伸,语气要往学生心坎里走。亲切感,是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的较好办法,在每一节视频的课程导入部分和结尾总结部分,可以语气稍微放松,表情面露微笑,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视频课程的内容。但要注意,微笑不能僵持,不能从头到尾一直都是盲目微笑。

第四,与后期制作人员沟通细节。负责制作微视频课程的工作人员一般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视频教学设计构想与制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制作人员大多可以很好的领悟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想法,并付诸实施,也可以给出必要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丰富教师的课程设计思路,完善教学视频作品。

三、诵读教材的更新与跟进

近年来出版的诵读教材越来越多,但编写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中理论讲解不够系统和明晰,教学案例较为陈旧,而对于新的诵读篇目的技巧分析不够深入和透彻,无法满足播音主持专业的诵读课程教学与训练。在诵读课程教学中,笔者很难找到一本适合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诵读课程教学的权威教材。

通过诵读微课程的制作和使用,可以实现诵读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前完成了重点诵读基础理论和技巧的学习,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诵读作品进行指导和分析。在诵读翻转课堂的运用中,笔者发现,急需一套针对诵读微课程教学和翻转课堂的配套教材,诵读课程教材的更新与跟进问题亟待解决。

一方面,需要在保留经典诵读篇目的基础上,丰富和更新诵读篇目,针对古诗、现代诗、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不同类型的诵读作品进行搜集和整理,各类型选取相应数量的诵读篇目,兼顾经典篇目与新兴篇目的比例,对一些典型诵读篇目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技巧处理分析,同时也为学生的诵读创作提供更为丰富的诵读作品选择空间。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对诵读创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除了诵读的表达,还要掌握诵读音频和视频作品的制作技能。因此,诵读教材内容中需要加入配乐的选择、话筒的使用、音频的剪辑、新媒体的操作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新媒体时代诵读艺术创作的各种技巧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电视节目播音主持[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10.

[2]张颂.朗读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01.

猜你喜欢

诵读教学播音主持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诵读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改革